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以言志,土家山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对卸甲坪土家族乡做深入调查后的结果表明土家族山歌反映的不仅仅是韵律和节奏,土家山歌更是民族精神、风情习俗、地域特色的浓缩,是全面、深入了解土家文化的重要渠道.土家山歌可分为劳动歌(耨草锣鼓)和生活歌两大类,土家山歌因其句式特别又称为五句山歌,具有赋比兴、双关、叠音、方言化等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山歌是土家族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土家族区别其他各民族的重要标志。基于对土家族山歌的前期文献研究,结合土家族山歌的社会生态环境,分析土家族山歌的传统传承方式及其在现代化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多次实地调查,总结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对土家族山歌传承保护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五进三推”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西北这一特定地域汉族山歌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背景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认为西北汉族山歌仍属劳动人民在野外即兴编创的歌曲,其主要歌种如内蒙的爬山调、山西的山曲、开花调,陕西的信天游和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等,虽各有差异,但其总体风格具有音调高亢,曲调悠长,短小精悍,表情鲜明,单段音乐、多段歌词的特点。反映了这一地区复杂的生活历程和丰厚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4.
兴国山歌是赣南客家音乐中的一枝奇葩,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章将兴国山歌划分为散歌、长歌、情歌、民俗歌、杂歌等五种形式,并相应进行阐述,使人们对兴国山歌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土家山歌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黔东位于武陵山腹地,是土家族主要的聚居地;对黔东土家山歌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在本文当中笔者立足沿河的地理历史演变、土家族的形成、发张、兴起以及生活风俗,诠释了土家山歌的含义,从而又根据其山歌的功能与内容对家山歌进行分类,总结。  相似文献   

6.
全球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客家人,人口近亿,在漫长的岁月中,客家人与当地土著民族共同开发繁荣经济,同时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客家山歌是汉族民歌中比较优秀的歌神,其鲜明浓郁的地方风格,多变的艺术表现手法,风趣含蓄的语言艺术是主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过山榜>是一部瑶族传诵的史诗,它记载了瑶族起源、迁徙的历史,也反映出历代封建王朝及南迁的汉族对瑶民的欺压.唯其逼上深山,才有山歌的兴盛,借以打发孤寂与恐惧、抒发愁苦与怨愤、表达性爱的需要.瑶族山歌有三大特点:明白如话、爽朗明快;随意生发,即兴创作;无人不会,无事不歌.  相似文献   

8.
从云南四首汉族山歌的音乐特点,来分析云南汉族山歌所呈现的美。  相似文献   

9.
《过山榜》是一部瑶族传诵的史诗,它记载了瑶族起源、迁徙的历史,也反映出历代封建王朝及南迁的汉族对瑶民的欺压。唯其逼上深山,才有山歌的兴盛,借以打发孤寂与恐惧、抒发愁苦与怨愤、表达性爱的需要。瑶族山歌有三大特点:明自如话、爽朗明快;随意生发,即兴创作;无人不会,无事不歌。  相似文献   

10.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劳动的歌和生命的歌,根植于诗经,吸收了南方民歌之精华,形成了形式完备,手法多样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活动的山歌。客家山歌以其独特的形式溶入了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栽秧薅草锣鼓歌的生态生成及其艺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栽秧薅草锣鼓歌是土家族人在生产劳动中创作的一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样式,是一种古老的歌腔。栽秧薅草锣鼓歌从生产生成、内容、形式及艺术特征来看,也是土家族民歌中保留最为古老的形式之一。栽秧薅草锣鼓歌作为土家族典型的民族歌唱艺术,其声腔特征、表演内容、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无不与土家族文化和民间习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壮族,自古便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广南壮乡人自小便在歌的海洋中熏陶,一场场对歌赛,一页页歌书,记录了壮乡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歌书是壮族山歌史的写照,也是壮族山歌传承的纽带。本文以广南壮乡"八宝歌书"上的壮族山歌为例,着重探讨壮族山歌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云南四首汉族山歌的音乐特点,来分析云南汉族山歌所呈现的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冯梦龙<山歌>与"白茆山歌"的歌词结构等诸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白茆山歌"是对以冯梦龙<山歌>为代表的明清民歌的稳定继承.作者从历史文献和民间传承方式两方面论证了"白茆山歌"稳定继承<山歌>的潜在原因,探讨了<山歌>未记曲谱的可能性因素,进而认为尝试以"白茆山歌"的曲谱填入<山歌>的文词,不失为揣摩明末民歌风韵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畲族山歌是畲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口头文学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体,是畲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至今仍然生存于畲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畲族山歌由叙事歌、杂歌、仪式歌3大类组成,其中的仪式歌具有信息传播、氛围营造、教育教化、度宵节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黎平县具有“天下侗乡第一县”和“侗族大歌之乡”美誉,黎平南部侗族大歌已名扬世界,黎平北部许多脍炙人口、各具特色的侗族民歌却鲜为人知,如:山歌、屋歌、酒令歌、哭嫁歌、拦路歌、孝歌、童谣等等。以黎平北部“罗里乡山歌”的演唱形式、唱腔特点、歌词形态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更好地感受黎平北部“罗里乡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  相似文献   

17.
全球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客家人,人口近亿.在漫长的岁月中,客家人与当地土著民族共同开发繁荣经济,同时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客家山歌是汉族民歌中比较优秀的歌种.其鲜明浓郁的地方风格;多变的艺术表现手法;风趣含蓄的语言艺术是主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的五句子情歌是民间文学的一支奇葩,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动心歌、试探歌、相恋歌、相思歌、反抗歌,它们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造就了"歌丧哭嫁"的特色习俗音乐。本文从打喜花鼓、哭嫁歌、撒尔嗬、上梁歌等音乐向我们揭示了土家族习俗音乐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民歌是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切的反应。汉族民歌分为山歌、号子、小调三种。分析了山歌、号子、小调三种汉族民歌的种类特征,以点到面地概括了这三种体裁的民歌,从而分析了汉族民歌的演唱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