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逻辑的独立发展和奠基时期(上)周文英中国逻辑的独立发展,开始于春秋战国,秦汉之际达于高峰,尔后绵延至魏晋。春秋战国阶段一、先驱人物:老子、孔子、墨子老子姓李名耳,出生于楚国苦县(今河南东部的鹿邑)。河南是古代中国腹心之地。夏、商都是以河南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生活于春秋战国之交的老子、孔子及墨子被尊为道儒墨三家之先师,他们思想光辉的迸发开启了后来百家争鸣的先河。老子、孔子及墨子三圣有各自的政治理想,他们在社会秩序、对周礼之态度、治国方略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反映了周秦时代思想文化剧烈发展变化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3.
“公”与“私”在春秋战国时期即“论战纷纷”,各家言论各执一词,而孔子却“置身事外”——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多学者,多作“公”“私”之论。老子认为圣人的本质特点就在于“无私”,“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七章》)。最低的标准也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庄子则提出了“无  相似文献   

4.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诸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 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铁器的使用和推广是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促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与此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剧烈斗争,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  相似文献   

6.
"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谁?"这是清华大学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时的一道面试题。据有关报道,此题一出,很多考生立马就蒙了。这道题的确出得有些奇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先哲。孔子讲究积极入世,老子推崇清静无为;孔子讲究进取,老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学的创始人,两人都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孔子和老子都生活在战事频繁的春秋时期,他们的传世著作或言论中不乏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探究。两人在战争观上有相同观点:反对暴力,拥护正义战争,主张““慎战““。但在方法论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提倡““教战““的思想;作为哲学家的老子通过对历史上兴亡更替的深刻考察,就军事辩证思维、战略战术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兵道““思想。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有四个等级,从上到下依次为:天子、诸侯、大夫、士。孔子、孟子、墨子、老子这些人都是士。有文化的士是文士,有武艺的士是武士。文士可以给人家当秘书,武士可以给人家当保镖。  相似文献   

9.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出现了一个文化发展的高峰。孔子就是这场文化发展高峰的最突出的代表。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请同学们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两个方面来谈一下。  相似文献   

10.
哲学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它一产生,就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直到1886年恩格斯作出科学的表述,经历了千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哲学基本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的表现形式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讨论。所谓世界本原问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起源于什么?二是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是什么?孔子肯定天命是世界的最高主宰,也就是肯定精神是第一性的。老子否认这一点,认为天、地乃至上帝都是由“道”  相似文献   

11.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在先秦和后世都曾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本文仪就老子的人生观和社会政治观这两个最贴近社会生活的领域剖析老子的思想,看看老子到底是不是一如绝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定的那样是一名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言人。老子生当春秋战国之世(关于老子其人及《老子》其书的时代,早在汉代即有不同说法,但把《老子》一书的作者定为老子,把老子的生活年代定在春秋战国这个大范围内却大体不会错)。这是中国历史上激烈变化的时代。由于以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引起…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与老子,都有一套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讷言论。在讷言论上,二者是同导相参的。究其原因,是较为复杂的。孔子与老子的讷言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未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老子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老子针对孔子的"克己复礼"的主张而提出的反对意见。随着对老子研究的深入以及地下出土文献的开掘,传世文献中的一些记载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合理地界定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三者各自的所指范畴,不难得出结论:老子的思想是针对周公之"礼"提出的。老子和孔子对"礼"范畴的界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代,学术与文学尚未分家,诸子的作品“不惟成了哲学上的名著,也成了文学上的名著”。这一历史特点决定了先秦散文流派与学术流派的重合。“老庄派”就是由道家学派构成的一个最富文学色彩的散文流派。 道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与儒、墨鼎足而三同为“显学”的道家学派,也是在春秋末期社会大动荡的背景下形成的。它的创始人是与孔子同时或略早的老子,而继承并发展老子学说的则是战国中期与孟子同时的庄子。“老庄”并称,自西汉始,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5.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后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他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周礼,后退隐,著《老子》(即道德经)一书。这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有载。《老子》是否为老子所作,成于何时,历来有争论。但它作为我国先秦道家典籍,其思想基本上反映了老子本人的哲学观点和政治主张。 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日趋没落,封建地主阶级通过“耕战”,在各国陆续取得政权。老子处  相似文献   

16.
老子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老子针对孔子的“克己复礼”的主张而提出的反对意见。随着对老子研究的深入以及出土文献的开掘,人们发现传世文献中的一些记载也有可商榷之处。合理地界定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三者各自的所指范畴,不难得出结论:老子的思想是针对周公之“礼”提出的。老子和孔子对“礼”范畴的界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相似文献   

17.
(一)求真务实、力戒空谈——道德实践原则 老子与孔子都是很内敛、不事空谈、只求平实做人的人。孔子适周曾问礼于老子,老子看到孔子一副年少气盛、春风得意的样子,就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批评孔子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  相似文献   

18.
"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 这是清华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暨保送生冬令营面试题目.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至少要大致了解老子和孔子的基本思想,比如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经世济民……你认同哪种学说,就不妨帮助谁.当然,我也不妨直斥这是个典型的伪命题,因为老子主张无欲无为,奉行与人无争、与世无争的哲学,即使孔子缺乏涵养挑起事端,老子也根本不会接招,不可能闹出与孔子打架的"丑闻".  相似文献   

19.
老子既是哲学家,也是诗人。中国历史上严格的哲学至诸子时代才确立起来。在历史上,中国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繁荣兴盛,认识先秦诸邦国文化的平行发展,对于正确把握老子乃至整个诸子哲学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春秋战国之际,老子是一位哲学上的开创者。老子原先是一位周王室的史官。史官之职为周邦天子及诸邦诸侯所设置。史官记事记言,记录当时城邦政治活动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史官乃历史上最早的写作者。武  相似文献   

20.
IT新传奇     
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不发一言,只是张开嘴,吐了吐舌头。孔子若有所悟,谢而归。 弟子问:“老子说什么了?” 孔子说:“老子的意思是满齿不在,舌头犹存。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