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再现已知长为2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在抛物线y=x2上滑动,求AB的中点M到x轴的距离的最小值及中点M的坐标.这是一道典型的抛物线的定长弦问题,下面笔者就这道题的解法及此类问题的一般结论谈点拙见,不当之处,望各位不吝赐教.二、问题解法分析1:考虑到线段AB是动态的,而点M到x轴的距离就是它的纵坐标,于是有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117页例2“:点M与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x+5=0的距离小1,求点M的轨迹方程.”这道题,看上去很简单,如果孤立静止地解答它,那么再好也不过是解决了一个问题.但是如果对其细心探究,可以发现这道题蕴涵着丰富的探究性学习的内容.1探究一题多解,串点成线解法一直接法求轨.由已知,点M属于集合P={M MF=x+5?1}.设点M的坐标为(x,y),则有(x?4)2+y2=x+5?1.若M在l左边,则M到F的距离必大于M到l的距离,即MF>x+5>x+5?1,不合题意.所以M只能在l右边,∴x>?5,故有(x?4)2+y2=(x+5)?1.化简得所求方程为:y2=16x.解法二定义法求轨.…  相似文献   

3.
作图题浅析     
作图题是中考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对于这类题,可以结合草图进行分析,尤其是比较复杂的作图题,在作图之前应细心分析,寻求较佳的解题途径.中学作图题大致分为三类: 一、交轨法作图例1 如图1,已知∠AOB和点M,求作点P,使点P到OA、OB的距离相等,并使PM=PO. 分析(1)点P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一定在  相似文献   

4.
题已知点A(1,0)和直线l:x=3,动点M到A的距离与到l的距离之和为4. (1)求M点的轨迹T. (2)过A作倾斜角为a的直线与T交于P、Q两点,设d=|PQ|,求d=f(a)的解析式. (第12届培训题78题) 解答见本刊2001年第1期27页,此处从略. 由题设及解答知轨迹为抛物线,A为抛物线的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使同学们有效地分析把握江苏高考中圆锥曲线题命题的趋势,笔者认真剖析了高考考试大纲中圆锥曲线的有关重点、热点,对04年至13年这十年中江苏高考试题中圆锥曲线题进行了初步统计及分析,以便于我们同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一、利用圆锥曲线定义例1(2005年)抛物线y=4x2上的一点M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的纵坐标是.分析根据点M到焦点的距离为1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可推断出M到准线距离也为1,  相似文献   

6.
圆锥曲线定义是推导圆锥曲线方程的依据,也足解题的方法.面对一个解析几何题首先要想:“可否用圆锥曲线定义?”由此,往往町以发现快捷的通道.例1 点M与点F(0,5)的距离比它到直线y+6=0的距离小1,求点M的轨迹方程.解由题意知,点M到点F(0,5)的距离与它到直线y+5=0的距离相等,故点M的轨迹为抛物线,焦点为(0,5),准线为直线y+5=0,其方程为x2=20y.  相似文献   

7.
在深圳中考中,二次函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最后一题中,二次函数经常作为压轴题出现.此类题一般有三问,而第一问一般是较为简单的类型题,如求点的坐标或抛物线解析式等,而较有难度的一般出现在第2,3问,下列将针对这类问题进行研究,只要将此类问题的原型攻破,遇到其变式类型题,也将迎刃而解.下列以一题多问的形式,对二次函数常见的部分压轴类型题进行策略研究.已知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M.压轴类型一:求线段和的最小值或线段差的最大值(1)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C的值最小?  相似文献   

8.
现行高中课本《平面解析几何》全一册(必修)P100第14题,即点M与点F(4,O)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5=0的距离小1,求点M的轨迹方程.该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相似文献   

9.
<正>1 缘起题目已知P是抛物线y~2=2x上的一个动点,M(-3,2) ,若F是抛物线的焦点,则的最小值是___.抛物线的最值问题常见于各种模考、高考甚至数学竞赛中,上面就是今年西安市高三联考的一道题.由于以往一般是求抛物线上点到焦点(或准线)的距离与到一定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而本题是求差的最小值,这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本文即是笔者对此类问题的探究,不妥之处,敬请指正.2 问题探究此类问题运用代数方法由于含有根式及绝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全国高考数学·文史类第21题,已知点P到两个定点M(-1,0),N(1,0)距离的比为2~(1/2),点N到直线PM的距离为1,求直线PN的方程.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联想越丰富,思路就越宽广,解题就越灵活、简便。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联想训练。本文就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从哪些方面去联想作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从概念性质上去联想 解一道题,概念、性质是首先需要联想的对象。 例1 点M与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 5=0的距离小1,求点M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12.
谁对谁错     
在学习数轴时。诗琪所在的学习小组因为一道题争论不休,我们也来凑凑热闹吧. 题目:数轴上M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N点到M点的距离为3,N点表示的数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1.知识要点 ①点M0到直线l的距离 设M0M⊥l ,且l的方向向量为a,M1为l上的一 点,并记M0到直线l的距离为d. 方法一: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公式可得距离d=|a×|Ma|1M0| 方法二:若已知垂线M0M上 的某一向量n,则距离d就是M1M0在n上的射影长 度,即d=|n×|Mn|1M0| ②点M到平面α的距离 设P是平面α内一点,n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则点M到平面α的距离 d=MN=|P|Mn·|n|. 证明:PM在n方向的射影的长度即M到平面α的 距离d. ∴d=|PM||cos |. 又cos…  相似文献   

14.
印琴红 《新高考》2011,(Z1):81-82
课本溯源(苏教版必修2第103页探究拓展第10题)已知点M(x,y)与两个定点O(0,0),A(3,0)的距离之比为12,那么点M的坐标应满足什么关系?经研究得到点M的轨迹是圆.推广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正数λ(λ≠1)的点的轨迹是圆.与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类似,我们把"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正数λ(λ≠1)的点的轨迹"叫做圆的第二定义.圆的第二定义在高考中已热考多年.在解题时,仔细分析题干条件,运用圆的第二定义切入求解,常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浙江高考(理)第21题:已知抛物线C1:x2=y,C2:x2+(y-4)2=1的圆心在点M.(Ⅰ)求点M到抛物线C1的准线的距离;(Ⅱ)已知点P是抛物线C1上一点(异于原点),过点P作圆C2的两条切线,交抛物线C1于A,B两点.若过M,P的直线垂直于AB,求直线l的方程.  相似文献   

16.
平面解析几何,学生普遍感到题型不难,但运算量较大,往往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实际上繁杂运算与没有找到恰当的解题思路有关,反映出数学思维量与质的薄弱.为此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求简意识,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海劣择优,以减少解几的运算量. 一、巧用轨迹定义例1 点M与点F(A,0)的距离比它的直线r+5=0的距离小1.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画出图形. (解几甲种本P.112第14题)  相似文献   

17.
《解析几何》第145页3题:点M(x,y)到两点M1、M2距离的比是一个正数m,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如果以M1、M2所在直线为z轴。线段M1M2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再令M1(-α,0)。M2(α.O)。当m≠1时,  相似文献   

18.
数学题探讨     
一(湖南教育学院冷岗松来稿) 题:写出经过点M_1(1,5),倾角为π/3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以动点M到M_1的距离l为参数)(高中数学课本第二册第199页第6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为:x=1 (1/2)ty=5 (3~(1/2)/2)t ①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在题设“以动点M到M_1的距离t为参数”的限制下,总有t≥0,因此相应地有x≥1,这时方程①只表示l上M_1上方的点组成的一条射线,并不是整个l,(如图),正确的答案应当是: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考中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是高频考点之一,题目灵活性、综合性较强,常常给学生造成困难,本文通过一题目多解介绍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供参考.问题:(2015年广东卷文第18题)如图1,△PDC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4,AB=6,BC=3,求点C到平面PAD的距离.一、辅助截面法分析:取DC中点M,连接PM,由PD=PC,得PM⊥DC,又平面PDC⊥面ABCD,易知PM⊥面ABCD,所以PM⊥AD,而AD⊥  相似文献   

20.
2010年高考四川卷第20题:已知定点A(-1,0),F(2,0),定直线l:x=1/2,不在x轴上的动点P与点F的距离是它到直线l的距离的2倍.设点P的轨迹为E,过点F的直线交E于B,C两点,直线AB、AC分别交直线l于点M,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