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性的书",为世界著名之作,而《摩尔·弗兰德斯》是笛福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从宗教角度对两部小说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和摩尔·弗兰德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他们内心似乎都有一股力量使他们不能安定下来,他们一生都在不停的行动、追求。相似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他们共同的人生旅程:背负原罪,遭受惩罚,进行忏悔,最终得到救赎。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檀香刑》和贾平凹的《秦腔》作为新世纪以来重要的长篇小说,与中国传统戏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显示了与地方戏曲的密切关联和深厚渊源。《檀香刑》是借鉴民间戏曲猫腔写小说的典范之作,《秦腔》的叙事也处处渗透着秦腔戏曲的影响。戏曲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各有不同,其影响下的小说深层结构也呈现出较大差异。作者之所以在小说中大量运用戏曲元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生命中具有深厚的戏曲情结,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把戏曲作为重塑精神故乡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他的小说《呐喊》《彷徨》中,塑造了中国社会二十世纪初知识分子的人物群像,侧重表现他们的精神危机,以内向的反省与忏悔对他们的痛苦灵魂进行了深刻追寻。按照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对政治和社会所采取的态度,他们基本上可以分为抗议、疏离、退隐和裂变四种。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他们似乎都掉进了一座精神与灵魂痛苦的“炼狱”而无法自我解脱,鲁迅的笔触总是紧紧地地集中在对主人公的痛苦灵魂的深刻追寻上。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总体的表现趋向是给我们一种追寻意味。通过对主人公“怪异”行为的抓取,描绘出一幅幅痛苦灵魂挣扎图。  相似文献   

4.
作家的文化身份对其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赛珍珠的《龙子》和老舍的《四世同堂》同样都是以日军侵华战争为主题的小说,但由于作家的文化身份不同,所以他们的抗战小说也呈现出诸多相异之处。以《龙子》和《四世同堂》主要人物为例,分析了作品中的几组同类型人物形象,探析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对其人物形象书写的影响,归纳了他们塑造人物形象的特色,为研究异质文化身份下的文学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红楼梦》中,那神龙见尾不见首的一僧一道,犹如但丁《神曲》中的维吉尔和贝亚德丽采,起着主人公贾宝玉的“引路人”的作用。他们并非在大观园中演出的悲剧中的角色,但他们在小说中却似乎又无处不在。这显然不是小说家的游戏文字,而是体现着某种寓意。也许,这一僧一道所体现的,乃是两种精神——佛学精神和庄学精神吧。在贾宝玉的思想意识中,包含着这两种精神;整部《红楼梦》也被这两种精神所渗透。佛学的问题,姑置勿论。本文拟再探索一下《红楼梦》与庄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列女传》是刘向编纂的一部旨在讽谏后宫、"以戒天子"官方文献。《列女传》采取了大量先秦、西汉文献,同时有刘向本人的加工和改造。《列女传》中有不少故事与《诗经》本事相关联,对这些故事进行考察,既能考见当时的鲁诗文献,也能考察《诗》本事编纂中的小说元素。《列女传》中的《诗》本事是《诗经》本事故事向诗本事小说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越南汉文小说《圣宗遗草》是一部优秀的传奇小说集。其中《鼠精传》摹仿了中国小说《百家公案》中的《决戮五鼠闹东京》,同时,也融入了越南的民族文化。《百家公案》最早刊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而黎圣宗则卒于公元1497年。据此可知,《圣宗遗草》乃伪作,非黎圣宗所作。  相似文献   

8.
美籍华裔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与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有着共同的主题:关注中国第一代移民与他们出生成长在美国的后代之间的矛盾与和解,尤其注重母女之间关系的探讨。而两部小说又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共同的意象——"骨"。"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蕴,两部小说中的"骨"也有着多重含义。该文以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的侧面分析"骨"这一意象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说《项链》入选中学或大学的语文教材已经许多年了,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其中的主要人物身上,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即次要人物则很少提及,事实上,《项链》这篇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是作者莫泊桑精心安排的角色,是小说主要人物的非常重要的陪衬,他们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命运的变化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明清白话小说的传入对江户时代的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读本是江户时代的一种小说体裁,读本中有很多作品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模仿,被称作"翻案小说"。《梦应鲤鱼》是上田秋成作品《雨月物语》中的一个短篇小说,由中国明代小说家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薛录事鱼服证仙》翻案而来。《梦应鲤鱼》与《薛录事鱼服证仙》在情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语言、主题思想、情节设置、叙事方式上又保留了日本文学的固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简·爱》与《白衣女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各塑造了两位女性形象,《简·爱》里的简爱与疯女人伯莎以及《白衣女人》中的劳娜与安妮,也正由于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一些叙事规律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两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意象等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两部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梼杌闲评》是明清之际一部比较典型的社会批判小说,作者在讲述魏忠贤一生的过程中,刻画了大量方外人物形象。他们的出现不仅增强了小说的传奇色彩,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折射出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本文将《梼杌闲评》中的方外人物分为神仙、术士、鬼怪、僧道、其他,共五类进行探讨,进而探究此类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梼杌闲评》是明清之际一部比较典型的社会批判小说,作者在讲述魏忠贤一生的过程中,刻画了大量方外人物形象。他们的出现不仅增强了小说的传奇色彩,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折射出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本文将《梼杌闲评》中的方外人物分为神仙、术士、鬼怪、僧道、其他,共五类进行探讨,进而探究此类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赫斯顿的众多作品中,《他们眼望上苍》是拥有读者最多的一部,但目前尚未有研究系统探讨该小说与成长体小说传统的关系,该小说对欧洲成长体小说传统即有继承也有超越。从成长体小说的角度解读《他们眼望上苍》,分析主人公珍妮的成长过程,她的成长故事是非高女性成长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他写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现代作家也都著文谈外国作家,西方小说对他们的创作产生的影响.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考察、分析《药》所接受的外来影响.一、叙述的角度和叙事“时间”首先,从叙事角度来看,与中国传统小说的全知叙事不同,《药》采用的是第三人称限制叙事,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来构造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檀香刑》和贾平凹的《秦腔》作为新世纪以来重要的长篇小说,与中国传统戏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显示了与地方戏曲的密切关联和深厚渊源。《檀香刑》是借鉴民间戏曲猫腔写小说的典范之作,《秦腔》的叙事也处处渗透着秦腔戏曲的影响。戏曲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各有不同,其影响下的小说深层结构也呈现出较大差异。作者之所以在小说中大量运用戏曲元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生命中具有深厚的戏曲情结,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把戏曲作为重塑精神故乡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女主角简·爱作为一个孤儿,在经受了各种磨难后获得最终的幸福。该小说的几位主人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他们的人物性格和个性也天差地别,整部小说和当时英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个人成长有非常大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简·爱》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个性、人物命运、作者以及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进行解读,本文对《简·爱》中的主人公的个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字检索可以发现,清代拟话本小说《八洞天》中引证的部分诗词韵语与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终须梦》中的是大体相似甚至是几乎相同的。经细致论证确定,是《终须梦》中的作者将《八洞天》内某些可以被利用的诗词韵语直接拿来或稍作修改放入自己的小说中。由此得出了《八洞天》的成书时间必然早于《终须梦》的成书时间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李渔和艾衲居士是清代最出色的短篇白话小说作家。《十二楼》及《豆棚闲话》是清代短篇白话小说成就的最高代表。二人类似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特征,使其作品都体现出一种"社会反论";不同的创作目的和创作心态使他们的"反论"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20.
花溪逸士黄岩的《岭南逸史》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才子佳人小说。它没有一般才子佳人花前月下,诗赋传情,及第团圆的惯常描写,而是把他们置身于兵戈战阵之中,在刀光剑影的沙场演绎他们传奇的浪漫故事。书中所叙大多于史有征,在情节、人物、战争等描写上模仿《三国演义》的痕迹十分明显,因此可以说《岭南逸史》是一部《三国演义》化的才子佳人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