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对中国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对策,并借鉴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中国重庆黔江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平台的成功经验,构建以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主体的地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2.
丁涛  刘丽 《软科学》2017,(6):115-119
运用300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方式选择,构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优先序.结果表明: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存在创业初期间接融资和风险投资不足,成长期直接融资比例偏低和成熟期融资成本偏高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进一步通过规范和健全企业自身管理体系、改进优化商业银行信贷制度流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等措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谈起,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政府推动、央行指导、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评级与授信制度等五方面进行剖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但融资和管理却成了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本文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机构、金融创新、“二板市场”及场外交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科技支行业务创新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苏州地区商业银行科技融资的实地调研,发现虽然科技支行纷纷筹建并实施创新的融资模式,但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依旧,根本原因是贷款管理中风险收益的不匹配性.本文通过分析商业银行产品和制度创新对其风险收益变量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探索通过科技金融服务管理体系重构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艾涛 《科技广场》2007,(6):59-60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也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不过,在发达国家,非正式的权益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二板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资本缺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一般性原因外,还有其特殊的一面,主要是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摩擦。  相似文献   

7.
周婷 《科技风》2012,(17):230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商业银行作为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重要金融机构之一,对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融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情况.因此,本文将针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提升商业银行融资服务质量的对策,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进而保证商业银行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融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强有力的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但“融资难”日益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机构、金融创新、“二板市场”及场外交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渠道不畅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信贷融资渠道不畅一直是其发展壮大的“瓶颈”。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走出信贷融资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辉 《大众科技》2007,(12):185-186
在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融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银行信贷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尤其银行信贷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现状及其原因,寻求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难的可行性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储燕  王宗鹏 《科教文汇》2012,(5):203-204
本文对国内外贷款审批制度的文献综述研究,了解当前信贷审批制度研究成果.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将银行抽象成分行与支行两级并纳入委托代理框架,研究中小企业贷款审批制度,得出解决中小企业信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关键在于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分析当前制约银行分支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荣悦 《现代情报》2006,26(3):171-172,175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中最为主要的风险。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指出经济转轨过程中宏观和微观的有效制度的双重缺失是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付冬 《人天科学研究》2010,(11):108-110
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尤其突出,有很多企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被迫破产。同时,从银行方面针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面来看,在方法、效率和成本方面又是按照国有大型企业同样的方法和标准来做,这些方法和标准对于中小企业并不很合适。在考察了我国中小企业目前面临较为困难的融资情况之后,开发出了一套智能化的、信息化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系统,Smart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 for SMEs(SCEC)。  相似文献   

14.
刘萍  牟晓一 《科技与管理》2011,13(6):121-124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房地产信贷风险。由于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所需资金大部分是依赖商业银行贷款,因此,商业银行在给房地产行业开辟"绿色通道"来获取资金效益的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了大量的信贷风险。以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为研究对象,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面临的宏观、微观形势进行分析,阐述风险成因,旨在为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增强风险意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匡海波  杜浩  丰昊月 《科研管理》2020,41(4):209-219
本文以2014-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940个装备制造业样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全链条面临的整体风险,建立了包括申请人资质、交易对手资质、融资项下资产状况和供应链运营情况4个准则层,应收账款特征、履约情况等14个二级指标,信用级别、担保状况等127个三级指标的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海选指标体系。根据剔除冗余信息的思路,运用偏相关-方差分析进行第一次筛选,删除了64个存在信息冗余且对违约状态影响小的指标;根据整体风险因子鉴别最优原理,通过逐步神经网络遴选出违约鉴别能力最强的指标群;最终建立了包含48个指标、显著区分风险因子的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表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符合金融界普遍认可的“5C原则”,信用风险因子判别的正确率高达90.53%,判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宁波、上海等地纷纷开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有效地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本文剖析了宁波、上海两地开展小贷险的主要做法,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保险营销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再保险问题难以解决,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社会信用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下一步应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分担的小贷险经营模式,加大小贷险推广力度,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9月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赶超房地产开发贷款,成为银行最重要的放贷对象,个人住房贷款风险也因此成为银行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个人住房贷款风险主要包括:违约贷款风险和提前还款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管理侧重点在违约贷款,而忽视了提前还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今年10月20日央行宣布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34个月以来的首次加息,那么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升会给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8.
方洪全  曾勇 《中国软科学》2004,(10):126-130,139
现有文献多从某一具体方法讨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受样本数量的约束,所建模型并不足以反映金融机构所处的信用风险水平。本文以1333笔实际贷款记录建立数据方,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揭示了信用风险基本特征,建立起两阶段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实证结果表明本模型是有效的,为金融机构建立风险评价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便于政府和银行分析评价投放到科技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运作效果,以及对科技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规模、强度、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根据科技中小企业信贷特点,设置了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扶持力度以及描述类等统计评价指标,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得出各银行和地区科技信贷综合运作情况,从而为政府分析、决策、监管调控科技中小企业信贷资金运作提供分析工具,切实支持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成因与衡量:理论背景及分析框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探讨了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及其影响因素、信贷约束衡量问题。首先,对形成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两个方面即企业的信贷需求和银行的信贷供给行为,进行了理论背景及概念框架分析。其次,结合相关研究进展的评述,对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约束两个方面的因素,包括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供给的意愿和能力的影响因素、中小企业信贷获取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信贷约束衡量方法及实证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讨论。最后,讨论了理论分析、相关研究进展所具有的政策含义和研究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