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沈阳市是我国的竞技体育大市,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随着市场经济和篮球事业的发展,竞技体育呈现高水平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沈阳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面临严峻的挑战。沈阳市体校作为直接往辽宁省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的主要渠道之一,研究后备人才的发展现状,对于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论证在市场经济下,以培养和输送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己任的体校,其思想政治课在运动员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和顽强拼搏意志培养方面,乃至在社会转型时期体校生存困境的化解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强"三集中"模式体校的德育工作,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举国体制"培养模式的发展。通过体校德育队伍建设;拓宽学校德育工作途径;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等,从而增强体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竞技体校输出大量竞技体育人才,突出体育成绩是以运动员综合素质差、文化水平低、运动性损伤多的结局为代价的。如何转变这种局面是竞技体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问题。经过在竞技体校的访谈、调查发现,心理教育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有显著性收效,本文就在竞技体校开设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体教融合教育理念,旨在全面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多年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竞技体校(以下简称体校)对青少年体校生运动员(以下简称体校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建设在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的重大诉求,是新时代背景下以体校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推动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排难,进大学读书完成学业难,工作适应岗位要求难.主要原因是专业运动员文化素质差.造成文化素质差的主要原因是从小进入"三集中"体校,以训练为主,文化学习被淡化,以至大部分未达到国民义务教育要求的初中水平.文章主要简述"三集中"、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三种不同类型训练模式的优缺点,提出逐渐弱化"三集中"体校,办好业余体校,大力发展体育传统校,培养能文能武的青少年运动员,保证我国竞技体育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晶 《教师》2014,(10):24-25
正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矛盾由来已久。长期以来,体育系统形成的是"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这套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运转较为顺畅,并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起到了巨大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运动员包分配制度取消后,这一体系的弊端开始显现。国家培养出的专业运动员因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退役后就业困  相似文献   

8.
"娜模式"是一种摆脱了由国家集中资源培养运动员的模式,运动员自负盈亏走竞技体育职业化道路;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举全国之力培养运动员.李娜的成功引发了新一轮的关于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培养模式的讨论.通过研究认为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竞技体育完全抛开举国体制走职业化的道路并不现实,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争取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职业化体育三位一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9.
在体校篮球教学中,篮球训练模式是否科学、完善,不仅对体校教学水平和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有直接作用,还可以有力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与进步。近年来,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与国外一些篮球运动强国相比,我国篮球运动发展仍处于落后趋势。究其原因,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模式不够科学合理是引发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当前体校篮球运动员训练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体校篮球运动员训练模式的途径,以期能对提高体校篮球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茅善琴  戴兵  朱玉霞 《考试周刊》2009,(44):130-130
1.引言 我国竞技体育长期以来坚持业余体校、地方队、国家队“三级培训体制”,这样的举国体制在上个世纪末以前保证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进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13趋激化,尤其是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和运动员高淘汰率所引发的就业压力问题。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体教结合”的理念。1987年,教育部和原国家体委联合下文,在高校中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开始实施“体教结合”战略,将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通过学校教育来弥补竞技体育体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要使我国竞技体育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探索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创造了机遇。分析后奥运时代“体教结合”在竞技体育和高校人才培养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研究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探讨竞技体育实现多维、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关系到21 世纪我国能否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体教结合,学校配备专项教练,把业余体校办到普通中小学去,是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宏宇 《考试周刊》2013,(40):118-118
业余体校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就是挖掘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所以除必要的文化学习外,体育训练是学生的主要功课。但是,县级业余体校作为我国多级训练网络中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塔基过于粗大、成材率偏低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学生在体校毕业后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面对现状,许多学校提出了"读训并重"的教育方针,一方面重视学生训练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大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力度。然而,对体校学生成长的全面关怀中,仍有一个方面仍未得到关注,这便是体校的体育课,本文就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46):14-15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文化发展严重短缺,以金牌为中心的教育培养观念已经严重影响运动员本身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类比对比等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程度进行了调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文化教育质量,解决我国现在的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偏低的问题,改进我国竞技体育教育培养的方式方法,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竞技体育的比赛过程中,若想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或达到绝佳的竞技状态,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技能、体能都将左右比赛的结果,但是还有一种影响因素,对于比赛来说至关重要,那就是体育精神意志的力量。本文从体育精神意志在竞技体育中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了精神意志在竞技体育中如何应用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全面了解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要求和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格局,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后备人才规模偏小、选材覆盖面窄、教育资金短缺、运动员文化教育落后等问题,系统研究了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化"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人才难出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批体育人才,是使我国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条件。体育人才包括运动人才(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科教人才(各种体育科研人员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和管理人才(各级体育部门、体育团体、体育场馆的干部和体育辅导员)等。但是,体育人才难出仍是当前体育改革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其原因何在?我们应采取何种对策?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渠道单一,人才难出,对策在于立体流动目前我国体育人才的现状一是缺乏,二是分布不均。仅以运动人才为例:优秀运动队教练员约为5千人,优秀运动员约2万人,各级业余体校学员约28万人,有可能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少年儿童约180万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体坛竞争加剧,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和使用一直是各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竞技体育主体的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热点,如何延长竞技体育人才(优秀运动员资源)的使用期,降低培养成本,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最大的拓  相似文献   

19.
庞宏陆 《天中学刊》2005,20(5):88-89
新中国的体育教育,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两种模式:一种是学校体育教育,一种是竞技体育教育.两种体系并存推动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但也有弊端.今后我国体育教育,应走一条学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教育相结合,培养运动员与培养学生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他们竞技水平的提高以及退役后的二次就业。因此,分析在校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水平现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就成为体校文化课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