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尔兰作家布朗姆·斯托克的长篇小说《德拉库拉》描写了人类与吸血鬼之间的殊死搏斗。长期以来《德拉库拉》被视为一部供人消遣的吸血鬼题材小说,然而在其吸血鬼故事框架之下却隐藏着一个深刻的社会叙事文本。斯托克以当时流行的哥特式小说来隐射19世纪中后期爱尔兰人在大英帝国统治之下的生活处境,以及英国人对于包括凯尔特民族在内的异族文化的焦虑与恐惧。小说暗示自我与异类、主体和客体之间只有彼此了解,和谐共处才能维护社会和自身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斯托克的小说《德拉库拉》塑造的吸血鬼形象带有强烈的犹太人特征。小说通过叙述德拉库拉移居英国的计划及过程,折射出19世纪末英国人的当代危机。大英帝国呈现衰落迹象,东欧移民(特别是犹太人)的涌入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英国人根深蒂固的反犹情绪开始复苏。对犹太人的恐惧,反映了英国人对反向殖民问题和种族衰落趋势的焦虑。  相似文献   

3.
王珍 《海外英语》2012,(5):221-222
安.赖斯的小说多以揭示各类社会问题或以她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为写作目的。在《夜访吸血鬼》中,赖斯创作出多个对生命与自我拥有不同态度的吸血鬼形象。《夜访吸血鬼》自问世以来,学者们的研究角度大多集中在赖斯文中所暗示的弱势群体问题,即男同性恋的社会问题上。该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角度重新剖析《夜访吸血鬼》中吸血鬼。  相似文献   

4.
章文雨 《海外英语》2012,(11):212-213
近几年来,以小说《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等在销售排行榜上的名次一直居高不下的文学作品为代表,吸血鬼文学在全世界掀起热潮。"吸血鬼"作为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文化现象,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学根基,吸血鬼文学是西方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拟通过对各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吸血鬼形象定位演变的研究,体现其形象中人性和魔性所占比列的消涨,以便读者更好的解读"吸血鬼"这一形象的历时变化,加深读者对西方文学中吸血鬼文学的理解,进而有利于读者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在罗马尼亚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大地上,吸血鬼以其嗜血如命,永生不死,没有生命,没有呼吸,没有心跳也没有体温,能够思考,能够沟通,能够活动的种种特性,让我们好奇不已。我们走过爱尔兰追随着布拉姆·斯托克一起走进罗马尼亚特兰斯瓦尼亚属地的德古拉家族城堡,去了解德拉库拉伯爵。又在他和范海辛教授的对峙中,看到狼族,见识到抵御吸血鬼的大蒜和圣饼,感受到吸血鬼文化所带给我们的惊奇。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比较忌讳鬼神妖怪,很多人都很难理解外国的魔幻文学,连电影《指环王》首部曲被引进内地时也得打着“英国《封神榜》”的旗号来吸引观众。然而魔幻文学是西方文学中一个独特的门类,自诞生以来,一直就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关于吸血鬼的故事更是魔幻文学的主流,许多著名的作家如莎士比亚和爱伦·坡,都曾写过吸血鬼的故事,而Bram stocker在小说《德古拉》里塑造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最为成功,成为后人创作的模仿对象。《吸血鬼的客人》是Bram Stocker的一个短篇,文中的主人公很喜欢冒险,在车夫再三劝阻之下仍然独自向一个荒废了几百年的村子走去,浑然不知已经踏入了吸血鬼德古拉的领地…… (Amelia)  相似文献   

7.
你不一定知道她的名字,但很可能看过由她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由汤姆·克鲁斯和布拉德·皮特两大帅哥主演的《夜访吸血鬼》(又译作《吸血迷情》)。这位美国当代最成功的吸血鬼小说家,去年以一部关于少年耶稣的新作宣告永久终止吸血鬼系列。在这个万圣节,我们找到当年的一次珍贵访谈,听她谈自己,谈写作,谈吸血鬼,以此怀念一去不复返的夜之行者们……  相似文献   

8.
严丽 《考试周刊》2011,(29):32-34
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所著的小说《暮光之城:暮色》是《暮光之城》系列的第一部,这部畅销小说因其哥特式风格,吸血鬼与狼人故事组合,以及青春浪漫的爱情故事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也引起广大的评论家的注意。本文从其哥特式风格,吸血鬼形象与狼人组合,以及故事情节安排入手,分析《暮光之城:暮色》广受欢迎的文学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暮光之城     
《英语自学》2009,(12):32-37
《暮光之城》是由凯瑟琳·哈德威克执导的一部浪漫奇幻影片,根据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该片演绎了人类少女贝拉·斯旺(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饰)和吸血鬼爱德华·卡伦(罗伯特·帕丁森饰)之间的一段恋情,以及爱德华和他的家人如何防止贝拉受到一群恶意敌对的吸血鬼的攻击。  相似文献   

10.
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2、茅盾的农村题材小说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3、洪深的戏剧题材小说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4、郭沫若的《女神》题材小说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相似文献   

11.
《暮光之城》系列小说,是以吸血鬼、狼人以及人类之间的感情纠葛为线索,刻画了"人——鬼"之间浪漫的爱情故事。小说一经出版便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很多青少年的青睐。斯蒂芬·梅尔也迅速成为著名的女作家。小说中男主人公英勇、潇洒和英俊的外表,吸血鬼的神秘身份以及与普通高中女孩的浪漫的爱情,无疑是这部小说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主人公爱德华的忧郁、矛盾、执着的性格,来揭示这部小说之所以吸引很多青年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影,Grace根本不知道暮光之城这套书,更不会知道原来它在美国已经热卖了好几年。只看情节,似乎看不出这个吸血鬼故事有什么特别,但能在这个吸血鬼小说、电影和电视剧泛滥的年代打出名堂,肯定有其过人之处。如果想知道《暮色》讲什么但又懒得看小说,这部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再透露一个消息:《暮色》原定今年12月上映,但由于《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上映日期由原来的11月推迟到明年7月,于是制作《暮色》的电影公司决定填补这个空挡。如果你对小说感兴趣,还可以翻到本期的美文共享栏目读一读节选,说不定你也会喜欢上它哦。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观看《夜访吸血鬼》是在我高一的时候。时隔四年,现在仍觉得这是一部相当经典的影片。谨以此文把这部经典的影片介绍给我的中学生朋友们。《夜访吸血鬼》是根据安妮·赖斯197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导演尼尔·乔丹于1994年将它搬上银幕。最初想看这部影片是因为想看到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汤  相似文献   

14.
苇月的话     
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恐怖悬念、喜剧冒险……这其中哪怕只有一项单独存在,一本小说就会十分吸引人,更何况它们集体出现并且被成功地糅合到了一部小说里——这样的魅力是你无法抵抗的。而这部叫《暮色》的小说还仅仅是"暮光之城"系列的第一部,据我所知,第二部《新月》已经被拍成了  相似文献   

15.
《吸血侠达伦·山传奇》系列小说是英国青年作家达伦·山(原名达伦·奥肖内西)目前正在全心投入创作的一套大型儿童读物系列,计划共创作20余部,读者对象为10岁以上青少年。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我——达伦·山如何由人变成吸血鬼,如何在人与鬼,在生与死,在正义与邪恶的抉择中所经历的传奇而恐怖的成长历程。《吸血侠达伦·山传奇Ⅰ——初变吸血鬼·吸血鬼的助手·吸血魔》原著:[英]达伦·山翻译:麦秸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定价:28.00元第一部《初变吸血鬼》梗概: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蜘蛛。我经常会花好几个小时在我们家花园尽头脏兮兮…  相似文献   

16.
女性文坛新秀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暮光之城》吸血鬼系列小说。这部小说自面世以来就广受大众的追捧和推崇。但时至今日,国内外关于该作品的学术文章寥寥无几。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视角分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在人物塑造、环境氛围描写及主题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具有明显女性哥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吸血鬼是恐怖电影中的常见题材。对此类题材,好莱坞没有千篇一律地处理,而是深入发掘其文化内涵,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银幕上尽可能地多方面、多层次塑造丰满的吸血鬼形象,使此类题材的电影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  相似文献   

18.
《剪灯新话》是联结唐传奇和《聊斋志异》的一座桥梁,是一部开明代文言小说先河的作品。作者在创作该小说集的过程中,特别是其中的婚恋题材小说,有意识的吸收了宋代话本小说的营养。可以从爱情观、情欲观、故事情节三个方面阐述《剪灯新话》中婚恋题材的话本小说因素。  相似文献   

19.
女性文坛新秀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暮光之城》吸血鬼系列小说。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视角分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在环境描写及超自然因素的运用展现出独特的,具有明显女性哥特的特征,将恐怖悬念与女性的浪漫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论《风波》     
《风波》写于一九二○年八月,是鲁迅农民题材小说的第一篇,也是现代小说史上农民题材小说的第一篇。 和鲁迅其他小说一样,《风波》也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谈谈对《风波》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