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西传记诗学的构建--赵白生著《传记文学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记文学,可谓源远流长,但却仍处于有史无论的局面。这丝毫也不奇怪,因为传记文学这个文类不但在中国被忽视,即便是西方,其研究也大大落后于写作。卡尔·范·道伦在《作为文学形式的传记》一书中悲观地说:“传记这块领地,批评几乎毫无涉足。”不过这是 20世纪初的情形了。西方自从上个世纪 70年代以后,对传记文学的理论关注空前火爆,尤其是对自传的理论兴趣。已经成为当下西方学术的显学之一。詹姆斯M·考科斯(jamesM.Cox)在《自传和美国》一文中指出“自传和忏悔写作在现代西方学术界,和以往相比,越来越受到文学批评的重视,这…  相似文献   

2.
胡适:现代传记文学的开风气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胡适是一位现代传记文学的开风气者。他最早提出“传记文学”的名词,比较中西传记的差异,指出传记文学的起源、人格教育作用。他提倡写自传,传记可以“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这些观点具有现代传记文学理论上的开创意义。他同时创作了《李超传》、《四十自述》、《丁文江的传记》等传记,虽以史学价值为主,但他尝试用文学笔法写现代传记,勇于实践,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中国20世纪传记文学发展的主要发展阶段(即从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嬗变。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突破和发展,以及当代传记文学的马鞍形发展)和主要作家作品,论述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传记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并进而总结了中国20世纪传记文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展望了中国21世纪传记文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传记创作呈现繁荣局面。对这些作家传记进行深入研究,显然有利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拓展,同时也有利于当代传记文学的发展。现代文学传记写作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传记作家对传主的态度、传记作家的对话意识、价值判断、文体意识等几个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传记作家的主体意识,树立当代传记观,才能推动中国传统传记向现代的转型,建设具有当代性的传记诗学。  相似文献   

5.
捧在我手里的这部三十多万字的《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是传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郭久麟教授继《传记文学写作论》和《传记文学写作与鉴赏》之后连续撰写出版的第三部传记文学的理论专著.在十来年的时间里,郭久麟教授一鼓作气,连续出版三部计百万字的那么有质量、有分量的传记文学理论专著,这在当代中国传记文学史,甚至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少见的.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我为郭久麟在传记文学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感到由衷的高兴.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人传记文学创作是中华民族传记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十世纪取得了很大成就。笔者在撰写《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时,对海外华人传记文学创作给予了专门评述。现选择其中顾维钧、唐德刚、关愚谦的传记文学作品予以评论。  相似文献   

7.
传记文学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通过文学化手段达到社会教育作用。传记文学形式多样,既有纸质图书传记,也有影视文学传记。这一文体具有信仰教育功能、励志教育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和警世教育功能。进入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在不断开放的社会背景下,要充分发挥传记文学的这些社会教育功能,将负面的东西转化为正能量。要采取多种途径对传记文学的教育功能加以强化,加强对传记作者和受众的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8年,众多传记文学研究者以丰富的史料和多元文化视角,探讨了一系列的重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中国传记研究、域外传记研究和传记理论研究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居正大传》作为朱东润先生的第一本传记作品,在创作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列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该文拟结合文本从理论准备、学者型创作风格、时代意识、文学笔法四个方面探讨《张居正大传》创作的成功经验,总结传记文学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茨威格的传记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茨威格因所受的教育和接受的影响等原因,形成了他特有的传记文学主张,其观点主要散见在其作品的“序言”、“前言”和文本中。他认为历史应该是人类进步的历史、文明的历史,而不应该是民族史、战争史。瞬间决定历史、细节决定成败。往往选择失败者或充满悲剧色彩但却保持着崇高精神的人物作传主。主张传记作者要坚持对材料“存疑态度”,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力求精炼。他十分重视传记文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