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既能善于使用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又能博采融会,将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句法,不露痕迹地融于白话文中,使作品语言活泼自然,雅俗共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2.
黄炎权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2期《朱自清散文大众化语言的形成》一文中指出,朱自清一向倡导用“活的口语”,“真正的口语”来写作,以达到“求真化俗”的审美目标。他说:“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所谓求真“的‘真’,又是自然的意思,自然才亲切,才让人容易懂,就是更能收到化俗的功效,更能获得广大群众。”他经常以人们平常说话的口气来写作,就连所用的词句也是带口语的特点的。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散文作品语言风格谈片巨月秀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文章不仅结构精巧,意境高妙,而且在语言上具有一种清新明丽、素淡高雅的独特风格,给人以清新明快的美感。这里主要谈谈朱自清散文中景物描写中的这种语言风格。一、清新柔婉的...  相似文献   

4.
张小玲 《甘肃教育》2011,(22):67-67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图从朴素美、韵律美、修饰美三个方面论析,为学习研究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提升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借鉴。一、口语化的朴素美朱自清强调文章最重自然,他明确提出要用"活的口语"写文章。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杰出的艺术成就与清代扬州化和商业相关。清代扬州盐业和漕运的繁荣,为“扬州八怪”的出现提供了社会舞台,同时也使郑板桥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商业化、市俗化的审美特征。首先,“板桥风格”反映了一种平民思想,具有自我表现、自我娱乐的色彩。其次,“板桥风格”中具有一种化雅为俗,以俗为奇,雅俗共赏的艺术风貌。第三,“板桥风格”体现出一种美丑互见、立异标新、取悦商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有关朱自清及其著作的研究,自1929年钟敬文发表第一篇对《背影》的研究文章以来,已历时80多年,随着研究的深入,朱自清形象已不再只是一位以散文称著于世的新文学家,人们逐渐发现了他作为诗人、语文教育家乃至国学大师的身份,而对其以文艺理论为主体的美学思想的研究,近年来成果斐然。李先国的《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朱自清与西方文艺思想关系研究》作为第一部系统构建朱自清文艺思想体系的专著,运用文本细读与实证分析方法,演绎出了朱自清作品从人道主义到唯美主义,最终达到雅俗共赏境界的理论发展历  相似文献   

7.
三毛散文语言风格特点表现为“雅俗共赏”.“雅”表现为典雅、精致、幽默;“俗”表现为通俗、浅显.本文从语音、词汇、修辞三个方面对构成三毛散文语言雅裕共赏风格的各个语言要素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散文平朴自然,语言简约,但平朴而不平庸,简约而不简单,平中见奇,朴中见色,简中见韵,从而使其文雅俗共赏、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其语言风格的独特性表现在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创造"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默;融会多种体裁语言,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创造地摹仿欧化语法及句式,描写简捷洗练,学习和研究这些风格,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是语言艺术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朱自清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融入散文中,写景抒情,这是现代散文家绝少有的独特现象。朱自清擅长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提炼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朴素简洁、亲切自然的散文语言。  相似文献   

11.
研究者大多将徐小说创作风格以195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实未必确切。因为1950年以前,其小说创作风格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徐初期小说创作受其童年经历、北京求学以及留法履历的影响,形成了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风格;抗战爆发后,随着通俗小说的发展,其小说创作在追求个性自由的同时融入了现实主义的成分,形成了雅俗共赏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雅与俗观念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观念,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雅文学与俗文学一直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在俗与雅的影响,嬗变和演进的交替中,中国文学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主流文体越来越通俗化,文学消费主体越来越大众化,这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趋向和基本规律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当对中国文学史有新的视角和新的描述,对当下中国文学有新的认识和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曹组词在北宋晚期广为流传,其许多词作,用浅近的口语、滑稽的口吻进行创作,艺术个性突出,是北宋滑稽词之代表;但亦有不少词作,用语典雅,寄寓遥深,是对词传统风格的继承和回归。曹组词实雅俗兼善,仅看到其中之一面而对其予以肯定或否定皆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4.
龙开朗先生善书善刻 ,作品琳琅满目 ,有文有野。书法作品讲究“味”、“情”、“气” ,篆刻作品既有秦风汉韵 ,又有个性。这是他感悟人生和书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北宋僧人伸殊的词作既有清婉明丽的写景咏物,又有稍显婉媚的言情,充分体现出宋词雅俗并存的特点,进一步扩大了宋词的表现范围。无论是在题材还是风格上,仲殊的词作都突破了宋僧词的樊篱,对传统意义上的僧人文学作品有很大程度的超越,为宋词和僧人文学创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孙铭勋,陶行知先生的学生和其生活教育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他在解放前从事中国乡村幼稚教育的教育主张和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承担高校儿童文学教学。孙铭勋的教育人生体现了平民教育思想,始终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章提炼出孙铭勋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做法,对当代幼儿教育与儿童文学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愈素以儒学传人自居。他的执着的儒学精神集中体现在他对传统的儒家礼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无论他居朝还是在野,主敬明德,以孝悌为本,严守礼仪,以礼治国是他一以贯之的礼治思想。刺潮八月,礼治精神尤显。不但劝帝封禅、置办乡校体现出其治国以礼、整饬朝纲之本怀,其祭神、祭鳄都彰显出寓儒家礼乐精神于民俗文化之中,借以敦亲睦俗之目的。他是真正的儒家礼乐文化的呵护者。  相似文献   

18.
夏目漱石是日本著名作家,被日本人民称为“国民大作家”。在文明开化与自我苦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夏目漱石,就其思想变化历程而言,是十分痛苦的。绮想缤纷、诡异唯美的《梦十夜》便以一种看似不着边际的构思和精妙的语言反映了夏目漱石对本土文化的深沉热爱与绝不舍弃之情,以及对盲目全盘西化的批判。在彷徨与苦闷的文字中,寄托了作者期盼近代化的成功和对本土文化的坚守。  相似文献   

19.
论柳永的文化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初期歌乐升平、雅俗文化空间日渐混融的文化表象,为柳永词在世俗世界的广泛流播提供了条件,但并不能使这位名扬天下的放浪词人摆脱内心深处的苦痛。俗名远扬既给了他傲视现存政治威权和传统价值的资本与力量,同时也让他承受了传统仕宦观念的深重压抑和打击。他愤激社会,放纵自我,体验到生命的空虚与追求的无聊,进而质疑传统仕宦追求的意义,最终以在世俗情欲中伸张自我作为化解心灵痛苦和内在紧张的出路。与元代文人相较,柳永的世俗态度和方式有某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明代文学雅俗之论主要在诗论和曲论两个维面上展开。从诗学雅俗之论而言,明人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诗学辨体理论对去俗崇雅予以细致探讨;二是对雅俗的具体转化及其相关因素与论题予以考察;三是出现了对雅俗之论予以消解的论说。从曲学雅俗之论而言,明人主要对戏曲用俗予以大力肯定,对戏曲雅俗的相成相生予以较深入的探讨。上述两个维面,为清代文学雅俗论的进一步展开、深化与成熟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