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7,(5)
张仃先生从艺70余年,跨越漫画、实用美术、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舞台美术、动画电影、装饰绘画、壁画、中国画、书法、艺术批评、美术教育等诸多门类,其丰富性在艺术家中是非常罕见的,被称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其中,在山水画探索方面,张仃先生将焦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是目前关于张仃先生焦墨艺术的研究比较少,也不够深入,其在国画界的学术地位仍未被充分重视和发掘。由此,本刊特别采访了张仃先生的研究者王鲁湘先生和李兆忠先生,他们追随了张仃先生20余年……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7,(5)
正1954年之前,张仃创作与山水画无关。1954~1956年,张仃有一段短暂的中国画探索经历。到1974年,张仃已年近花甲,此时开始尝试焦墨山水画。这其中的曲折,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遭时代裹挟,不改水墨初心王鲁湘认为,1954年之前,虽然张仃不是国画家,但他有中国画的底子。张仃从小接触中国画较多,20世纪30年代初在私立北平美  相似文献   

3.
展讯     
《收藏》2017,(4)
正它山之石——张仃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2017年2月23日至3月5日中国美术馆今年是张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此展是为缅怀张仃先生。张仃先生在漫画、壁画及工艺美术设计领域,做出了诸多重要贡献,而中国画创作在其整个艺术生涯中或有间断,但从未放弃过。本展粹选了馆藏张仃先生的中国画作品30余件,并将以时间为序,期望通过对张仃先生中国画创作历程的  相似文献   

4.
周武发 《收藏界》2013,(2):110-111
《收藏界》杂志社高社长约我为张仃先生画像,我欣然应约。因为张仃先生是中国美术界的前辈,也是我喜爱和敬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7,(5)
正"张仃老先生跟当院长那时候判若两人,现在就是个菩萨。"很多原中央工艺美院的老学生都跟王鲁湘感慨过张仃先生中年时期的严厉,那时候所有学生和老师都惧怕他,而这与王鲁湘印象中的张仃先生确实相差甚远。张仃印象年轻的时候,张仃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尤其是在南京、上海时期,张仃恃才傲物,佩服  相似文献   

6.
张仃     
张仃,一位辽宁黑山之子,一位焦墨绘画大家,他的生命与绘画冥冥之中的契合,恰似神来撮合,自然之象。他跨越了漫画、设计、装饰、壁画、中国画、美术教育等诸多艺术门类,且样样出类拔萃、卓有成就。这是一个奇迹、一个传奇,张仃正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这个传奇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7,(5)
正张仃家客厅里一直挂着齐白石画给他的《樱桃》,而在张仃床头挂着的一幅很小的画,是黄宾虹晚年的典型山水画。众所周知,李可染是齐白石和黄宾虹的弟子,但鲜为人知的是,经李可染介绍,张仃也向齐白石和黄宾虹拜过师,只不过因为张仃是共产党的领导干部,限于组织纪律而没有行传统的拜师礼。  相似文献   

8.
2010年2月21日,被誉为20世纪中国"大美术家"的张仃先生在北京逝世,张仃先生的艺术成就跨越国画、漫画、壁画、书法、工艺美术、邮票设计、美术教育、美术理论等诸多门  相似文献   

9.
我国美术家、教育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于2010年2月21日在北京病逝。一代大师乘鹤西去,令人不胜痛惜思念。张仃在他近80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涵盖了漫画、国画、舞台美术、  相似文献   

10.
朱玉成 《收藏界》2013,(3):126-127
当我接到要画张仃先生肖像创作任务时,很自然同时联想到我的老师陈秋草。因为他们二老不仅是同时代人而且从形象到气质部有十分相似之处,个子差不多,胖瘦差不多,都是白发小胡子,还都喜欢用烟斗。他们二位不仅是画家,而且都从事过美术教育,有不少学生,并且都担任过文化管理工作的职务。由于对张仃先生的印象深刻和敬仰,欣然接受此次任务。为此我认真回忆起小稿,考虑将如何反映张仃先生公认的画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正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93年4月5日,"张光宇艺术回顾展"在中央工艺美院的展厅开幕,满头银白、76岁高龄的张仃在众人的簇拥下,现场讲解,如数家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之后在"张光宇艺术研讨会"上,张仃首先发言,开门见山指出:"当代中国伟大的艺术家张光宇先生逝世30周年,但他的艺术还没有被社会充分认识,没有得到宏扬,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我们欠张光宇先生的账!"  相似文献   

12.
周英南 《武当》2010,(11):15-17
看了李亚萍先生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基本习练技法》(下称《技法》,载《武魂》杂志2009年第4~5期),很受启发。《技法》对传统杨式套路的一些主要动作要领和基本技法作了简明易懂的阐述,使习练者对依照规范动作习练拳架当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李兆忠 《收藏》2021,(3):82-91
1981年9月下旬的一天,张仃采风来到新疆南部戈壁滩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古月杨林(现叫“神木园”,已成为著名旅游景点)。面对眼前的奇景异象,画家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无以名状的灵魂颤动,后来记录在《巨木赞》图1跋中:“南疆温宿县之北四十公里的戈壁滩中,有一绿洲,占地十余亩,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一七二四年大地震毁城,古木亦罹难,有拔地而出,有断裂为二,枝杆触地而复生。”  相似文献   

14.
史明  张建芳 《武当》2008,(6):26-29
笔者的许多弟子及朋友手中都有北京八卦掌名家张全亮先生所著的《八卦掌答疑》一书,他们对该书中所列出的“三十四散手掌”技法非常感兴趣,纷纷求教于笔者。其实,在八卦门中除常见的“六十四散手掌”外,尚有著名的“七十四招”和“三十四名手(散手掌)”等技法,这些散手技法都是无数八卦门前辈在擂台争斗及实战搏杀中,用心血凝结的精华技法。  相似文献   

15.
正可染画雨张仃画雪各尽其士妙,张仃画雨可染画雪难掩其短。以上对联,是笔者在思考张仃、李可染的异同时,自动冒出来的,虽不成体统,也暗含几分艺术哲理。天籁流韵、水晶宫一般的"杏花春雨江南"(图1)"雨中漓江""树杪百重泉",已然成为李家山水的不朽品牌。这种绝活,我敢说,偌大的中国画坛至今没有第二人能够超越,倘无丰沛的水性和超常的乐感,无法奏出如此缠绵纤细而生机勃勃的雨中曲(傅抱石笔下的雨景亦是一绝,  相似文献   

16.
陈欣 《收藏》2010,(11):170-170
陈欣6岁起学画,师从爱新觉罗·溥心畲大弟子、中国文史馆画家宁砥中先生,1968年入国画大师郭传璋先生门下,后受教于国画大师爱新觉罗·溥松窗、董寿、卢光照、白雪石。1 980年,南下广州美术学院,师从关山月研习岭南画理论与技法,并侍其左右6年之久。董寿平先生曾为陈欣画室题字陈欣画家秋水轩。关山月赞许陈欣技法,并为陈欣山水画作品题字。白雪石先生亲题《陈欣书画集》,并为其山水画卷《松涛泉韵》题字。曾任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中华国画社美术师。现为一级美术师,美协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北京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解放军报社特聘顾问研究员,亚洲艺术家联合会理事,北京大学艺评会委员。作品藏于中国美术馆等。出版个人画集专著十余部。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06,(8)
6月28日,宋涤、袁熙坤、陈大章、雷正民等85位书画名家的85幅作品亮相古玩城书画艺术世界,向公众免费展览,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85位书画名家的85幅作品中,有袁熙坤创作的邓小平同志水墨肖像、清华美院老院长张仃的焦墨山水画、彩墨大师宋涤的花鸟画、中国书协原副主席刘艺的章草书法等等。书画家们用自己的作品,抒发了对建党85周年的喜悦心情。与此同时,首届“古玩书画城精品展”也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8.
耕夫 《精武》2007,(2):52-52
冯志强,河北束鹿人,1928年生。自幼习少林桩功和达摩易筋经,其后几易师门,学习心意拳及通臂拳。1951年后随太极拳名家陈发科习练太极拳和推手,深得陈先生之真传,精研太极拳之理法,几十年勤练不辍,尤精于推手技法之运用。  相似文献   

19.
宋晓文 《上海集邮》2003,(10):3-3,F002
《梁山伯与祝英台》邮票是国家邮政局继《许仙与白娘子》、《董永与七仙女》之后发行的第三套"民间传说"系列邮票。这套邮票的设计者是著名连环画家、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高云先生。早在1987年,高云先生就与邮票结缘,以工笔重彩画技法创作设计了《旅行家徐霞客诞生400  相似文献   

20.
胡廷楣 《围棋天地》2008,(19):88-91
几十年文字生涯,几十年行走在围棋的世界,既是资深的报人和记者,也是资深的棋迷和围棋撰稿人。独特的身份赋予了胡廷楣先生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发表于《西部华语文学》2008年3月号的长篇小说《名局》就是胡先生围棋心得的浓缩,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折射出他自己曾经走过的人生道路,折射出他对棋以外世界的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