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诗区别于成人诗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其具有儿童属性,即以儿童的眼光去捕捉和思考世界。一首好的童诗,往往能透过诗句表达富有童趣与童真的诗意。童诗的诗意从形式上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征:一是儿童式思维想象;二是通感意象的呈现;三是言语表达的拟身性。  相似文献   

2.
正一、创设可感情境,在氛围浸润下诗意涌动童诗,是诗人以儿童的视野在特有情境之下的触景之语。儿童欲想走进诗人的艺术世界,就需要营造真实可感的认知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为儿童创设迈进儿童诗歌内核的切入口。同时,童诗的基点是儿童,情境的创设需要契合优美而极富童真  相似文献   

3.
儿童诗是一种两栖文体,它兼具儿童文学和诗歌的性质,以儿童化的语言姿态、儿童化的立场和视角、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儿童的情态与心声,使儿童性和艺术性成为儿童诗鲜明的特征,儿童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用诗歌语言给予儿童诗性的启蒙,用儿童化的语言情态烛照并启露童心,如何通过儿童诗的教学让儿童沉浸在文学的审美愉悦中?笔者认为在童诗教学中讲童趣、重诗意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林良是台湾知名的儿童诗人,他笔下的童诗处处闪现着质朴本色的真美。文章分别从语言层次,意象层次以及诗歌所反映的儿童思维与情感层次分别来论述林良作品体现出的质拙朴实的美学品貌。  相似文献   

5.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是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审美特点,以其生活气息浓厚,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朗朗上口,深受儿童的喜欢。本文就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阅读童诗,感知童诗特征;积累童诗表象,模仿童诗写作;激发童诗幻想,学习诗意表达”;阐述笔者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儿童诗教学,让童诗教学为学生营造快乐的童年和诗意的人生,赋予课堂以文化的气息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统编版教材重视儿童诗的诗意作用,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重视童诗教学,让童诗的美好启迪学生心灵,陪伴学生成长。以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从儿童诗歌的品读、赏析和仿写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在低段语文教学中落实诗歌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7.
林焕彰的童诗因其独特的想象艺术而被称之为“真正的儿童诗”.林焕彰童诗的创作灵感多来自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幻想饱含童趣;对同一意象他也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进行言说,多维度展开想象;同时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拓展想象的桥梁,使诗歌出色别致.  相似文献   

8.
一第一学段语文应该和童诗走得最近 第一学段的语文应该钟情于童诗.从母语的特质来看,汉语是最美丽、最具有诗意的语言.从思维方式来看,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黄金时代,童诗是他们特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他们说出的话就是诗,他们的举止也可能是诗.我们要给儿童以艺术的童年,首先就要为他们提供最匹配的儿童文化阅读文本.第一学段的儿童最擅长用童诗的方式来思维,他们秉有小诗人的智慧.从匹配性阅读的角度来看,童诗显然是适合他们阅读的美餐,简洁、形象、生动、有趣,儿童喜爱指数很高.因此,第一学段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和童诗走得最近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首诗,儿童诗是切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并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喜爱的诗歌。笔者根据多年来指导儿童写诗的经验,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指导儿童诗写作的实践与体会:遵循亲近自然、走进生活、阅读书籍三条途径去积累童诗素材,酝酿儿童丰富想象,是指导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前提;培养儿童天马行空的创造性思维、层层逼近的联想物演绎、进行趣味盎然的童诗训练是激发童诗幻想,指导儿童诗写作的重要步骤;充分运用寻因法、夸张法、比喻法、拟人法、假设法、对比法尝试童诗写作,表达儿童诗意幻想,是儿童诗写作指导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论来源于中国生命哲学,王老师在执教小学语文的一首古诗《枫桥夜泊》公开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处弥漫着语文诗意的气息。体现在:一是重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美和诗的味道;二是写情入话,深入文本体悟诗歌情感;三是理解诗歌意象,追寻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1.
蒋钱英 《华章》2007,(10):174-174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歌所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法.在舒婷的诗歌中是一大特色.笔者从这个角度出发,论述了比喻在其诗歌中三个方面的特征:新颖的意象通过奇特的比喻见出;诗意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铺排的比喻见出;喻体意象的情拟性和浮动性.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为舒婷诗歌的解读提供另外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正>童年总是诗意地飞翔于畅想的蓝天,童年总是钟情于魔幻的乐园。童诗,恰是童年最好的表达方式。在童话的王国里,借助于畅想和魔幻的羽翼,儿童还可以徜徉于各种学科之间,发现更多充满妙趣的诗想。《好玩的数学诗》这一堂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有魔幻式的畅想,体现了写童诗就是尝试精神历险的理念诗歌需要通过魔幻来达到超验的境界。儿童也特别擅长魔幻式的畅想,乐于享受一种精神历险的体验。魔幻式的畅想,是孵化诗想的重要途径。诗想,就是诗的思想。童诗从诗想开始,诗想比什么都重要。诗想从何而来?对于物象加以"魔幻化"就是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关注小学中高年级英语童诗课程,通过课程学习的三部曲让学生感受诗歌内在的"美学艺术"。一是品读,在对比中了解童诗的特点,在情感中感受童诗中的文化素养;二是体验,借助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喜好,选择合适内容,助推学生对诗歌深层的体验;三是创演,依托学校梦想舞台,通过链接生活,唤醒学生诗性灵感,呵护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意表达。  相似文献   

14.
童诗是诗歌的重要分支.—般而言,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阅读、听赏、吟诵的诗歌,既包括成人为儿童创作的诗歌,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歌.由于受到特定读者对象的制约,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和审美特点,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童诗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邵云 《文教资料》2010,(36):107-108
为改变盲校儿童作文训练不理想的现状,作者以童诗教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外童诗,在感受童诗想象丰富、情趣纯真等特点的基础上,大胆尝试童诗创作,以童诗创作为带动,逐渐喜爱写作、乐于写作,营造诗意童年、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16.
高翠萍 《江苏教育》2023,(44):39-41
童诗贴近儿童的生活,童诗教学有助于儿童实现积极的审美体验。在童诗教学中,教师可以按主题或写作手法对童诗进行分类整理,理出一条教学设计线,串联起富有“童趣”“童心”“童真”的审美体验链,帮助儿童在欣赏童诗意象之美的同时,学会运用童诗创作的方法,创造意象,实现审美创造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开发儿童的潜能,激发儿童创作诗歌的兴趣。苏教版高年段语文教材的第一课都是以诗歌为体裁的课文。基于此,我们就应重视小学高年级儿童诗的创作指导。童心遇童诗,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童诗的兴趣:撩起童诗的面纱,触碰童心的脉搏;尝试童诗的仿写,聆听童心的旋律;飞舞童诗的思绪,激发童心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把"兴发感动"诗学理论引入古诗词教学,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即"激发"诗感,创设情境、引入诗歌,诵读感知、品味诗歌;第二个层级即"体悟"诗情,知人论世、体悟情感,品读意象、体味匠心;第三个层级即"传延"诗志,诗歌互映、交流感悟,诗意升华、诗歌再创。  相似文献   

19.
艾青的诗歌将色彩与意象相对应,渗入自己的情感,建构了东西方色彩观烛照下的黑色"土地"和金黄色"太阳"意象,这些意象已不是现实原有的物象,色彩也已不仅仅是颜色,而是一种境界,是艾青民族情感和宗教情感归宿性的诉求式表达,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诗歌以意象寄托情感,朦胧的意境描绘了诗意的美妙给人以精神上审美享受。中学的诗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当前考试中现代诗歌所占的比例少,诗歌教学"套路化",学生只要熟记各类意象和作者的情感,就算完成了学习。诗歌真正的魅力和价值都被抹去了,本文通过两次《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对于诗歌教学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