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下旬,"后母虐童事件"成了国内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笔者在采写《"后母虐童事件"出笼记》的时候,曾做过粗略统计,仅7月20日上午,全国36家网站和数十家报纸转载和报道了"丁香小慧被后母毒打"事件。"后母虐童事件"出台前后可以这样描述整个新闻事件的"出  相似文献   

2.
在采访中,记者特别要注重挖掘那些隐藏在大量新闻事实中的、有起因有悬念有结果的事件,这就是记者的"事件意识". 怎样强化"事件意识"? 记者有没有"事件意识",对采访对象的体现、对新闻素材的挖掘都会呈现很大差异.如何强化新闻采访事件意识?  相似文献   

3.
"网络对于许多人而言,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凯斯.桑斯坦语)""极端主义"的这种评价,用来形容网络语境下话语资源与权力极度膨胀的大众,毫不为过。综观近些年来频频爆发的网络事件:湖北黄静裸死事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事件、南京周久耕事件、广西烟草局长日记门事件、"艳照门""、兽兽门"、"抵制家乐福"以及最近的"69圣战"事件等,这些事件宛若一面镜子,映射出了匿名状态下,主要以反应  相似文献   

4.
姚达 《今传媒》2017,25(11)
"过程性事件"是新闻媒体常常要面对的事件类型,此类事件结果未定,容易与新闻媒体追求事件"结果"的取向产生紧张关系.本文以2013年至2015年期间,江苏省内传媒关于"高考新方案"出台的系列报道为文本,分析作为"过程性事件"的新闻生产所存在的问题、造成的负面后果.同时指出,政府、媒体和公众在面对此类事件时各自需要做出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2010年被称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中的"微博元年"。这年中,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占网民的13.8%。①一系列事件由于微博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轨迹,如宜黄事件、李刚事件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事件可被称为"微博事件"。"微博事件"作为中国"新媒体事件"②的新类型,不仅意味着事件平台的新转换(从论坛、博客等转移到微博),而且可能带来对舆论生态、新闻生产常规的新冲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仍然拥有更大规模受众的"主流"传统媒体如何处理和对待新出现的"微博事件"?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微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暴力现象在我国层出不穷,从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的"女白领姜岩的自杀"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沈阳女"以及"逃跑教师"等事件接踵而至.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分析网络中的暴力问题,研究必要的预防措施,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络暴力现象在我国层出不穷,从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的"女白领姜岩的自杀"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沈阳女"以及"逃跑教师"等事件接踵而至.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分析网络中的暴力问题,研究必要的预防措施,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轰动全国的"罗彩霞事件",经媒体披露报道后,一时沸沸扬扬,家喻户晓.最终,此事件中的违规违纪者受到应有的惩处,事件似乎尘埃落定.但从档案工作的角度观察,"罗彩霞事件"远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9.
"范跑跑事件"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跑跑事件"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引起全民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这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沉默螺旋"理论很难加以解释,反而显示出了反"沉默螺旋"现象.本文从"范跑跑事件"出发,旨在从网络特性、社会环境、中坚分子三方面出发找出反"沉默螺旋"现象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周斌 《青年记者》2007,(20):66-66
网络议题为传统媒体提供新闻线索2007年来,网络事件层出不穷。重庆的"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河南周口的"考研零分女生"事件,四川游客"如此让人恶心的三亚"事件,加上江西的"史上最毒后妈"事件……这些源自网络的议题无一不吸引了众多传统媒体的跟进,成为一时间占据报纸、电视、广播的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11.
媒介事件与"假事件"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假事件" "假事件"源于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汀,他在<形象>(The images)一书中提出了"假事件"( Pseudo-events)的概念.布尔斯汀从四个方面来概括"假事件"的基本特征:一、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实施而发生.二、是专门为争取新闻媒体的报道而发生.三、"假事件"和实际真实之间的关系是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四、"假事件"往往是自我循环证明的.①他把诸如记者招待会、大厦剪彩、游行示威乃至候选人电视辩论等都归为"假事件"的范畴.布尔斯汀认为,"假事件"具有"不真不假"的属性:不真是因为它们本来不存在,是无中生有的;不假是因为它们在一定情况和前提下又发生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艳照门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杨丽娟事件"的新闻报道加以回顾,提出了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呼吁媒体恪守新闻专业主义,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指导,采制更多有社会意义,有价值的社会新闻,从而改观社会新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自"艳照门"事件以来,新媒体所曝光传播的"门事件"层出不穷,本文试从大众、媒体责任感及媒体管理方面再探"门事件"中新媒体的责任观.  相似文献   

14.
2014——2016年,"女大学生失联"事件一度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本文对百度新闻中"女大学生失联"报道的样本进行统计,从报道总量和样本内容两方面建构,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失联"报道时间持久且集中,以"事件性"短消息为主,内容煽情.因此,报道应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为落脚点,将事件准确地呈现给受众.  相似文献   

15.
韩飞 《出版科学》2011,19(1):49-52
"教材门"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从合同法、行政法角度,分析"教材门"事件实质和各方责任,评价各方法律行为,提出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抵制"庸俗、低俗和媚俗"文化现象一度成为传媒界宣传报道的重点,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作为"三俗"样板在经历停播、整顿、改版开播的周折之后,逐渐淡出了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圈;红极一时的马诺"拜金",闫凤娇"艳照门"事件也逐渐远离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话题可以淡出,事件可以远离,但是这些事件留给社会的负面影响还在继续蔓延,尤其是带给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的影响更为久远.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0月11日发生的"林松岭案"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事件,而成为继"华南虎事件"以后推动网络舆论发展和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华南虎事件"以后,很多人认为我国的网络公共领域已经建构起来,但"林松岭案"中暴露出网络公共领域还存在诸多缺陷和弊病.  相似文献   

18.
"影视报道"定义于电影电视的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的基本传播功能,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或"历史事件的报道",核心功能是告知事实的"报道".针对"影视报道"百年来饱受事实失实的"假面"困扰,本文在能指、所指语言结构和"媒介事件"原理语境下,拟从"影视报道‘假面'困扰源自语言能指、所指结构原理的失衡"、"影视报道‘假面'的本质是演绎‘媒介事件'"、"‘大摄影'技术语境下影视报道的‘假面'消遁与真实回归"、"‘伪记录'演绎‘艺术记录'的有限空间"四方面探寻影视报道守真品格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清末时期,曾发生过一起重大的档案流失事件,号称"八千袋麻袋事件"(以下简称"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使我国历史档案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曾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成为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耻辱,也是我们应该永远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李漪 《东南传播》2011,(5):21-22
"乐清事件"在新媒体推动下迅速转化为重大社会事件,再次说明重大公共事件的传播具有累积效应.本文将以"乐清事件"为例运用阐释学的基本观点来解读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视域不融合现象,并给相关部门和新媒体在应对此类事件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