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水母     
这已经是他第101次下海了。都是到大脑快完全缺氧时,他才无奈地浮上水面。"再找一次,或许它就在更深一点的海域。"每次上来的时候他总是这样安慰自己……他又浮出了水面,这是第1001次了。"胡子都这么长了,我都快不认识自己了。"  相似文献   

2.
《小学时代》2012,(4):5
在古希腊神话里,代达罗斯是著名的能工巧匠,他建造过一个奇怪的住宅,让进去的人都晕头转向,连他自己都差点找不到出口——这就是最初的迷宫啦。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沉迷于既考验智商,又非常好玩的迷宫游戏。看看这几个“超级大迷宫”吧,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从第一人称全知视角出发,讲述了"好人"刘峰由"英雄"滑向"无用"的命运泥沼。揭示了"好人"形象内互为悖论的两大精神层面:"英雄"与"没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政治高压的状态下,刘峰是被政治意识形态驯化的好人,好人行为被集体意识形态话语操纵,是"文革"时代思维的产物。文工团的青年将其视为集体意识形态训诫的产物,忽略了人性中本有的善意。文革结束,新时代到来后,刘峰仍然坚持着好人行为说明着刘峰的好人行为,流露了人性的真实淳朴善良。隐含作者萧穗子评价了好人"刘峰",表层赞赏刘峰心灵手巧,实则暗含着不重要的真实评价。作者只注意到"好人"行为中的政治属性,未真正理解构成"好人"的核心因素——人性之善。  相似文献   

4.
"我所喜欢的几个词",是指一个人的说话或写作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你注意过吗?有人常常使用"拼搏"这个词,那是他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自己精神诉求的一种宣告。有人在一段时间里频频使用"克制""忍耐"等词语,恐怕是他在经历激烈的精神冲击之后对自己、对旁人的告诫。也许有意识地常用某些词语,表现出某人在某个阶段的心理倾向:他在追求什么,他想规避什么。而有些人的话语中不时出现某些词语,往往是不自党的。比如.有的人说话反复使用"然后",然而他的话语中并没有承接关系的意思,这又是为什么?一个人在表达中使用这样那样的词语,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他本人可能知道,也可能没有感觉到。但这里面总会有道理。你也许不知道自己最"喜欢"用的词语是什么或者有哪些,那么请别人帮忙找一找吧。这是一个寻常的作文题,你可尽情地写出你的所思和所想。这也是一个探究课题,要考考你对语言运用的敏感性和透过词语窥探心思的观察力。——出题者语  相似文献   

5.
又到了万物复苏、春风送暖的阳春三月,全国上下广泛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的“文明月”。雷锋同志是集体主义下的优秀代表,他的螺丝钉精神,他的勤学上进,他的一心为公,他的勤俭节约,他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都是中华民族美德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我的学生王伊伊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他与爷爷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宠爱有加所有的家务事都是自己包干到底,一心只想让孩子专心学习可该生在上课时要么玩东西要么就大睡一觉,作业也经常迟交或不交。把他叫到办公室去反思,他竟然反复地找理由为自己开脱,而且常常在辩解时能够"一语惊人,证据十足"我找他谈话,他一开始承诺要好好学习,但没坚持多久,就又变回之前的样子。不难看出,这名学生非常聪明,但由于父母亲长期不在  相似文献   

7.
“把自己当作一颗螺丝钉”,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尽心尽职把本职工作做好!”这是山东省高唐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保军常说的一句话。他不仅这样要求全校教师.更是这么要求自己。高唐特校建校10年来,李保军校长把自己满腔的热情、全部的心血都抛洒在了这片特殊的园地里。  相似文献   

8.
【引导性案例】小A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小学生,学习水平在班里处于中等。一次单元考试中,小A的解答和同桌一样,都是正确的,但他的卷子却被教师批成错的。他去找教师重新批阅,教师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卷子,没有对自己的疏漏感到抱歉,反而鄙夷地说:"加上这2分你也考得很差,不要加了。"  相似文献   

9.
说分析     
郑文富 《师道》2015,(1):31-32
"明仔,请你分析一下……"当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明仔心里最乱的时候。因为他不知道"分析"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每次发言时,他都觉得自己是在"乱说",发言后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是不是"分析",虽然多数的时候老师会说"很好,分析得很有道理"。终于有一天,明仔翻开了词典。他一直没去查词典,是因为他觉得词典上给任何词的解释总是太简单。现在也果然是这样,词典上对"分析"的解释竟然是——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比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  相似文献   

10.
品读     
《江苏教育》2012,(1):2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好老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永恒的教育议题。在《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中,杨茂秀教授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好老师"的特质,并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  相似文献   

11.
寻找光亮     
汪文娟 《班主任》2010,(8):27-28
面对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我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他们也是有亮点的——借此让自己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希望。但是,第一次见到他,我就像陷入了一团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中,一时竟找不到一丝光亮。  相似文献   

12.
我教义务教材第五册第一课——《找共同特征》备课时,由于能找到的螺丝钉数量和种类不多,远不能适应分组实验需要,我就找来各种瓶子,替换了螺丝钉,比如墨水瓶、胶水瓶、罐头瓶、药瓶、酒瓶等,又用口缸、杯子、烧杯、小纸盒、小水桶、茶叶盒等代替钉子。把从钉子中挑选出螺丝钉的分组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吃饭的时候和曹同学聊天,他说并不太明白我这次作业的重点,我让他讲讲看。他试探着说:"老师,你的意思是不是……"我说:"对啊对啊,你看,其实你是明白的,你只是不自信,不敢确定。"这句话是无意中脱口而出的,但说完之后我们俩都沉默了。——无意中的判断,往往和深思熟虑的分析一样准确得让人惊讶。"老师,我也这么觉得。好多时候心里觉得事情是自己想的那样,但也会习惯性地再找别人确定一次。"下午吃饭的时候,又遇到曹同学。他问我:"老师,你猜我最喜欢哪门课?"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名字,永远写在春天里;有一种精神,持续传颂在神州大地.雷锋,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的"化身",他的螺丝钉精神,他的助人为乐精神,他的爱岗敬业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和感动了几代人,甚至穿越时空、跨越国界,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与美德的代表人物. 近一个月来,省会长沙率先在全国掀起学雷锋活动的高潮,以"争当雷锋精神传人、弘扬社会文明新风"为主题,开展"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大讨论、"推荐身边的雷锋"以及八评八创系列活动,志在"让雷锋精神扎根长沙这片热土,使雷锋故乡成为道德建设的高地".这无不让我们深深地感到:学雷锋,不止是一句口号、一条标语、一个行动,而是推动新时代进步的道德力量.作为雷锋的故乡人,作为雷锋故里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既深感骄傲,又觉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5.
佚名 《高中生》2013,(7):48-49
詹天佑是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在他的领导下,我国成功地建造了自己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詹天佑1861年出生于广东南海。他的父亲詹兴洪原是一个茶商,因英、法帝国主义的侵略而破产,只能靠种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詹天佑小时候被送到私塾读书,但是,他对那些"四书""五经"不感兴趣,而是喜欢摆弄一些机械。他经常用一些捡来的小螺丝钉、小齿轮、旧发条做玩具,还用泥巴捏轮船、起重机,许多小伙伴成天追着他一荩从"四书""五经"到留美幼童荨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丈夫做了校长——这个小小的N品官之后,我家的电话铃响得日益频繁起来,我也自然代行起了秘书职务。“喂,你好,请问你找谁?”“找你爸。”“我爸?”我的大脑飞速转动,可一时间还是想不起他找我哪位爸爸。我父亲距此100多公里,肯定不会找他老人家,而我公公已去世4年多,天哪!这不是来自天堂的声音吧!“你说你找谁?”我觉得是自己听错了,就又问了一遍。“姑娘,我找你爸,麻校长!”我恍然大悟,原来他要找我的丈夫。我赶忙解释:“麻校长不是我爸,是我丈夫。”给我家打电话的,除了熟悉的朋友,其他人几乎都说找我爸。唉!都是我嗓音太脆惹的祸。…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丈夫做了校长——这个小小的N品官之后,我家的电话铃响得日益频繁起来,我也自然代行起了秘书职务。“喂,你好,请问你找谁?”“找你爸。”“我爸?”我的大脑飞速转动,可一时间还是想不起他找我哪位爸爸。我父亲距此100多公里,肯定不会找他老人家,而我公公已去世4年多,天哪!这不是来自天堂的声音吧!“你说你找谁?”我觉得是自己听错了,就又问了一遍。“姑娘,我找你爸,麻校长!”我恍然大悟,原来他要找我的丈夫。我赶忙解释:“麻校长不是我爸,是我丈夫。”给我家打电话的,除了熟悉的朋友,其他人几乎都说找我爸。唉!都是我嗓音太脆惹的祸。…  相似文献   

18.
“那天,我看了一个节目,记者现场采访了一个偏僻乡村的放牛娃。我想到了自己——我为什么要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又怎么样?找一个好媳妇。然后呢?生孩子,让他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生命轮回,周而复始。” 这是十年前《中国青年》登载的一篇题为《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报道的一个14岁少年写的一段话。这段话是这个花季少年在自杀前一天写给他父亲的遗书,说明了他为什么要自杀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正开学后,学习委员每天都来报告:"老师,杨威又没有交作业!"考虑到以往简单批评的办法大都以失败告终,我决定先摸清情况再找他。经过了解得知,杨威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寄养在外婆家。我发现,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讲卫生,经常是头不梳脸不洗就来上学了,可以想见他是多么缺乏父母的关爱。这一天,我带了一条新毛巾来到学校,把杨威叫到了办公室的洗手池边:"来吧,我帮你洗脸。"杨威犹豫了一下说:"老师,我自己会洗。""那好吧,会洗就自己洗。"杨威在水龙头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7,(6S):16-16
白手起家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到争取融资、跟客户谈价钱,小到换水龙头、找螺丝钉,都得自己去做。[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