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文化在当今社会迅速蔓延,似有经久不息之势。大众文化在广泛流行普及,体现时代特色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在大众文化背景下,认清文学经典的重要地位,明确阅读文学经典的必要性,倡导和深化文学经典的阅读,是当前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很多冲击和挑战。在诸多问题中,大学生群体人文精神的缺失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其症结之一在于远离文学经典。高校文学教育任重道远。承载传统文化精华的古代文学教学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任务的主要阵地,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是关键。教师在努力发掘经典本身价值的同时,应该充分调动大众文化内部的积极因素,通过高雅文化对大众文化进行扶持和引导,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很多冲击和挑战。在诸多问题中,大学生群体人文精神的缺失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其症结之一在于远离文学经典。高校文学教育任重道远。承载传统文化精华的古代文学教学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任务的主要阵地,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是关键。教师在努力发掘经典本身价值的同时,应该充分调动大众文化内部的积极因素,通过高雅文化对大众文化进行扶持和引导,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关于文学经典的争论越来越激烈,表现在对权力支配下的文学经典的质疑和对开放经典的要求,在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蔓延和视像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文学经典被忽视的危机。所以,处理好文化研究与文学经典的关系,回归文学经典才是中国当代文学生产的真正归途。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与现代传媒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与繁荣使文化走向民主化、平民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大众文化也有其负面作用,通过文学经典提升其人文品位是消除其负面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大众文化环境下,文学经典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6.
今日之文学经典,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旧经典,还是现代以来形成的新经典,抑或是外来的洋经典,都面临着一个空前强大的对手的挑战,这就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对于文学经典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大众文化以其无可比拟的娱乐性功能将文学经典挤出了人们的业余时间。  相似文献   

7.
在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大众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作为主要由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学体制的合力所产生的红色经典,在当前语境下面临着种种困境。如何寻求红色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契合点,如何传承红色经典的核心精神,都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经典惨遭冷落、消解,甚至被颠覆的命运。然而,在大众化消费主义时代,我们依然需要经典,因为弘扬文学经典,有利于整个文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典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内在精神的集中体现.一直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在高校中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而文学经典的阅读是其重要的内容和方式.当下大众文化盛行、各种思想不断撞击,古代文学教学和经典阅读受到极大的挑战,如何通过经典阅读教学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成为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消費主义意识影响下,文学经典的边缘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使文学经典重现魅力,重获活力,首先要与"狼.'共舞,在大众文化意识和精英文化意识两级寻求价值互补;其次是用审美标准统摄"文学经典"与"文学史经典"的教学;最后是重新发现新的阐释空间,在文学经典教学中体現当下关怀与创新追求.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经典惨遭被冷落、消解,甚至被颠覆的命运。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当代人们价值观多元化的泛滥以及解构主义对文学经典的无情解构;二是"市场化的经济触角"伸进文学领域和消费主义时代的"快餐作品",不断冲击着文学经典;三是文学载体的网络化、影像化不断地排挤文学经典;四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文艺领域的消解。然而,在大众化消费主义时代,我们依然需要经典,因为弘扬文学经典,有利于整个文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手机短信文学反映出生活化、去中心、无深度、消解崇高、解构经典的后现代审美倾向,这是现代人处于文化速食时代并患上孤独焦虑症的必然选择.它有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以俗文化为其本质内涵,但也不缺乏传统文学的主要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拓宽了人类对文学的审美设定.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经典惨遭被冷落、消解,甚至被颠覆的命运。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当代人们价值观多元化的泛滥以及解构主义对文学经典的无情解构;二是"市场化的经济触角"伸进文学领域和消费主义时代的"快餐作品",不断冲击着文学经典;三是文学载体的网络化、影像化不断地排挤文学经典;四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文艺领域的消解。然而,在大众化消费主义时代,我们依然需要经典,因为弘扬文学经典,有利于整个文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健康发展。在当代我们应通过回归原著、建立合理有效的传承体系、净化文学的社会环境、倡导老辈学者和古人的读书方法和习惯等方式,弘扬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的兴起所形成的时尚阅读形态影响着小学生的阅读选择。经典阅读应甄别批判,追本溯源,明确大众文化语境中经典阅读选择的必然性;择良承续,去芜存菁,提升大众文化语境中经典阅读选择的自主性;理性辨析,价值导向,强化大众文化语境中经典阅读选择的免疫性。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当社会文化发生变革时,文学与文化总表现为双向运动:一方面,文化变革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文学出现相应变化;另一方面,文学又担任着重要精神职责,成为文化变革的重要力量。正是这种关系,造就了 20世纪40年代中外、古今、雅俗文化的综合,80年代精英文化和90年代大众文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理论在不断的建构和解构中力求突破传统的话语样态,寻求自己的身份空间。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兴起文化研究的理论建构,是对文学艺术自律论的逆动;其丰富了文学研究方法,扭转了文学边缘化的逆境。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新变在文化研究中得到了关注,多学科学术资源在文化研究中得以整合,但文学理论自身的问题视野与价值立场却在文化研究中缺失。文化研究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同盟,其在价值多元的口号中生成虚无立场。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经典惨遭被冷落、消解,甚至被颠覆的命运.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当代人们价值观多元化的泛滥以及解构主义对文学经典的无情解构;二是"市场化的经济触角"伸进文学领域和消费主义时代的"快餐作品",不断冲击着文学经典;三是文学裁体的网络化、影像化不断地排挤文学经典;四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现在文艺领域的消解.  相似文献   

18.
流行歌曲作为大众文化的体,是一个社会审美情趣和文化取向的风向标。从诗歌中剥离出来的歌词既有严肃文学的文学性、优雅性,又不失其通俗性,它也成为我们研究大众文化语言特色的重要语料。本文从流行歌曲中的一些常见的修辞入手,浅析其语言上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孟悦的《(白毛女)演变的启示——兼论延安文艺的历史多质性》一文从大众文化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革命文学经典的局限性,寻找文本在新文化、通俗文化、政治文化等不同文化之间经历的话语摩擦、对峙、冲突与碰撞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研究方法对于研读十七年文学以及文学史中关于“经典”文本书写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当今许多青少年往往沉迷于大众文化所带来的光怪陆离的“快餐文化”“幻象文化”之中,他们疏远名著,阅读退化,这已成了青少年文化取向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大众文化语境,重点分析了青少年经典阅读的现状及隐忧,以此呼唤经典阅读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