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大肠埃希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本文应用10种抗生素对从各种标本中分离的349株大肠埃希氏作了药物敏感性测定和分折。结果表明:①大肠埃希氏菌对10种抗生素大都敏感,尤以卡那霉最好,敏感性为66.19%(231株),居各药之首。庆大霉素、四环素、先锋霉素Ⅴ等敏感者均超过50%以上,而对其他部分抗生素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②虽然大肠埃希氏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均呈较高的敏感性,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耐药菌株。③各标本间大肠埃希氏菌对药物敏感性经方差分析,349株不同标本的菌株间有显著性差异,F值=52. 53(P<0.01)。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也有显著性差异,F值=7.07(P<0.01)。因此,常用抗生素在治疗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疾病中仍然是主要的药物。药物敏感减低无疑将会给临床治疗和药物研究工作者带来一定困难。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对于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在培养、鉴定之后,选择特定的药敏试验,为指导临床正确并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减少菌株抗药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肉桂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肉桂挥发油对11种62株临床分离细菌和5株白假丝酵母真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统计分析了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等共5个种属的MIC50和MIC9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肉桂挥发油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共5个种属菌株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表明,肉桂挥发油对所有受试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71.11mg/mL,且对耐药菌株和敏感株有相同的抗菌活性.肉桂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明显低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活性(P<0.01);对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活性均明显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P<0.01).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氏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主要成员,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能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作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肠道外感染。其中以尿路感染最为常见。近年来,因为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细菌间R因子相互传递,耐药菌株明显增加,给临床作药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可为临床合理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我们测定了引起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氏菌对常用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保山某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尿路感染病原菌占第一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4.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0%),次之为表皮葡萄球菌(4.3%);病原菌在临床各科室分布情况为泌尿科45.7%、康复科20%、ICU14.3%;52株大肠埃希菌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氨苄西林98%、复方新诺明76.9%、庆大霉素65.4%,52株大肠埃希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均敏感;52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Ig/29株占55.8%,非产ESBLs的23株占44.2%。结论: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科室分布以泌尿科为首,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较严重,医院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医生应依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院内感染和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应用VITEK2-Compact 自动鉴定及药敏仪鉴定菌株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细菌705株,其中主要感染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3株(21.70%)﹑铜绿假单胞菌146株(20.71%)﹑大肠埃希菌104株(14.75%)﹑肺炎克雷伯菌79株(11.21%)﹑鲍曼不动杆菌54株(7.66%)。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有较高的敏感率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对除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有较高的敏感率外,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ICU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感染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均存在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常规药敏试验中筛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了解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587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酶阳性率,并对其体抗生素耐药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总阳性率24.7%.21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菌株66株,阳性率30.1%,368株大肠埃希氏菌中ESBLS菌株79株,阳性率21.5%.ESBLS产酶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性高达86.4%—100%.较不产ESBLS菌株高74.6%—83.1%.所有受试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治疗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应用碳西霉类、头霉烯类,或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至2012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菌株分离及培养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采用VITET-2 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收集标本18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口痰92株(63%)、分泌物17株(11.6%)、尿液16株(10.9%),脓液9株(6.1%),其他12株(8.2%);肺炎克雷伯杆菌37株:口痰27株(73%)、分泌物5株(13.5%)、脓液3株(8%)其他2株(5.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3%、6.2%、2.7%和10.8%、13.5%、2.7%。结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两年痰液中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氨曲南,头孢他啶等耐药率超过50%,特别是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相对于2008年显著升高,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性较低,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正> 当今临床细菌药敏试验所用抗生素纸片已由自制转为商品化。目前抗生素纸片产地较多,大连市区各家医院多使用上海、北京、杭州、大连等地产的抗生素纸片。但对异地产的抗生素纸片的差异性尚未见报道。我们用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北京、大连两地产的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三种抗生素纸片的抗菌性能与片间差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两地产的卡那霉素的抗菌性无明显差异。另两种抗生素纸片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799份ICU标本,医院感染分离菌株249株,检出率31.16%。首位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0株,24.10%),其次鲍曼不动杆菌(55株,22.09%),第三是肺炎克雷伯菌(39株,15.66%)。分离菌中标本来源痰和咽拭子最常见,其次静脉血、静脉导管。洋葱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非发酵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并且耐药性强。因此治疗医院感染病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趋势。方法:应用VITET-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种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阿莫西林/棒酸、庆大霉素、头孢类、氨曲南耐药率分别为75%、75%、20%、70%、55%、50%、13%,而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头孢他啶(7.22%)和头孢吡肟(11.86%)较为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均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其全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仅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其它菌耐药率都超过14%。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医院检验科应加强细菌感染控制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丁香精油抗奶牛乳腺炎病原微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丁香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共16个不同种类的奶牛乳腺炎病原菌80株和假丝酵母临床致病真菌12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用SPSS 17.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丁香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假丝酵母真菌等共7个不同种属细菌和真菌的抗菌活性强弱及其MIC50和MIC90.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对受试细菌和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抑菌活性最强,MIC为0.060.12 mg/m L(0.11±0.02 mg/m L),抑菌活性明显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P<0.01,P<0.05);丁香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最差,MIC为27.42±7.83 mg/m L,MIC50和MIC90分别为31.34 mg/m L和15.670.12 mg/m L(0.11±0.02 mg/m L),抑菌活性明显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P<0.01,P<0.05);丁香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最差,MIC为27.42±7.83 mg/m L,MIC50和MIC90分别为31.34 mg/m L和15.6731.34 mg/m L,明显高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P<0.05);而丁香精油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抑菌活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丁香精油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可运用于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等临床细菌和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高迁移率族蛋白N2(HMGN2)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K12的抗菌功能,并对其抗菌机制进行探讨,同时检验HMGN2对中性粒细胞是否具有趋化活性。创新点: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HMGN2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机制。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从人类子宫纤维囊腺瘤中提取组织细胞的HMGN2分子(tH MGN2)。诱导重组表达质粒PET-32a-c(+)-HMGN2表达重组蛋白HMGN2(rH MGN2)。用琼脂糖凝胶弥散法对HMGN2的抗菌活性进行检测,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HMGN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膜通透性实验和凝胶阻滞实验检测HMGN2对细菌菌膜和核酸的作用。通过结晶紫实验和电镜扫描验证HMGN2的抗生物被膜形成作用。通过氮蓝四唑(NBT)法和Transwell趋化法分别验证HMGN2的活化效应和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活性。结果:我们分离纯化获得了高质量的天然和重组HMGN2分子,同时验证了HMGN2对革兰氏阴性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为16.25μg/ml。细菌膜通透性实验发现HMGN2使大肠埃希菌膜渗透性明显增大。HMGN2分子与大肠埃希菌K12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的结合均呈浓度依赖效应。银染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HMGN2与大肠埃希菌共培养可干扰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并破坏已形成的早期和成熟生物被膜。然而HMGN2对中性粒细胞没有活化作用和趋化作用。结论:作为抗菌肽,HMGN2对大肠埃希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该活性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干扰细菌DNA转录以及干扰生物被膜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职学生患者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高职学生患者的68株致病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职学生患者致病菌种的前三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6.76%)、铜缘假单胞菌(17.65%)、大肠埃希氏菌(16.1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福普汀的敏感率较高保持为100%,但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很高,达到97.5%,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强。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提高,临床上应重视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形态观察、选择培养、革兰氏染色和生理生化鉴定,对三只圈养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致病菌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9株菌分别属于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志贺杆菌(Shigella)、变形杆菌(Proteus)、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等7个属,其中大肠埃希氏菌为优势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志贺杆菌、克雷伯氏杆菌、葡萄球菌和耶尔森氏菌对小白鼠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最敏感,高敏菌株占94.74%;其次是氧氟沙星和阿米沙星,高敏菌株分别占89.47%和42.11%;而对克林霉素、磺胺六甲氧嘧啶、罗红霉素、强力霉素等敏感性较差.该研究结果将为圈养大熊猫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鸡源大肠杆菌培养时间对药敏试验结果的影响,采用12×8型微孔反应板进行2倍稀释法测定鸡源大肠杆菌X1(临床分离敏感菌)、鸡源大肠杆菌C2(临床分离的产β-内酰胺耐药菌株)和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菌株对恩诺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1)、多西环素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微孔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并分别在培养2~22 h各记录一次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显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恩诺沙星、阿米卡星和多西环素的MIC值在14~22 h均无变化。当培养时间在4~14 h时,不同药物的MIC值增大幅度不一样,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1)和恩诺沙星的MIC值变化不明显,而阿米卡星、多西环素的MIC值变化较大;同时,相同药物对不同菌株的MIC值变化幅度也不一样,其中标准菌株MIC值变化最小,最多不超过8倍,产酶菌株(C2)结果变化较大,最大达到1 024倍,最小8倍。综上所述,临床中进行药敏试验过程中,药物的MIC值随细菌的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当培养时间超过14 h时,其MIC值随细菌的培养时间延长而不再出现明显变化,即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药敏试验至少应培养14 h才能得出较合理的、能正确指导临床用药的MIC值。  相似文献   

16.
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学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女性患者尿路感染的优势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糖尿病患者尿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有氧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糖尿病女性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7.8%,并且以大肠埃希菌为最多,其次革兰阳性球菌,42.2%,以粪肠球菌为主。敏感药物有亚胺培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粪肠球菌感染率高,但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对糖尿病女性患者尿路感染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正确用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豫北地区7家规模化猪场采得疑似仔猪黄痢、白痢、水肿病病料64份,实验室共分离到大肠埃希氏菌28株,经血清学试验鉴定为O_2的4株、O_(149)的3株、O_9的3株、O_(O07)的3株、O_(20)的3株、O_(138)的2株、O_(60)的2株、O_(45)的1株、O_(141)的1株、O_(63)的1株、O_(147)的1株、O_(149)的1株、O_8的1株,另有2株未能定型,以O_2、O_(149)、O_(107)、O_(138)、O_(20)、O_(60)、O_9等株血清型占优势.对不同分离菌株做了药物敏感性试验,为该地区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病治疗中药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 ,主要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引起。产ESBLs菌耐药性扩展到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 ,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交叉耐药[1] 。它们很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和院外耐药菌的扩散。临床实验室应对此菌作出及时、准确的报告。现把我院ES BLs菌的发生率和耐药特点报告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株 所有菌株系我院 2 0 0 1.6~ 10月住院和门诊病人送检的痰、尿、脓、分泌物 (尿道和阴道 )等标本。1.1.2 药敏纸 均购自杭山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了解头孢吡肟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2004年收集的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821株(主要为便、痰、尿液、脓汁和胸腹水等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WHO NET5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2004年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为67.7%~82.3%;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为76.7%.2004年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耐药性的比较表明,头孢吡肟耐药性低于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耐药性明显低于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结论]头孢吡肟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还原和晶种诱导结合法制备银纳米粒子,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制备的银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用大肠杆菌为受试菌株进行药敏实验,采用纸片法通过比较抑菌圈大小测试了不同浓度银纳米粒子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单分散的、平均粒径约为15nm的准球形银纳米粒子对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且抗菌效果随着纳米粒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