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之少年》是"鬼才"作家班马多年心血累积的诗作合集。诗人用情感丰沛、抑扬起伏的词句构筑出了一个丰富多元又独具个性的少年主体群像世界。少年主体对生命之"力"的张扬、少年与大自然形成的交互主体关系以及少年身上承载着的浓郁历史文化品性,是诗集里不同少年群像的显著表征,同时也是作家对少年主体想象性建构的三个切入点,体现着班马对理想少年的期许。  相似文献   

2.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郑重敬告吾国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如梁公所言,环顾世界各国,近代以来,国之强,民之富,社会之公正,如此等等,皆需由学  相似文献   

3.
高三之歌     
编者留言有时,我们爱"冥想""往事";有时,我们爱"品味孤独";有时,我们在"疏"中感受独立—-少年心事总如歌,四月里,让心灵在"校园日志"里放松一下吧!  相似文献   

4.
听声少年     
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以声音为食的少年吗?他有如雨后初霁的天空般纯澈的瞳孔。如果你见到他,请帮我转告他,有一个叫"熹之"的女孩,一定一定要找到他。【会"咔嚓"吃掉声音的少年】"熹之,要好好练琴哦。"妈妈临走前嘱咐熹之。熹之翻开琴盖,练起琴来。熹之练得很认真,可是不到一会儿就觉得内心空荡荡的,和空荡荡的家一样。她手指敲出来的旋律也无法驱走内心的孤独和害怕。  相似文献   

5.
江苏南通有一份发行量超过1.5万,在全国少年儿童中有名气的"少年办、少年写、写少年、少年看"的报纸——《江海少年通讯》。它的创办者是一群孩子和体验式教育专家朱涌。孩子们在实践中给他们的大伙伴朱涌起了个亲切的名字——阿涌叔叔。自1984年中国第一份由少年儿童独立运营的报纸——《苗苗通讯》(后更名为《江海少年通讯》)创办后的26年里,阿涌叔叔  相似文献   

6.
利用暑期,我静下心来观看了许多优秀的教育影片,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讲述的是法国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学校里发生的故事。那里的学生大部分是问题少年,校长对这些问题少年采用残暴高压的手段进行管治,使得体罚在那里  相似文献   

7.
"乳虎"一词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出现了两次:"少年如乳虎"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少年如乳虎"一句中的"乳虎"解释为"幼虎"或"初生的小老虎"是正确的。"乳虎"的这个意义在  相似文献   

8.
    
少年读书,如隙(xi)中窥(kui)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清·张潮《幽梦影》书是我的一只美丽的小船。在人生的海洋里,它载着我.驶向许多奇妙的港口、岛屿,甚至是险峻的礁岩。  相似文献   

9.
根据少儿身心特征,采取符合实际的方式,引导他们学赖宁,可以收到实效.一是角色引导法.少儿模仿力强,想象力丰富.学赖宁活动就要引导他们进入角色,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除了让小队员在文艺节目中扮演赖宁外,还让小队员在学生生活中做赖宁.如开展"赖宁在我们中间"的表演会、"让赖宁到我们中队来"、"千万个赖宁在行动"等活动.二是游戏引导法.根据少儿注意力难以集中,酷爱游戏的特点,把学赖宁渗透到游戏里,寓教于乐,寓教于玩,使他们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开展"我为赖宁故事画插图"、"我为赖宁谱首歌"、"我和赖宁比赛跑"等活动.三是实践引导法.根据少年  相似文献   

10.
<正>岳飞曾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如初春,如朝阳,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正因此,少年应把握一生中的黄金时刻,不要等到头发白了才悲伤。风华正茂,自当指点江山;书生意气,理应在骄阳下绽放。莫等闲,少年应谋个人之发展,树人生之目标。纵览古今中外,倜傥非常之人,无一不在少年时就已规划好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忆昔,  相似文献   

11.
高庆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8):132-135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狂飙突进运动"的最丰硕的果实,并处于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而传统的欧洲文学史将"狂飙突进"运动统归于启蒙运动的分支,在过去的研究中也有不少作品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与浪漫主义的差异性,歌德本人也一度撇清其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但《少年维特之烦恼》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在探讨《少年维特之烦恼》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之前,先了解"狂飙突进运动"与浪漫主义的关系是不可忽视的。在此前提下再细致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强烈的抒情性与维特人物形象两个方面,从而更加具体有力地论证《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给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是一篇常读常新的励志经典,是伴我一路前行的精神食粮。主打文章《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所写。是时,梁启超耻于西方列强对中国"老大帝国"的污蔑性称谓,愤于清政府媚外卖国之行径,痛于部分国民颓废的悲观情绪,纵笔不束,写下了这篇"激民气之暗潮"的震古烁今之作,以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全文给我影响最深的当属最后一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相似文献   

13.
"边缘少年"能否顺利完成角色过渡,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成长。在社区里建立预防"边缘少年"违法犯罪的教育模式,开展科学、专业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将"边缘少年"的违法犯罪降到最低点,把临近犯罪边缘的青少年拉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  相似文献   

14.
真情十五年     
岁月如歌真情难忘在《少年天地》创刊15年这个可喜可贺的日子里,广大新老作者、读者寄来了他们对《少年天地》的关心与祝福。  相似文献   

15.
且窃用一下大师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名目,不过当今少年"中国"之烦恼却远甚于那异国他乡的维特。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曾断言"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6.
运动阳光型     
<正>04特征寸头+纯色T恤+休闲裤+球鞋不知是谁说过,"少年,就应该在阳光下挥洒汗水"。谁的青春里,没有过流川枫、樱木花道这样的少年,驰骋在球场上,奔跑、狂笑、打闹,在那个不用担心汗水打湿头发会引起感冒的年纪,他眼神清澈,脸庞还带着点儿婴儿肥。运动男俊美绝伦,五官如雕刻  相似文献   

17.
"俞林·留汉"是一个特别的书名,是并列着的两个人的名字,是一对亲如手足的好朋友,是一部美丽的乡村童话。城乡接合部的一所中学里,17岁的英俊少年俞林是王子一般的人物,优异的成绩、出众的外表、老师的宠爱和同学的崇拜都成为他头顶一圈又一圈的光环,引得"班花"叶青青和众多女生对他注目。因为不忍拂逆好兄弟的心意,俞林替留汉把一管薰衣草味儿的护手膏转交给叶青青,却被叶青青误以为是他送的生日礼物,于是高考前夕,这个发生在三个人之间的故事拉开了帷暮……这是秦文君老师的第一部带有轻度魔幻色彩的长篇小说,是她酝酿多年并走访了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地的几十所县城和乡镇中学后精心创作的。在小说里,日常生活被记叙得如诗如歌,少年的心理被贴切地表现出来,诙谐热烈,奇想联翩。在小说里,一颗颗土豆从泥地里跳出来砸向坏人,教室里突然窜进胖胖的小猪"柔软",金色的高跟鞋被神奇地从小汤河里钓起来……下面苇月选取了俞林去赵留汉家劝他重返校园的一段,其中三个少年在"雪屋"里吃鱼宴谈理想的一幕让人印象深刻。那一刻,他们三人之间的微妙感情上升为手足般的感情,青春的快乐扑面而来,纯洁、美好、温馨!  相似文献   

18.
EENAGERS1 有个少年叫维特.他不是《少年维特之烦恼》里的维特。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扔人堆里找不出的、却又自我评价甚高的李维特。  相似文献   

19.
"我们是光荣的少年军校学员!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刻苦锻炼,健康成长……"炎炎夏日,数千名"小军人"在首都北京的苍穹下齐声宣誓。他们高举右臂,紧握拳头,目光坚定,誓言响亮。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八一"节前夕,由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少工委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少年军校检阅式"在北京少年军校总校房山基地举行,来自全国的32支"少年军校"代表队和香港交通安全代表队共2100多名少年儿童接受了检阅。5天里,孩子们走进军营,穿上军装,成为少年军校中的普通一兵。在经历过阅兵式、分列式、军事技能大赛、军校艺术节和科普节的重重考验后,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过硬的作风向人们证明:他们已从温室中的幼苗,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小军人"。  相似文献   

20.
百余年前,有先哲梁氏满怀变法兴国之期冀,写下《少年中国说》,其文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其文约,其情切,其意壮,读之既令人激昂振奋,又觉振兴中华之重任,我辈少年当责无旁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古诗早已在两千年前击节传唱,少年立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