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文 《收藏》2018,(6):74-76
耀州窑从唐代开始就烧造色釉、器型丰富的陶瓷枕,在唐宋时期曾烧造出釉彩和造型各异的陶瓷枕。唐代该窑也被称作"黄堡窑"。本文主要结合铜川黄堡窑址考古资料,对唐代该窑各式陶瓷枕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6,(3)
正广州南越王博物馆所藏山西产陶瓷枕有70余件,绝大多数可以断定其时代属金代。而对于这些陶瓷枕具体窑口的断定一直语焉不详,这一点引起笔者的注意。其实在山西金代墓葬中也出土了不少陶瓷枕,散布各地区的窑址中也偶尔可见陶瓷枕残片,这些陶瓷枕有的兼具磁州窑、定窑、钧窑的特点,但又与其他地区出土的陶瓷枕有着明显区别。而随着山西地区窑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山西陶瓷枕的面貌也逐渐明朗起来。尤其是2014年孟耀虎先生所著《瓷枕玄珠》  相似文献   

3.
叶茂钱  蔡民生 《收藏界》2013,(10):64-68
一、瓯窑的历史沿革 瓯窑历史悠久。在晚商和西周时期,浙江的温州、永嘉、瑞安、乐清、泰顺等地就出现了原始瓷。六朝时期,瓯窑得到了迅速发展,制瓷技术提高。瓯窑制瓷技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趋成熟,生产工艺达到繁盛。从出土遗留瓯窑器物看,两晋、唐、  相似文献   

4.
倘红 《收藏》2008,(11):46-47
扒村窑任令河南省禹州市扒村,始烧于唐,历经五代、宋金而终于元、明。烧造产品有白釉黑花、黄釉黑花、白釉划花、红绿彩、三彩、白釉、黑釉、黄釉等,装饰技法有绘画、划花、剔花,有釉下和釉上两种彩绘。白地黑花瓷较有特色,器型丰富,其中瓷枕造型新颖,装饰内容取材广泛、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习惯。瓷枕的枕面装饰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李光辉 《收藏》2018,(6):61-66
瓷枕的造型与装饰不仅蕴含着实用、舒适等功能,而且融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艺术乃至政治因素,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兽形枕及枕上的动物装饰题材为代表的动物枕更是充分反映出古代陶瓷枕制作者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本文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文物为依托,探讨陶瓷枕中的兽形枕和动物题材纹饰的装饰内涵。  相似文献   

6.
石琳娜 《收藏》2018,(6):92-93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黄堡地区,鼎盛于宋,金末元初时制瓷中心由黄堡逐渐转移至陈炉地区,此后黄堡窑场日渐衰落,陈炉窑的制瓷规模不断扩大,接替了黄堡窑而成为耀州窑后期发展的中心,使得炉火不熄烧造至今。清、民国时期是陈炉窑的鼎盛和工艺变动期,此时期窑场规模大,产量高,器型丰富,除常见的日用器外,还烧制了许多在其他窑场很少出现的器物,比如常被人们用来盛装调料的塔形罐和竹节形的节盒、厨具中的锅撑子、装饰用的挂瓶、放置帽子的帽盒、煤矿工人采煤时照明的鸡娃灯以及屋顶椽头饰件等,可以说瓷器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种情况下,瓷枕自然成为了常见器型并多有烧造。  相似文献   

7.
元朝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后,使景德镇瓷业出现了许多新工艺、新装饰、新器形和新画面。其中青花瓷就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它的成功烧造,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和装饰艺术在全国窑业中名列前茅,也凶此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下面根据文献和笔者在窑址调查中对出土元青花瓷片和窑具的仔细观察分析,结合高仿元青花的实践体会,来复原元青花瓷烧制工艺中主要的四个部分。抛砖引玉,与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的这批雁北剔刻花瓷器,如果出土在宁夏、甘肃、青海等西北省份,恐怕多数会被归类于西夏瓷器。西夏王朝烧造瓷器以灵武窑为代表,但通过当地回民巷和磁窑堡两处窑址发掘可知,西夏窑业显然是受外来影响而肇始的。北宋灭亡后,西夏一度占领过晋西北的“武州八馆”,“在其撤退时可能将河曲等地窑场部分匠人掠走,以后发展了西夏制瓷手工业”,因而磁窑堡窑“直接受山西诸窑的影响外,还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陕西、河北诸窑的影响”。由于西夏很可能曾掠取山西民窑工匠发展了制瓷业,这就决定了西夏瓷与山西雁北民瓷在工艺、装饰方面有相似之外,如何区分它们的工艺及艺术差异,也许是今后北方民瓷研究中的重点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元黎 《收藏》2018,(6):48-55
陶瓷枕装饰题材广泛,民间色彩浓郁,是研究当时陶瓷工艺、民间观念、社会崇尚和生活习俗的重要实物。本文介绍的新乡市博物馆藏陶瓷枕形制多样,且来自民国时期平原省博物馆旧藏,不少堪称精品。  相似文献   

10.
陶瓷枕是我国古代夏令避暑的寝卧佳品,又是雅俗共赏的工艺品。它以独特的造型,丰富多彩的装饰题材和多种多样的装饰技法而独具艺术特色,在陶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陶瓷枕始于隋,盛于宋、金,历代相承不衰,尤其在民间颇为普及,亦最能反映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由于时代不同,窑口不同,以及人们思想意识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其造型、纹饰、装饰技法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本馆藏有一批唐至元代的陶瓷枕,不乏精美之作,经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吉州窑精品鉴赏之一——吉州窑瓷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的文献记载来看,人类使用枕头的行为不会早于商周时期,《诗经》中有“角枕粲兮”,“寤寐无为,辗转伏枕”之类记述,表明此时枕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木质、玉质枕,隋代张盛墓出土的青瓷枕模型则是最早的瓷枕。隋唐以降,各式瓷枕时有发现,宋代是瓷枕的鼎盛时期,南北各大名窑,诸如磁州窑、定窑、登封窑、汝窑、巩县窑和越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均有烧造,器形繁多,产量巨大。本文简要介绍吉州窑的各式瓷枕。  相似文献   

12.
黄巧好 《收藏》2018,(6):67-73
在种类繁多的陶瓷枕中,有一种陶瓷枕,以优美的造型、多样的装饰和美好的寓意而深受喜爱,这便是以如意为名、以如意头为枕面造型的如意形瓷枕。如意形枕,顾名思义是以如意为造型的瓷枕,是一种俯视枕面造型类似叶片或祥云纹、左右两侧有两到三处曲线对称、上有桃尖的瓷枕类型。如意形瓷枕始于唐末,兴盛于宋代,是瓷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造型艺术。由于瓷枕在明清时逐渐被其他材质的枕所代替,如意形瓷枕也由此式微。  相似文献   

13.
正在瓷器上题写诗句与民谚为饰,开创于唐代长沙窑,自宋以降,至金元流行的瓷枕,更是把文字装饰表现得淋漓尽致。瓷枕平整的枕面非常适合书写绘画,大量的书法艺术便被用于瓷枕装饰,这些书于瓷枕上的诗词曲赋、民谣俚语,有的极富文人情怀,有的市井气息浓郁,真实地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23)
正韩城因"史圣"司马迁而被称为司马故里,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隔黄河与山西相邻,境内文物古迹丰富,省级(含)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9处,包括司马迁祠、司马迁墓、大禹庙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韩城出土及馆藏陶瓷枕颇具特色,部分精品被调至陕西历史博物馆。因为毗邻山西,韩城当地出土及流传的陶瓷枕中,山西窑口产品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20,(7)
正唐代长沙窑是中晚唐时期兴起的外销性窑场,随着"黑石号"沉船打捞长沙窑瓷面世,长沙窑的产品外销属性日渐明晰。经过梳理资料,发现在唐都长安和陕南地区,仅有零星长沙窑瓷器出土,从而反向证实了长沙窑主要用于海外销售。另外、在近年长安区发掘的韩休墓(《五牛图》作者韩滉之父)胡人舞乐图壁画上,长沙窑瓷装饰上常见的波斯枣(椰枣)与胡人形象也有生动表现,显示了唐长沙窑使用的这些装饰素材在唐墓壁画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瓷枕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古代瓷窑如越窑、邢窑、长沙窑、寿州窑、定窑、钧窑、耀州窑、汝窑、磁州窑、井陉窑、长治窑等均烧造瓷枕,其中,宋金元时期河北磁州窑生产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磁州窑中仅瓷枕一类的造型就有圆形、腰形、长方形、如意形、兽形、人形等多样,纹饰题材丰富,涉及人物风景、动物花鸟、诗词格赋、建筑图案等内容,画面简洁生动,平易近人。装饰多以传统的中国画写意手法结合图案变化特点进行布局,纹饰洒脱活泼,突  相似文献   

17.
吴跃坚 《收藏》2010,(2):42-43
长沙窑产品究竟是陶还是瓷 陈万里、冯先铭先生在《故宫博物院院刊》曾提到:“长沙窑的绝大部分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瓷化程度不高的半陶半瓷制品,严格地说是一种‘炻器’。”这段话是在分析了1983年从窑址发掘的长沙窑器物胎质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正成都琉璃厂窑是位于成都市区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的一处古窑场。历经唐、五代、宋、元、明5个朝代。1955年时琉璃厂古遗址仅地面窑包还存在99座之多,可以判断古代琉璃厂烧制陶瓷器物的数量规模是很大的。由于20世纪军阀的盗掘和不同时期的市政建设,该窑址地层关系被严重扰乱、打破,历年窑区出土器物流失,给该窑的研究带来诸多困难。在此之前,不少考古专家、学者和收藏家对该窑的概况和制瓷成就多有文章见诸  相似文献   

19.
丁送来 《收藏》2009,(12):42-45
湖南制瓷历史悠久,曾出现三次制瓷高峰。早在东汉时期,湘阴窑便已烧出成熟的青瓷,窑址考察中发现有东汉中期“汉安二年”(143年)纪年青瓷残片。可以说湖南青瓷的出现,基本上与浙江越窑青瓷同步。唐长沙窑是湖南瓷业生产的第二高峰,它在承袭湘阴窑、岳州窑风格的同时,创烧了釉下彩瓷,从此打破了瓷器装饰釉彩单一的局面,产品畅销海内外。  相似文献   

20.
文物枕史     
正枕是人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卧具,而陶瓷枕又是我国陶瓷艺术中一个非常独特的门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自1991年入藏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伉俪捐赠的200余枚陶瓷枕以来,将"陶瓷枕"作为一个特色收藏,在不断扩大藏品的数量与类别的基础上加大对陶瓷枕的征集与研究,到目前为止馆藏陶瓷枕近600枚,涉及国内众多窑口,堪称国内博物馆瓷枕收藏之最。本文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瓷枕为例,介绍陶瓷枕历史中所蕴含的社会生活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