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5,(7):59-64
虽然第三代诗歌运动流派众多,各派别的理论主张不尽相同,他们从事的诗歌实践也有不同的具体追求,但从整体上看来,第三代诗歌又具有一些大致相同的"代"性创作倾向。相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历史上的诗歌传统,第三代诗歌表现出大体一致的反叛性创作姿态,注重世俗化的审美视野,表现出调侃游戏式的情感基调,大量实施"重写"和"戏仿"的写作策略以及运用"反优雅"、"反意象"、口语化的语言等。  相似文献   

2.
于坚,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人的代表诗人之一,于坚的诗歌创作关注日常生活,坚持以口语入诗,拒绝隐喻,这些特质是与他独特的诗歌理念分不开的。本文从关注日常生活场景,采用口语化的语言入手,结合作品分析,探讨于坚对日常生活的诗意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3.
对小海及其诗歌的解读需要脱离“第三代”诗歌的背景,将其还原到诗人个体,这样才能真正接近小海和他的诗歌。小海的诗歌置身于生存现场,探索诗歌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建构起日常主义诗学;对家乡生活的吟咏与表现,是小海诗歌的精神缘起,并引领其展开对生命的深层叩询;口语化与戏剧化是小海诗歌重要的表现手段,重新调整了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对当下的日常主义写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咏水仙》看华兹华斯的语言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诗坛的一颗巨星,他以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诗歌时代,冲破了18世纪新古典主义用"诗歌语言"描写贵族生活的桎梏,开创了诗歌口语化、大众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诗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年轻诗人,泛称第三代。他们的诗歌呈现这样四个状态,即:口语化状态、尘俗化状态、零度状态、知识分子状态。这些状态既有积极因素亦有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6.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戴望舒的诗歌影响是多方面的,前期受魏尔伦"音乐先于一切"主张的影响,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随后又否定了对音乐性的追求,而效仿耶麦的散文性、口语化语言,引进了一种新的自由体诗歌体式,对此后的中国现代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诗歌以反叛朦胧诗的姿态登上中国诗坛。在不同的生命体验和诗歌观念下,新生代诗人采用能指回归、口语化、叙事化三种诗歌语言策略,来反叛朦胧诗所指扩大化、抒情化、技巧化、贵族气十足的诗歌语言。新生代诗人的反叛,客观上推动了新诗的发展,并在新诗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第三代诗歌作为带有强烈实验性质的中国现代新诗,以其日常生活观念的张扬、诗歌内容的日常化书写和日常语言的入诗彰显其对当代中国诗歌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韩东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在当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诗歌语言观也成为了贯穿其诗歌发展始终的一个理论观点。他提出了"诗到语言为止""诗从语言开始"和"中国当代诗歌到现实汉语为止"几个命题。这些看似观点各异的命题,其实亦有相通之处,而对这些命题的理解都不应离开具体的历史语境。简而概之,韩东对语言的重视从未发生过变化,这种重视一贯建立在对语言的信任上,不同的命题只是变换了表述方式而已。  相似文献   

10.
"口语化"是当下诗歌动向的关键词。一代有 一代之文学,一代有一代之诗。在这个大道既隐, 上帝缺席的时代,那些镜花水月,静穆高远,拈花 一笑迅速成为博物馆陈列的一员。贴上文化标签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哲学(及存在哲学)的分析帮助下,诗歌理论使用诗歌的身体与诗歌的灵魂相结合的创作、研究思路对于解决目前诗歌创作领域节奏、韵律以及口语化过多、过滥的问题有其独特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意境"的内在规定性的分析,结合王国维"境界说"的实质,指出了人们对"意境"的混乱认识.同时,由于主体性在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从而导致新诗意境的长期失落.而第三代诗人放逐主体,其诗歌具备了后现代性质,并由于后现代性与对意境形成有密切关系的道家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因而第三代诗歌也就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意境特质.这是以往"第三代诗歌"研究中留下的空白.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认为对意境的追求和确立是一种可能的新诗品性.  相似文献   

13.
第三代诗具有的后现代倾向,可从诗歌现象和诗歌文本两方面加以分析。就诗歌文本而言,第三代诗对传统诗学言意观的刻意否定,消解意象神话;更新诗歌审美观念,确立审丑美学原则;消解了诗的深度模式,关注日常经验;运用戏仿和反讽,对严肃的事物特别是古典名著或现代经典进行再次书写;运用互文和拼贴,以及使一些外来的词语甚至生造出来的词汇涌入高雅的诗歌语言圣地,形成一种不同层次的“无声喧哗”;等等种种表现构成第三代诗歌后现代倾向。  相似文献   

14.
反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表现技巧。反讽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也是一种观照世界的生命态度和方式。论文主要以第三代诗歌文本为例,分析阐述反讽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言语反讽、戏仿式反讽、存在式反讽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汉语新诗在一次次裂变中前进,于看似混乱的表征背后得到了空前的生长。朦胧诗式微以后,引渡出来一批极具才华和创造力的"第三代"诗人。通过叙述策略的转变、文化之诗的探寻以及"元诗"意识的运用三方面来简要梳理"第三代"诗人在这一时期为新诗的创作发展作出的种种实践与探索,分析一些代表性的诗歌文本以及诗歌现象,试图给当下困境中的现代汉语诗写作提供一种启示性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于坚的诗学强调关注当前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炼温馨、朴素的诗意,倡导“口语化”写作,提出“拒绝隐喻”的命题,他最成功地将平民性、以口语为基础的诗歌语言、生活场景生活流、戏剧性等变成了诗歌现实.本文主要就其诗歌的日常性、叙事性和口语化等言面探讨其诗学命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中国诗坛继“朦胧诗”之后,又出现了“第三代诗歌”,但是与造成了巨大影响的“朦胧诗”不同的是,“第三代诗歌”至今仍未进入多数人正常的阅读和交流范围。该文试图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第三代诗歌”进入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和交流范围所必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出生的诗人以群体面貌崛起于诗坛.他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游离,没有充分挖掘这一写作资源;他们的诗歌创作成为生活表象的罗列;诗歌语言完全追求叙述化的效果.他们进一步发展了第三代诗人的后现代精神,谈不上"诗歌革命".  相似文献   

19.
强调平民意识的“第三代”诗,以“口语化”的语言形式义无反顾地为其自身提供了一份确凿的生命体验文本,其中尤以“非非”、“他们”的动作为典型(“第三代”的另一支是“汉诗”颅向的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等)。随意的“口头”话语表述,对于这一代诗人的放逐个性,确实带来了某种强烈的宣泄快感。从  相似文献   

20.
易传礼 《考试周刊》2009,(30):18-20
朦胧诗在论证中迅速经典化,其经典化特征主要表现在诗歌内容上鲜明的指向性,诗歌意象的现代构建,以及诗歌对内在节奏和韵律的注重。而在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新生代”就在诗歌审美精神的变构,诗歌语言散文化、口语化的倾向及诗歌抒写方式的客观化等方面对先前的经典进行了反叛与超越。本文作者从“新生代”对朦胧诗歌的反叛与超越这一现象得出启示,认为当代诗歌要坚决地反对诗思的一元化。警惕语言对诗歌发展的束缚,注重对当前场景述说能力的建构,进一步研究和发掘散文化、口语化的诗意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