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西格夫里·萨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导演:李安编剧:扬·马特尔/大卫·麦基主演:苏拉·沙玛/拉菲·斯波/伊尔凡·可汗/杰拉尔·德帕迪约/塔布/阿迪勒·侯赛因/阿尤什·坦东/王柏杰/Jun Naito《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全球畅销小说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影片叙述一位少年"派"遭遇船难,在海上与一只孟加拉虎一同漂流227天,如何面对困境获得重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奇幻冒险小说,于2001年出版之前被五家伦敦出版社拒绝。这是作者扬·马特尔的第二部小说,成为2002年布克奖获奖作品。以下是马特尔获奖之后与PBS NewsHour主持人SUAREZ的访谈对话,谈故事,谈人物,谈创作经历……  相似文献   

3.
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小说《Life of Pi》(《派的生活》),本书的中文版与电影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名叫派的少年由于所搭乘的轮船遇难,在救生艇上与一只孟加拉虎在太平洋  相似文献   

4.
当代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举问鼎当年英联邦文学最高奖项布克奖,在世界文坛激起广泛讨论。本文从"平行叙事"和"预叙"的角度,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该文本的叙事特点进行解读,藉此揭示小说的思想内涵,还原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以期深入认识小说中对人性的隐喻及对人性的解构。  相似文献   

5.
邹璆  姚媛 《新高考》2013,(1):44-46
李安的最新3D巨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前不久在国内各大院线热映,这部奇幻巨作不仅叫好又叫座,海面冒险的"洋洋大观",以及动物主角的"虎虎生威"赢得惊呼连连.而"少年派"原著小说作者扬·马特尔日前接受专访时感叹:"我从未想过这部最不可能拍成电影的小说,竟然真的以镜头语言呈现在大银幕上."  相似文献   

6.
犹太人大屠杀仍不断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然而对于加害人一方,怎样的反思才算深刻?对于不在彼时彼处的第三方,如果他们来到当时的情境,又会怎么做?“大屠杀与个体罪责及反思”是扬·马特尔在小说《标本师的魔幻剧本》深入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该小说探讨了主人公在面临危机时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如何从另一个自己身上找到力量而实现自我的成长。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认为小说主人公的自我经历了分裂、成长后,最终达到成熟,在协调本我、外部环境和超我三者关系之间发挥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被形容为一部能让读者相信上帝的海难小说。作者扬·马特尔在书中借主人公Pi之口构筑了虚实互现的两个版本的海难叙事:一个是人们所青睐的Pi与虎同舟,劫后余生的旅程;另一个则是被人唾弃的充满了血腥与杀戮的故事。前者带有浓厚的奇幻色彩,后者则更贴近现实。通过两种叙事的对照,作者传达出一个信息:宗教信仰正如人们偏爱有虎的故事那样,是人们在面对残酷现实时通过想象在情感方面得到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谢梅 《海外英语》2013,(13):203-204
扬·马特尔的名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个关于一艘孤船、一位落难少年,加上一只孟加拉虎在南太平洋上接受最艰难的生存考验的故事。用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来解读这部小说的话,书中关于少年的名字P(iπ)的选取、故事的多重多元讲述者、历险记的多版本结局设置、Pi自身对于宗教的认知与理解无不渗透着后现代主义写作特点的深刻烙印。该文试图从后现代主义写作特点的角度来解读小说,以期让读者从深层次更好的理解这个看似简单的历险记中的层深寓意。  相似文献   

10.
扬·马特尔的名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个关于一艘孤船、一位落难少年,加上一只孟加拉虎在南太平洋上接受最艰难的生存考验的故事。用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来解读这部小说的话,书中关于少年的名字Pi(π)的选取、故事的多重多元讲述者、历险记的多版本结局设置、Pi自身对于宗教的认知与理解无不渗透着后现代主义写作特点的深刻烙印。该文试图从后现代主义写作特点的角度来解读小说,以期让读者从深层次更好的理解这个看似简单的历险记中的层深寓意。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13,(1):21-26
扬·马特尔(Yann Martel)讲起故事来很注意节奏,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印度少年派在经过227天的海上漂流后最终是活下来了,但你会随着阅读不时地感慨他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生理、心理的挑战而生存下来的。在马特尔笔下,与派一起乘船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始终是一只危险的动物,而派也只是一个迷失的绝望少年,在书的前两章里,这一切还仅仅只是一个有关野外生存与信仰命运的故事。但随着派的获救,马特尔通过派与保险员的对话在短短几页篇幅里讲述了第二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船上没有老虎、斑马、猩猩和鬣狗,但是那条食物链却是存在的。不同的是,食物链上的客体变成了母亲、水手和厨子,老虎则是派心中的欲望。马特尔就此颠覆了读者之前积累的所有正能量,但又抛出选择权"你相信哪一个",从而使派的生存漂流变成了挑战每个读者信念的漂流之旅。以下节选的是训虎选段,这时派开始整理思绪,训练理查德·帕克,使它接受自己才是这个船上的老大,为自己争取到了地盘。小说获得2002布克奖后,马特尔在PBS访谈节目中讲述创作故事的点点滴滴。访谈可参考本期《悦读》文章《I Wrote‘The Life of Pi’》。  相似文献   

12.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扬·马特尔风靡全球的同名小说。一位原本住在印度的少年派,其父亲经营着一座动物园。为了给两个儿子更好的生活,父亲决定卖掉动物园,带着园子里的动物举家迁往加拿大。于是,一家四口以及动物们登上了日本货船"齐姆楚姆号"。然而货船在进入太平洋的第四天就遭遇了风暴,派成为船上唯一逃生的人。同时跟随派逃到救生艇上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态运动的发展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长篇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重点讲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以引起人类对自然,尤其是对动植物关系的热切关注,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保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青年作家扬·马特尔的成名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自问世以来,受到了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但众多的评论和访谈主要集中在探讨该小说的主题以及争论故事的真伪,而对于书中的一位主要角色—一头名为理查德·帕克的老虎—却鲜有深刻的讨论和分析。文章以他者为切入点,力求辨析主人公Pi"塑造"老虎的真正动因。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 《当代学生》2012,(18):23-24
选一篇小说以飨中学生读者,也让忙于学业的你领略好小说的妙处,可是,篇幅篇幅!科尔姆·托宾的《一首歌》解了本栏目编辑的"相思"之苦。《一首歌》的好,尽在小说中。被我们撷取的王安忆关于短篇小说的思考,则是引领我们进入《一首歌》、科尔姆·托宾乃至理解其他短篇小说的烛光。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在其长篇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对人物动物等的命名倾注了特别的心思。那些别具一格,富有创意的名字在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以及构造小说情节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些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名字的研究也成为解读小说,把握作品主旨的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在其长篇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对人物动物等的命名倾注了特别的心思.那些别具一格,富有创意的名字在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以及构造小说情节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些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名字的研究也成为解读小说,把握作品主旨的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汇聚神秘智能的《达·芬奇密码》2003年3月,一部名为《达·芬奇密码》的小说在美国悄然上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该书一面世,就销售了20万册,出版后一星期内就直接攀升到《图书周刊》、CNN、《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图书销售榜的首位。一时间,《达·芬奇密码》成了书市最热门的话题。专业的书评家们对这部推理小说极为肯定,读者们更是好评如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小说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曾因执导电影《美丽心灵》而获得奥斯卡奖的好莱坞著名大牌导演郎·霍华德,还将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最近,这部小说的中文译本经由上海…  相似文献   

19.
尖锋时刻3     
《X战警》的导演——"商业导演优等生"布莱特·拉特纳终于回归老本行。在好莱坞每况愈下的成龙大哥阔别六年后重出江湖,携手"狮子大开口,片酬吓死人"的饶舌黑哥们儿克里斯·塔克继续办案。"光明大将军"真田广之的怪味演出与奥斯卡最佳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友情客串,更为这部动作喜剧平添几分"不着调"的诙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由张爱玲小说重新改编的电影会越来越多,这是张爱玲小说研究的新领域,也是诠释其小说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色·戒》与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对比二者的艺术技巧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