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标题是新闻传播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新闻给读者的第一信息传递,很多读者都是通过新闻标题获取新闻信息的。由于新闻标题担负着概括新闻内容,揭示新闻本质,评价新闻事实,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使命,作为一种画龙点睛的艺术,新闻标题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新闻本身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 新闻信息分类系指根据某一分类体系,按照新闻信息内容及形式等分门别类地进行信息系统化管理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原来彼此毫无关系的信息变成一个有组织、有条理的检索系统。新闻信息分类原主要应用于新闻资料界,既可用于新闻资料的管理,也可用于新闻资料的查询。现在,新闻网站上也有了新闻信息分类,其主要作用是便于读者分类阅读与检索。经有关部门查新证明:  相似文献   

3.
以往我们常追求新闻的可读性,这无疑是对的。实际上任何新闻信息都具有不同的价值含量,都有不等量的可读性,但它的价值含量未必都能达到读者消费水准。必读则不然,必读是读者没有选择的耐读目标,它标示的是新闻信息已经具备了可供消费的价值含量。它因其新闻信息的新鲜、重要、实效、有用、权威和独特,对读者产生不可抗拒的阅读欲望。在这里,可读的前提和趋势,已经成为读者不读不行的约束力。有了新闻的必读性,新闻的消费价值才能保证实现,才能使新闻有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消费市场。研究新闻必读性,实质上就是研究新闻这个特殊…  相似文献   

4.
新闻图片,首先是新闻,其次才可考虑画面视觉形象的表达是否恰当、完美。那么,是新闻就要符合新闻的基本要求。而相当多的新闻图片来稿,只注意了画面视觉形象的“好看”,忽视了新闻信息的传达。一些摄影者以为只要画面漂亮,就是好新闻图片。他们尤其忽视了最重要的“时间”要素,要么没有,要么模糊或者模棱两可。在信息时代,读者重视的是新闻的时间和速度。因此,要想提高新闻图片的信息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用画面说话。新闻图片也可以说是视觉新闻,它的冲击力在画面上,而不是在说明词中,如果图片本身吸引不了读者,说明词写得再好也起…  相似文献   

5.
受众在看新闻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既具有帮助读者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作用.又能帮助读者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不同的记者在写同一题材的新闻时,往往由于视角不同,制作的标题就会有高下之分,新闻的审美价值、信息含量也就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6.
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 体,其传播的新闻信息要让广 大读者感到可靠和信服,这是 报纸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前 提。提高报纸新闻的可信性虽 然是个老话题,但目前对许多 报纸来说,仍然是个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 一、报纸新闻可信性的含义及其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报纸新闻可信性的含义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读者对报纸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的信服程度。它是读者阅读报纸时对新闻所含信息进行思维判断得出的一种结论。报纸新闻可信性的高低,表现为读者阅读报纸新闻时信服程度的高低。读者信服程度,是衡量报纸新闻可信性的一个标准。 从认…  相似文献   

7.
当前报纸新闻信息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明细.一种向读者传达经济、文化、社会各种服务及各类商品供求的信息文章.频繁出现在各地市场类报纸新闻版上。  相似文献   

8.
廖天一 《新闻窗》2007,(2):86-86
在当今报业不断发展和繁荣中,娱乐新闻已成为报纸,特别是以城镇居民为读者对象的小报新闻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有的愉悦、休闲方式,传播健康的娱乐信息,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青睐。办好娱乐新  相似文献   

9.
贺微 《新闻窗》2005,(2):45-46
场景即新闻事件的发生地。新闻作品能否吸引读者,形象化不可小视,其中现场感强弱是一个重要因素。记者不仅要深入现场,充分调动触觉、听觉、嗅觉等全副器官,全方位、立体地感受场景的变幻,还要把这种场景信息呈现给读者;不仅带给读者现场的信息,还要增强其现场感,如同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0.
焦明忠  于林波 《新闻传播》2007,(1):35-35,37
真实是新闻的主要特征,这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常识,也是必须恪守的原则。但是,随着我们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的真实性却在读者心中打了不少折扣。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新闻媒体之间竞争激烈,纷纷“抢”字当先,或浅尝辄止、或不经考证,从而导致“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结果。更有甚者。为了所谓的轰动效应,便置新闻的真实性于不顾,想方设法制造一些有“爆炸性”的新闻。这在第一时间确实“钓”足了不少读者的胃口,使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得到了很大满足,但从长远看。假新闻或者叫失真新闻混淆了视听,误导了舆论方向,既违背了新闻规律又玷污了记者的声誉。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广播电视追求“频道专业化”、网络更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快速而全面地获取新闻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已经变得相对容易。当“独家报道”越来越困难,能否向读者提供“独家观点”,也已成为目前不少地市报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所采取的重要办报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有限的文字里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是受众对媒体的基本要求。传播信息,为社会、为读者提供大量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责。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阅读、收听收看新闻的重要目的就是获取信息。新闻信息含量越大,越能吸引读者。反之,读者自然不愿看。《新民晚报》社长兼总编辑赵超构自1956年夏主持该报工作以来,实行“短些短些再短些、广些广些再广些”的办报方针,使报纸有很大改进,销量大增,在新闻界中颇有影响。我理解,这个“广些广些再广些”就是指新闻信息含量而言的,对今天…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趣味性是新闻的一个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价值的大小是与趣味性有关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传播的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增多,读者的视野也在不断地开阔、丰富。对一个读者来说,他的爱好和兴趣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报刊媒体的新闻的趣味性就越来越引起读者的重视,也就是说,受众不是毫无思...  相似文献   

14.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抢眼”的新闻标题可使读者在瞬间就能迅速接收到新闻事实所传递的信息,可以触动读者的神经,产生好奇与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因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图片新闻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电子媒体的发展与普及,电视和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发展迅速,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在各种形态媒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凭什么赢得读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已为更多的办报人所接受。但是,目前报纸对图片新闻的处理仍存在血腥恐怖、过分渲染等许多  相似文献   

16.
如果单一地使用理性陈述的手法,读者对信息缺乏感性认识,对新闻信息的认知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这样的信息对于受众来说,就难以充分地接收。新闻就失去了传播的价值。基于此,消息写作中感性的表现与理性的陈述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闻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汪莉 《新闻传播》2005,(12):71-71
随着信息时代和厚报时代的到来,读者对新闻背后的信息有着愈来愈强烈的需求,而资料中潜在的信息价值恰恰能够较好地满足读者的这种需求。近年来,资料在新闻制作中正逐渐受到青睐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董岩 《新闻与写作》2007,(11):51-51
新闻就是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记者的工作就是传播信息,告诉大众,让读者知会。如果新闻传播出现误差,言辞不准、或者生涩难解,就会阻断交流,失去传播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杨璞  汪思婕 《青年记者》2009,(22):72-73
新闻来源,也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新闻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本文所探讨的新闻来源,主要指狭义的新闻来源,即告诉读者信息从何处而来。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大视野的背景下,国际新闻成为一张报纸吸引读者眼球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源”。如何将硬性的国际新闻传递给读者使之成为可读性强的有效信息,是晚报国际新闻编辑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