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蒯威 《辽宁教育》2014,(6):71-73
比喻是学生阅读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恰当的比喻,能让所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比喻教学中,有的教师出于应试,以"考"代教,以"练"代学,脱离了阅读教学;有的教师偏重比喻知识的教学,强调分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比喻句,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比喻的特点与作用,让他们读懂比喻,欣赏比喻,并慢慢学会运用比喻.  相似文献   

2.
蒯威 《辽宁教育》2014,(11):71-73
正比喻是学生阅读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恰当的比喻,能让所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比喻教学中,有的教师出于应试,以"考"代教,以"练"代学,脱离了阅读教学;有的教师偏重比喻知识的教学,强调分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比喻句,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比喻的特点与作用,让他们读懂比喻,欣赏比喻,并慢慢学会运用比喻。  相似文献   

3.
修辞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比喻修辞教学的内容包括掌握比喻修辞的基本类型、加强学生对比喻修辞在语境中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比喻修辞的能力。高中比喻修辞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与其他相近的修辞混淆、对比喻修辞教学内容的扩展、学与用的联系不够紧密等方面。针对这些难点,我们应采取在比较学习中感受比喻修辞的文辞之美、在随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结合写作和口语交际讲究兴趣教学等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4.
比喻,我们通常把它叫做打比方,它常常运用形象鲜明的甲事物来说明比较抽象笼统的乙事物,是与象征、借代等并列的一种修辞法。在论证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把道理讲得既通俗又生动,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议论不显得呆板,让读者不感到枯燥。毛泽东同志1942年9月7日在延安为《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中,六处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地来说明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文课《考试大纲》中对修辞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所谓常见的修辞方法就是指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8种。怎样才算“善于”?就是要恰到好处、灵活多样、富有创意。恰到好处是在该用的时候用;灵活多样是指手法多变运用自如;富有创意则是新颖而不落窠臼。适当运用设问、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做到善用修辞出文采。比如在一篇题为《我的财富》作文中,小作者用排比句写出了读书的妙境:余秋雨先生牵着我的手带我踏着阳关雪寻觅那敦煌旧事;三毛领我一路闯过西班牙、德…  相似文献   

6.
一概说比喻,是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一种修辞手段。从古到今,不论文学创作,理论文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常被广泛地运用着。对于文学创作,秦牧把这比喻譬作“语言艺  相似文献   

7.
修辞是给语言增色添彩的催化剂。有些同学写议论文 ,或不喜欢用修辞 ,或不善于用修辞 ,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干瘪晦涩 ,要么矫揉造作 ,达不到说理的目的。以下谈谈议论文语言的几种修辞的运用及效果 ,以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一、巧用比喻 ,增强语言的形象美我们知道 ,议论的目的是宣传一种观点 ,讲清一种道理 ,而有些观点与道理 ,其本身就很抽象 ,很深奥。比喻的作用就在于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使深奥的道理明白化。好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辞、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唤起读者的联想 ,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甚至铭记终生。高尔基形容…  相似文献   

8.
英汉翻译中比喻修辞格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存在于一切语言之中,也是英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可以分为明喻和暗喻两大类。比喻运用得当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形象性。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比喻的使用上也自然存在着不同之处。因此在处理英语比喻这种修辞时,应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对应程度的大小,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汉语规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作文除了好的材料、好的构思谋篇、不同寻常的思想和立意外,语言的别样表达也很重要。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更多的是指语言表达能运用各种修辞,使平淡的语言生出惊奇,使套板语言陌生别致。一、比喻比喻这种修辞我们经常运用,用得好坏,关系到文章是否形象。什么是比喻?墨子说:  相似文献   

10.
吟诗填词,行文作赋,往往离不开修辞,而修辞中运用得最经常、最广泛的要属比喻了。比喻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思想感情的积极的修辞方法。它是一种为了“把话说得更好”的“积极的修辞”,在把握好形(或神)相似的同时,还要注意到美感。美感,是比喻的生命,是不能缺少的。下面试就两首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语言平淡无奇,文章就不会出彩。让语言靓丽的方法之一,就是妙用比喻。学生学习写作,应该学会运用比喻,既要使其贴切,又要新颖生动,这对提高作文水平大有益处。教师教学写作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创新习作语言,用上精彩的比喻等修辞,使之靓丽多彩。  相似文献   

12.
周勇 《教育艺术》2004,(8):45-45,48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同时也是思想教育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说服方法。其适当的形式、灵活的技巧、形象的语言,适合中国人的善于比附联想、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思想教育者在善用比喻、巧用比喻、活用比喻的过程中,可以增强思想教育的艺术性、可接受性、感染性,提高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考试说明》把文章的鉴赏评价定为E级能力。这是阅读的深化,是阅读的一个较高的层次。由于能级要求较高,《考试说明》只要求考生达到“初步评价”的水平。以下就怎样分析评价记叙文的描写方法作一些探讨。一、从修辞手法分析评价描写。描写往往离不开修辞,修辞可以使描写形象生动、简洁易懂。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是比喻。一些新奇、生动的比喻可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把所写对象写活,达到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散文幽默语言的修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不仅是我国幽默理论的建设者,也是幽默艺术的实践者。林语堂先生的散文轻松幽默,引人入胜,与他善于修辞是密切相关的。在林语堂的散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精细、奇设、矛盾、降用、借用、比拟、夸张、比喻、回环等修辞方法,形成了轻松自然的幽默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5.
“喻深以浅”、“喻难以易”,这是比喻的魅力所在.赵树理小说中的比喻运用别出炉锤,把比喻使用到了极致,为文学的大众化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文章以赵树理的《赵树理文集》1、2、3卷为研究范围,对其小说中的比喻进行研究探讨,以加深对比喻修辞艺术的理解,提高使用比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将会使文章增彩不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修辞方法既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又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 为了更好地掌握、区别、运用这些修辞方法,下面略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一、借喻和借代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一个比喻句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在明喻和晴喻中,一般三部分都出现,而借喻的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借代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 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看下面例子:  相似文献   

17.
刘春燕 《快乐阅读》2011,(27):83-83
很多学生在平时已积累了不少的作文素材,练笔文章也写了不少,然而一到真枪实战时还是会没有章法,写不出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的高分作文来。作文的语言是文章的肌肤,语言贵在修辞。一、妙用"比喻"比喻是汉语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林海》(六年制小语第十二册14课)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用词准确,修辞精当,其中主要运用了比喻(缩喻、连喻、诘喻、倒喻)、排比、拟人、反问、抠字、谐解等六种修辞方法。下面试举数例: 1.“林海”——本文中先后三次提到这个词,其实它是一个简缩的比喻。作者运用“缩喻”把大兴安岭浩瀚无际的山林喻为“海”,笔墨经济而意蕴深厚,不仅缩小了人们对大兴安岭森林在感性认识上的距  相似文献   

19.
巧用修辞,使开头如昭君含蓄清丽,如飞燕婀娜多姿,如李易安薄暮清愁,如西施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巧用修辞绘娇颜。让文章在开端如靓丽的佳人,留下惊艳的绚烂。一、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点染主题。比喻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调为多彩,变无声为天籁,变无味为韵味无穷。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  相似文献   

20.
林野 《初中生》2009,(9):84-86
“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在作文中若能巧妙运用修辞,不仅会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还能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情,使得文章越发光彩夺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比喻的天地,去感受它迷人的芬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