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炎武在《音学五书》中较为明确地表现出自己关于“谐声”的看法,认为“谐声”就是“声符”。他利用韵脚字系联法归纳上古韵部,在排列同韵部的字时,发现同韵部的形声字大都声符相同。因此,他意识到了同声符的形声字在上古应该属于同一个韵部。在“同声同部”认识的指导下,他离析唐韵、系联《说文解字》同声符的字,并且扩大范围,指出了形体不同、声音相近的声符在上古也属于同一韵部。尽管他没有提出“同声必同部”的口号,但已经为这一理论的提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上古音体系中"一部多元音"的问题,分为以下八个部分:一、当代两大对立的上古音韵部构拟体系;二、郑张尚芳、白一平-沙加尔、斯塔罗斯金三家的上古音韵部构拟体系;三、论关于上古韵部中的所谓"一部多元音"说评价的两个标准;四、论王力解决上古重韵问题的原则与方法;五、论李方桂解决上古重韵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六、王、李二家解决上古重韵若干方法之商榷;七、郑张尚芳、白一平-沙加尔、斯塔罗斯金三家解决上古重韵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八、从什么角度看所谓"一部多元音"问题。  相似文献   

3.
与上古韵部研究相比,上古声母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除了少数的几种说法诸如“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喻三归匣”基本成定论以外。许多问题都没有达成一致。尤其是关于复辅音声母的讨论日益激烈。本文就上古声母研究代表性观点加以整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4.
上古韵部划分是上古音研究的核心部分,韵部划分至清代虽已渐臻完备,但学界对韵部进行再划分的工作一直未断。李新魁先生在二十九部基础上分出祭、废、至、队、曷、桓、戈七部,将上古韵部分为三十六部,其分部的依据不合理,故不必立祭、废、至、队、曷、桓、戈七部。  相似文献   

5.
论辘轳格     
辘轳格是晚唐郑谷等人为近体诗制定的一种用韵格式。其用韵规则是选择不可通押的邻韵部的字押韵。不能将“虞”“鱼”、“寒”“删”等视作是相通的韵部。辘轳格是诗人们为了拓宽用韵渠道辛勤探索的结果,与进退格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期是汉语语音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上启上古音,下启切韵音,是上古音和切韵音的桥梁,而梁代又是南朝保留诗文材料最多的时期。本文以梁代词文用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梁代的阳声韵、入声韵部分各分为17部,共34部。  相似文献   

7.
试论段玉裁的合韵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划分上古韵部自顾炎武开始,到段玉裁时,古韵分部才定大局。后来的学者几乎一致认为,段玉裁取得成绩的原因之一,就是创造了合韵说,段氏首开用合韵说确定上古韵部的先河。合韵说对古韵分部的作用不亚于顾炎武的“离析唐韵”。合韵说是段氏古音学的核心,也是每个研究上古音学者所必然要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不仅看到了研究合韵说的重要性,也注意到段氏的说法与后人对合韵的理解不尽相同。基于上述原因,兹根据《六书音均表》①来探讨段氏的合韵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说文解字》为参考,找出《广韵》中上古使用的尤、有、宥三部字共291个。以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为标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先秦韵文的押韵情况进行系联,发现这些字因为与不同声母搭配而在上古属于不同的韵部,并且绝大多数归幽部,极少数归之部,个别字归侯部。  相似文献   

9.
古音(这里指上古音和中古音)上的问题很多,研究的材料和研究的方法起决定作用。材料还有待收集研讨,如古藏语缅语泰语以及各地方言都还没有搞清。已有的材料主要的如诗经韵字,古谐声字……等等也是问题一大堆。对材料的估价、材料的真伪先后完阙……都没进一步作科学的考订。至于方法必须是辩证唯物的。韵部声调声纽考定后,拟音工作也极重要。拟音是一种新学问。例如段玉裁考上古音“之”“支”“脂”三部不同,但不知三部字音究该怎样区别,实是遗憾,因此考出三部有别还不解决问题。这里因为篇幅有限,不能全面的讨论,只限于上古音的韵部,且只能略示私意臆说,不能祥引。其中难免谬误,还希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从上古到中古,韵部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在一些诗人的诗歌用韵中也有体现。对骆宾王的诗用韵的整理归纳,对比得出骆宾王诗歌用韵特点,从而从骆诗中管窥某些韵部从上古到中古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上古韵部至中古《切韵》、《广韵》已经重设藩篱,至今则紊乱而全无涯涘可寻,其实上古韵部界限至今虽然紊乱,但尚有踪迹存于今音,唯今人多未措意于此而已。假如上古 M 韵含有《广韵》A、B、C 三韵,A、B、C 三韵目之今韵(韵腹、韵尾,不计韵头)为 a、b、c,上古 N 韵含《广韵》C、D、E 三韵,C、D、E 三韵目之今韵为 c、d、e,M_1为 M 韵  相似文献   

12.
依照王力归纳的上古韵部微部常用字为材料,参照沈兼士《广韵声系》中的谐声系统,探析和总结出微部字的谐声偏旁,对上古韵部谐声偏旁的研究有助于还原古韵的全貌,对古韵研究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深入研究江有诰的《诗经韵读》发现,其中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失误中还包含着某些合理的因素。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首次以韵读形式系统地展示出《诗经》的用韵情况;2.对《诗经》用韵研究多有发明;3.在处理《诗经》“合韵”上成就颇多;4.订正了段玉裁、王念孙等研究《诗经》用韵的诸多纰缪;5.能以音变理论审视《诗经》的韵脚字;6.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对上古韵部体系的建构贡献良多。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对某些篇章用韵体例的理解错误;2.在《诗经》“合韵”处理上有缺失;3.韵字注音理论认识上有缺失;4.早期对上古声调的认识错误。  相似文献   

14.
兮今音“奚”(xi,平声),是延续《广韵》“胡鸡”切之读音,王力先生将其归人上古声纽的“匣”母,上古韵部的“支”部。《说文》:“兮,语所稽也。”左安民说:“‘稽’本为‘停留’的意思,这里是指声音延续义。”据《汉语大字典》,“兮”是“语气词,多用于韵文,相当于‘啊'”。但《说文》未给出“兮”字读音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诗音》 ,清人高树然所作 ,成书于清代古音学蓬勃发展并不断趋于成熟的时期 ,目前尚未发现有关此书的研究材料。它将上古音分为 14部 ,平上去 10部 ,入声 4部 ,按韵尾的不同将平上去分为宫、商、徵角、羽四类。但全书仍依《广韵》顺序安排韵目 ,以部为单位分卷 ,各部录入部所包含的《诗经》韵字 ,这些韵字又按它们在《诗经》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安排 ,每个韵下都列举《诗经》中以此韵字为韵脚的所有诗句。《诗音》可看作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对顾武《诗经》用韵研究进行较系统地探讨总结的古音学著作。  相似文献   

16.
谢朓是齐梁"永明体"诗歌的重要人物,今存诗157首,对诗歌进行用韵分析,借以研究古代韵部发展情况,是汉语音韵学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对谢朓现存155首诗歌进行用韵分析,得出谢朓诗歌用韵平声韵多于入声韵,押韵中没有四声混押,四声相承对照整齐,各韵部界限比较明晰等特点,其用韵既有少部分上古音的痕迹,同时又体现出了南北朝时期语音发展的新变。  相似文献   

17.
类推机制,简称类推,又叫类比,其在语言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汉语语瞢史研究方面,类推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探求中古音类、分析上古声母及归纳上古韵部、构拟《切韵》音系、探讨语音史具体语音问题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古音韵至谐说”是古音学的重要理论,但用韵“至谐”,只能存在于同质的语言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状态.“古音韵至谐说”是古音学研究的立论基础,否认这一理论,就没有充分的理由以《诗经》作为上古音的主要研究对象,上古音的研究就不可能走向深入.面对上古音这一特殊的研究对象,古音学家总结的理论及规律都难免有许多例外,但他们却总是力图在例外之外寻找更深层的规律;“古音韵至谐说”与“合韵说”、“同谐声必同部”等诸多理论相互补充、环环相扣,共同构建古音学研究深厚严密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诗音》,清人高树然所作,成书于清代古音学蓬勃发展并不断趋于成熟的时期,目前尚未发现有关此书的研究材料,它将上古音分为14倍,平上去10部,入声4部,按韵尾的不同将平上去分为宫、商、微角、羽四类。但全书仍依《广韵》顺序安排韵目,以部为单位分,各部录入部所包含的《诗经》韵 字,这些韵字又按它们在《诗经》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安排,每个韵下都列举《诗经》中以此韵字为韵脚的所有诗句。《诗音》可看作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对顾武《诗经》用韵研究较系统地探讨总结的古音学著作。  相似文献   

20.
唐末僧人守温的“三十字母”是对中古声母系统的总结,归纳。《韵》的声母系统,与“三十六”字母略有不同。上古的声母系统不同于《广韵》,普通话21个声母是中古36个字母分化,合流的结果,利用古今声母的演变规律,有助于普通话声母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