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改进装置 二、操作与现象 1.白磷的燃烧,如图〔1〕:将长短适度的电炉丝连在燃烧匙和铜丝上(电炉丝不要碰到匙燃烧底部),实验时,将白磷放在电炉丝上(白磷要小一些)或放在电炉丝螺旋内,将胶塞塞紧,放在台称上调整平衡,然后取下将电源两极分别接在铁杆和铜丝上,(电源用2~3节1号干电池即可),电炉丝温度逐升高白磷就燃烧起来,最后再放到台称上看是否平衡,很方便。 2.CuSO_4与NaOH的反应 图2,实验时用玻棒轻轻一捅胶塞,胶塞脱落后玻璃管中  相似文献   

2.
初三物理“电流的效应”一节中,在做电流的化学效应演示实验时,跟电源负极相连的碳棒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的铜。 为了下次实验顺利进行,必须把碳棒上的铜除掉。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砂布跟碳棒摩擦。这种方法,不足有二,其一是碳棒磨损大,其二是不卫生。笔者有一巧妙的方法能除掉碳棒上的铜,避免出现前面所说的不是之处。  相似文献   

3.
钢铁制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钢铁中的铁和碳之间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而发生电化腐蚀,钢铁发生电化腐蚀的速度比纯铁的化学腐蚀快得多,这一结论,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模拟铁的电化腐蚀的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一.实验用品盐酸(0.lmol/L),六氰合铁酸钾溶液(10%);碳棒,铁钉,有支U形管,胶塞,电流表,铁架台.二·实验方法将U形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人2/3容积的稀盐酸,一端塞好已插有碳棒的胶塞,另一端滴入几滴六氰合铁酸钾溶液后塞好已插有铁钉的胶塞.用电流表连接碳棒和铁钉,观察发生的现象.三.…  相似文献   

4.
磷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郧西县第一中学(442600)李荒生一、课本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1.磷在氯气中燃烧,氯气受热外逸,污染了空气。2.反应生成的PCl3和PCl5很难观察到。二、注意事项1.集气瓶A的双孔胶塞、燃烧匙、直角导管连为一个整体。燃烧匙可...  相似文献   

5.
用两根保留铜帽的大号电池碳棒,铜帽上焊接导线、一支小试管截去底部,按附图所示装置好,便可进行实验。 注意:试管应和碳棒配套;碳棒与碳棒之间间隔不宜太大;加热时试管应用试管夹夹稳,并保持平衡。 倘若能在课前用此装置先做一遍实验,且待电解质熔化时将碳棒稍许抵紧,则效果更佳。 此装置尤适宜于课堂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随电解质溶化程度,则电流强弱的变化直接  相似文献   

6.
铜与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难于成功,主要原因是一氧化氮极易与氧化合。我们对此进行了改进研究,找到了一种成功演示这一实验的方法。如附图所示将装置安装好。试管中盛稀硝酸,液面里管口1cm至1.5cm。在靠近胶塞的玻璃窗上缠绕细钢丝,长度视实验需要而定。然后将胶塞塞紧。铜  相似文献   

7.
现行中师化学课本(人教社1993年11月第一版)第一册,第97页[实验4~5]铜和浓硫酸反应,虽然实验也做了一些改进,做实验时操作仍比较复杂,且在实验过程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放出,污染室内空气,严重地损害师生健康.为此我们做了如下改进,改进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并且几乎无二氧化硫气体泄漏.一、实验用品带支管的试管一只(2×18厘米),一段长约10厘米、内径2厘米玻璃管,一个不漏气的塑料袋,铁架台,酒精灯,一段长20厘米的粗钢丝域铁丝)一个3号胶塞,一个4号胶塞,一段长4厘米的铁丝.浓硫酸,细铜丝一束(约5厘米长)…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第二册中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实验4—14),反应较易进行,效果也可以。但由于装置的封闭性差,液溴和苯易挥发,容易污染环境,影响师生健康。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在教学中收到了显著效果。a.仪器装配。如图1所示。b.实验方法。①先把溴和苯按1∶2体积比混和放入大试管中。②在三通玻璃管的支管中加入铁屑并用磁铁吸住,再在三通管的一端放上蘸有浓氨水的棉团后塞好胶塞,另一端用塞子夹住一图1 苯与溴取代反应装置1.大试管 2.三通玻璃管 3.浸浓氨水的棉团 4.湿润的兰色石蕊试纸 5.…  相似文献   

9.
“电解”的概念,在不同版本的中专化学教材上,都是采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演示实验引入的.实践证明:1.实验时间太长.使用四节干电池,电压为6V时约需8分钟;2.现象不明显.接通电源3分钟后,阳极碳棒上才出现较多气泡,8分钟后才可使管口上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稍有变色,阴极碳棒上只有底部覆盖少量铜,必须取出碳棒才能使学生看到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0.
1.设计一个实验,实现Cu+2H2O(?)Cu(OH)2↓十H2↑,并验证反应产物.解析:因为铜的失电子能力小于H2的失电子能力,显然常规情况下,铜不可能置换出H2,只有利用电解原理实现该反应.实验设计如下:实验用品:铜棒、干电池、碳棒、小烧杯、NaOH溶液、导线、U形管、火柴.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1.
1.实验目的:了解金属镁与氮气反应的性质,运用物理学和化学原理巧妙地分析化学现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实验用品:钟罩、水槽、酒精灯、止水夹、燃烧匙、带有玻璃管的胶塞、自来水、木条、镁条等实验操作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空气中获得氮气在盛有部分水的水槽水面上放一个四周叠起呈凹状圆形铝箔或表面皿(用来收集镁条燃烧后掉落的白色固体);将钟罩置于水槽中,然后将盛有红磷的自制燃烧匙点燃后由钟罩上口插入钟罩内,塞紧胶塞。(说明:由于钟罩上口较小,该燃烧匙为学生自己用铝箔、铜丝制成,并通过导管上部的胶管和止…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按照传统的方法在课堂上演示“硫酸的制备”是比较麻烦的。因此,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演示制备硫酸的简易方法,供大家参考。实验步骤1.器材的准备(1)取1.5~2升的平底烧瓶,并配两个合适的胶塞。(2)自制一根铁质燃烧匙,将匙子的铁丝部份插入备用的一个胶塞中,然后把带燃烧匙的胶塞塞进烧瓶中,固定  相似文献   

13.
一、铜与硝酸反应1 .铜与浓硝酸反应人教版高中 (必修 )课文中介绍 ,用无色透明塑料袋收集二氧化氮。因铜与浓硝酸反应剧烈 ,产生二氧化氮较多 ,塑料袋满后无法控制反应 ,外逸污染环境 ,且尾气不易处理。实验改进 :仪器、装置 :无色透明聚酯饮料瓶 ,带导管的胶塞。图 1 实验装置图操作方法 :向塑料瓶中注入 5mL~ 1 0mL浓硝酸 (能浸没铜片为宜 )。用小刀在胶塞上切割一条缝 ,将铜片插在胶塞上 ,导管用止气夹夹住。将瓶挤瘪后用胶塞塞住 ,倒立 (如图 1 ) ,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二氧化氮 ,使瓶身鼓起复原。正立 ,硝酸与铜片即分离 ,反应…  相似文献   

14.
a.用直径约2mm、长约5cm的铜丝,一端压成片状,再在距此端2cm处弯成100°的角。b.取废旧的一号干电池,取出中间碳棒作电极(一定要带铜帽)。c.把片状的一端焊接在碳棒的铜帽上取两根制好的电极,分别插入装有氯化铜溶液的U形管的两支管内,铜丝的一...  相似文献   

15.
一、铜与浓硫酸的化学反应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现象。新教材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这样叙述的: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为Cu2+。  相似文献   

16.
电解氯化铜溶液后,如果不将电极取出,则阴极上析出的铜在一定时间后会自动消失。究其原因,既有铜与氯化铜溶液的直接反应,也有碳棒与铜形成的原电池反应。  相似文献   

17.
取两根留有铜帽的五号或二号电池的碳棒由铜帽上分别焊上引线,另取一根直径7—10cm长度10cm左右的玻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相似文献   

18.
十四、电磁学实验(一) 1.磁铁的性质实验(1) 实验用具与材料: 一块磁铁、橡皮、小刀、铅笔、铝勺、木块、纸、大头针、乒乓球、塑料尺、铁钉、石块、玻璃片、线绳、布块、曲别针、铜钥匙、铁锁、鸡毛、缝衣针、剪刀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拿磁铁一一去接近上述物体,看一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相似文献   

19.
高一化学新教材(实验修订本·必修)中共有58个化学实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这58个实验均做了仔细的深究,发现教材上的实验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在这里,笔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将问题提出,与同行们共同商榷探讨。1实验原理的科学性a.钠与水的反应(教材P29,实验2-3,实验2-4)。金属钠不仅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与空气中的氧气也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际上钠与水反应要比教材中的实验2-3缓慢。教材实验2-4中,当胶塞塞住瓶口时,钠便立即与水反应,反应所生成的热使钠融化,脱离大头针向上浮,停在瓶子中部与水…  相似文献   

20.
2.实验基本操作。(1)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