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语文教材孕育着丰富的情感,每一篇课文都有文理,即作者的思路、文路及其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情感参与加以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提供方法,帮助理出语言规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与学,都要关注情理因素,唤醒情趣与理趣。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怎样让"情趣"与"理趣"自然渗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呢?李伟忠老师的阅读教学片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理。  相似文献   

2.
李先锋 《教师》2012,(13):112-1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十五"计划开始实施,到现在已十年有余。不可否认这十年来,无论是教学观念还是教学形式上的更新,无论在教学方法的改进还是教学效果优化都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本文在总结十年来实施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关注教与学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发挥,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无论是旁征博引、教法新颖的课堂,还是条分缕析、沉默乏味的课堂,都会受到批评指责,人们常说"人人都可以教语文",而我却迷惘在"语文教什么"和"语文怎么教"的迷途中。这两个根源性的问题相信每一位专业的语文教师都思索过,并且不断地研究着。我认为,"怎样教"是建立在"教什么"之上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根本在于理解语文的特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现今,随着中学阶段"合作与探究"学习模式如火如荼的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被关注,再次被讨论,再次被肯定,终于在被强化了。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的推进,教学内容的完成,还是对一堂课的优劣评价,学生,终于成了一切语文教学活动的原点。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不可撼动的主角。  相似文献   

5.
唐柳燕 《广西教育》2014,(21):79-80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这足见词语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进行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在此,笔者主要介绍自己对小学低年段词语教学的探索。一、依标扣本,定准低年段词语教学的训练点教师每讲授一篇新课文时,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整册教材的特色、课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有效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以下简称"单元教学),前人早有说法,课程标准也有规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照样"不管你教科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编,我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一项内容一项内容地教"。教科书的编者意图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了两张皮。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教什么、怎么教,这涉及到语文意识问题。语文意识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和根本,它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1997年语文教学大讨论之前,语文课单纯注重传授语文知识技能,舍人文而讲语文,结果导致语文教学患上严重的丧魂失魄症。但近年来却又出现另一种离开语文来讲人文的倾向,有意无意地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起来。有的教科书无论是导语还是练习,其立意都不在语文;有的教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动机还是目的都不是为了语文,而是指向语文之外的地方。这种缺乏语文意识的泛语文、非语文的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在语文教学上,首先…  相似文献   

8.
我们大家知道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识字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到了中学阶段,识字教学却逐渐退出了广大教师的视野,大家不重视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字词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文章不是无情物"。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论是议论、叙事还是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在语文教学中沟通作者与学者的情感,使彼此灵犀互通,感情共鸣,必能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龚宝成  殷舟 《学语文》2006,(2):51-51
新课程改变着过去教学过程中机械的知识传输的旧观念,从教育促进发展这一基点出发。把教学过程的实质定位为生命的实现过程,一种合作、交流、互动的形式,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得以准确定位,使语文教师感受到了生命课堂给自己的许多欣慰,同时也使语文教师感受到了从未遇到的压力与冲击。在这一深刻的变革中,课堂无疑是主战场。无论是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  相似文献   

11.
阮直 《成才之路》2010,(30):I0004-I0004
中国的教材无论是儒家文化主导的1949年之前,还是苏俄主义主导的1949年之后,都有一条主线。这个主线是我们始终坚守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就是"道"。以语文教材为例,从来就不是以语文的基础知识为轴心选择文本和展开语文教学的,而是主张"文以载道""不载道"的语文再经典我们也不闻不问。  相似文献   

12.
很有幸参加了一次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这个研讨会的基本表现方式是:由某学科教学专家先进行课堂教学示范,然后就这一学科的教学作专题报告。我感觉,这个会与其是说研讨会,不如说是报告会。与会者无论是听课还是听报告,都是在尽情地收获着、深思着……我也是曾经从事语文教学的一名工作者,当然主要是听了语文教育专家的报告。应该说,这一听,着实是给了我又一次很好的洗脑。这里,我想借用专家的一些观点和经验之说,谈谈对语文教育的“三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回顾语文教学的历史,古时候,无论是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便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主要版块,无论是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方法和策略上的原因,部分小学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常常出现各种问题,教学质量低下,这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贾粉文 《成才之路》2013,(23):84-84
作文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是每当提起作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丝叹息。作文教学之难,一直困扰着各个年级的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最让教师头疼。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宗旨到底是什么?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语文的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对语文这门学科性质作出的明确定位,并着重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是该课程的关键内容。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直接集中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进而表明了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构建。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本身承载着各种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形式多样。那么,怎样突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树立"教语文"的意识,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中,增强自己的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现代汉语词典》),《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给语文教学以适当的人文关怀,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还是教师自身人文精神的回归都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作为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弘扬人文精神,从而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的理念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无论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还是直接参与教学的小学生,无一不为他别具一格的教学魅力所深深折服。于老师的课堂是“简单”的,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五期)但是,在这“简单”之中又往往深藏着一种“不简单”。  相似文献   

19.
王祥连 《今日教育》2014,(10):30-32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基于这样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无论是识字、阅读、作文都应当具有一种"课程整合"的意识。然而当下课堂实践虽高举"语用"这一大旗,事实上却依旧存在切割知识点、偏离核心目标、脱离文本语境的误区,不利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公开观摩的课,还是常态下的"家常课",繁琐、失真不乏其中。课堂上小品表演,才艺展示,采访、辩论、演讲、导游……热热闹闹,令人眼花缭乱,有人形象地把这"热热闹闹"的观摩课称为"T型台"上的时装秀,华丽而不实用。"家常课"中表现在教师过多关注课堂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