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小提琴乐曲创作在整个近现代音乐文化中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在小提琴乐曲创作的民族化追求中,中国的作曲家将民族元素融入到作品的旋律、调式、曲式以及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中,力图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气质,表现中国人思想情感的小提琴器乐作品.  相似文献   

2.
分析、认清纯客观主义演奏和纯主观主义演奏的片面性弊端,并加以克服。完美的器乐演奏应遵循以下三种演奏美学原则。1.以忠实乐谱为基础,对乐谱表达受限的内容进行再创造,达到忠实乐谱与再创作的统一。2.首先把握作品风格的表现,再展现出个人的演奏风格,保证作品风格与演奏风格的统一。3.音乐表现规定了一定的演奏技巧,演奏技巧又要服务于音乐表现,做到音乐作品表现与演奏技巧的统一。这是每位演奏家所追寻的演奏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3.
韦伯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的《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是单簧管演奏艺术中的经典之作,也是韦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乐曲的结构中韦伯主张自由,浪漫主义的色彩。本文就《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结构特征,分析其在曲式结构和音乐表达上所体现的音乐理念,并且进一步从演奏技巧方面对其作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通用的语言,是可以融入人的情感而存入人的心灵之中。当我们要表现某部作品的时候,首先要分分析作品的音乐特性。我们可以凭直觉来体验,或是标记、标题来确认,或以分析作品来体验。分析作品音乐性质是通过把握不同音乐特征,结合自身的音乐感觉把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只有把音乐目标和技术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有完美的钢琴演奏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雅君 《阅读》2014,(20):41-42
<正>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习新的歌曲、音乐知识、欣赏新的乐曲等,很难再有精力去关注表演,即便是课堂中  相似文献   

6.
钢琴音乐自进入中国以来就开始与中国音乐文化融合,尽管钢琴音乐在中国发展的时间短暂,但表现出其独有的音乐特性.对不同地区音乐特点,代表性作曲家钢琴作品,以及不同区域风格钢琴作品演奏方式进行了剖析.音乐所呈现出的区域性特征,从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人文背景、音乐形态等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中国钢琴作品中存在的区域性划分及区域性风格的形成及发展,并从音色、指触、踏板三个方面探索其演奏诠释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琵琶曲的分类上有文曲和武曲、大曲和小曲之分,《霸王卸甲》一曲在琵琶曲中属于武曲。但《霸王卸甲》一曲不仅表现了战争场面,更表现了乐曲主人翁项羽“悲”的情感色彩。全曲感人至深的音乐情感,令人难忘。文章是通过对琵琶曲《霸王卸甲》中段落结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巧的浅析,根据在乐曲发展过程中,音乐的发展和故事发展相对应的发展方式,探寻这首乐曲对故事悲情色彩的音乐情感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8.
《意象集Ⅱ》是法国伟大作曲家德彪西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在音乐史上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意象集Ⅱ》中共包括三首乐曲,分别为《金鱼》、《透过树叶间的钟声》、以及《月落荒寺》。在这些乐曲当中,德彪西通过对创作意识以及手法的大胆革新,使作品体现出了独具个性的价值,彰显了德彪西对和声配合以及声部织体的驾驭能力,彰显了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能够使我们对《意象集Ⅱ》的演奏更加驾轻就熟,进而达到深化与升华《意象集Ⅱ》音乐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钢琴视奏的能力是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之一,是钢琴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构成。钢琴视奏的训练重视知识积累、练习目标、练习方法以及速度和流畅性,重视培养学习钢琴的视奏能力,解决钢琴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莫扎特曾说;“视奏的技巧,就是把一首乐曲,以应有的速度演奏出来,还要表现出应有的表情和情趣,使聆听者觉得仿佛是作曲家本人在弹奏一样。”钢琴学习中视奏速度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效率和程度,以及学习新作品的信心和积极性。现如今钢琴教学普及化,科学地认识视奏,是培养更多热爱钢琴演奏,热爱音乐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此文就作者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是音乐的载体。在小提琴演奏中具有表现力的声音不仅要明亮、饱满、均匀,而且还要在演奏的过程中富于变化,以适应不同作品内容的需要。小提琴演奏中的声音变化离不开左右手扎实的基本功,左右手的训练方法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小提琴演奏中的发音。本文从小提琴演奏中的发音问题出发,通过对演奏技巧与发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让纯正的声音更好地服务于音乐。  相似文献   

11.
以五年制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为主要内容,从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应突出民族性和师范性的特点着手,通过对开设以黔西北民歌为主的视唱练耳课,双语课和唱腔课以及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的重要性的阐述,对五年制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作了大胆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华夏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琴”与“筝”都被人们在之前加上一个“古”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两件弹拨乐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除了有同样的悠久历史之外,两件乐器的形制构造、制作工艺、乐谱的特点、演奏手法、乐曲传承以及与中国的历史、政治、哲学、美学、文学、艺术之间密切的联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血脉关联。相对而言,和追求高雅的琴乐不同,筝更适应大众的趣味,不自矜高雅,不排斥娱乐性,具有很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音乐分析是人们学习音乐、欣赏音乐以及进行音乐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我们理性地深入音乐作品内涵的金钥匙。无论从音乐作品的结构、乐谱、听觉、音乐风格,还是音乐比较及音乐体裁诸方面,都可以体现出音乐分析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器乐教学已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授课中应根据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音乐情感,加强表演意识和器乐合奏的训练,提高音乐教学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勤劳、善良的克伦族,历史文化悠久,音乐形式丰富多彩。从他们的音乐中可以看到其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的发展,他们的音乐风格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成分,形成克伦族极具个性的音乐色彩。研究他们的音乐,对探究克伦族的历史、人文,乃至全人类的民族文化传统与进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声"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理论中,早在先秦两汉就有关于乐律"四声"的讨论,沈约声律"四声"理论同乐律"四声"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并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永明声律说中以四声作文的主张与传统音乐学"五声杂比"为乐的理论及方法非常接近,永明体平仄病犯等理论同乐论中"同声"、"异音"等理论亦相类似。由此可见,中国古代音乐理论是永明声律说最直接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北宋徽宗朝词乐确立完美范式的音乐背景为切入角度,对音乐理论、民间音乐、乐府制度等音乐背景与词乐密切相关的诸因素的源流演变过程进行分析,论述音乐对词的特性及词体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于声乐演唱学习者而言,良好的视唱练耳练习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有助于提升声乐演唱学习者的基本音乐素养;(二)有助于培养声乐演唱学习者的音乐感知能力;(三)有助于丰富声乐演唱学习者的多声部演唱思维。进入大学本科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在视唱练耳学习方面应注意听觉感知理性化、视唱练习规范化,以及融入多元音乐文化。将视唱练耳回归音乐本质,突出音乐的歌唱性,可真正提高学习者的乐感和音乐表现力,丰富学习者的心理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9.
对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探究赢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分析并指出提高舞蹈教育教学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