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函数的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许多貌合神离的问题,条件很相似,却又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若对题目理解不到位,就极易混淆,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具有这样特点的题目我们可称其为函数"姊妹题".下面列举几对函数"姊妹题"来说明,以供学习者参考.一、平移与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函数的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许多貌合神离的问题,条件很相似,却又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若对题目理解不到位,就极易混淆,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具有这样特点的题目我们可称其为函数"姊妹题".下面列举几对函数"姊妹题"来说明,以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函数的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许多貌合神离的问题,条件很相似,却又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若对题.目理解不到位,就极易混淆,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具有这样特点的题目我们可称其为函数"姊妹题".下面列举几对函数"姊妹题"来说明,以供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世禄 《广东教育》2005,(12):17-18
在函数的学习中,往往遇到一些题目,条件很相似,但是对其解答的方法上却存在质的差异.若能将其对比处理,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这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下面列举几对函数的“姊妹题”.  相似文献   

5.
平面几何中线段与角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线段的中点与角平分线又是它们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关的题目亦有其相似之处,这些题目之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姊妹题. 姊妹题类型相似,但相关知识又稍有差异.它与原题相关,可又不是对原题的简单重复,是在原题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按命题要素分类,数学命题一般可根据思维形式分成"假设""推理""判断"三个部分.一道数学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假设,则为条件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推理,则为策略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判断,则为结论开放题;有的问题只给出一定的情境,其条件、解题策略与结论都要求主体在情境中自行设定与寻找,这类题目可称为综合开放题.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时常感觉到学生对某一问题掌握得不够好 ,想互找一些相关的题目来加强一下 .但这些题目通常并不好找 ,花了很多时间 ,查了很多资料 ,所得并不尽如人意 .如果我们自己会设计多好啊 !本文拟就变式题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 .1 设计变式题的目的根据唯物辩证法 ,人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 ,再从一般到特殊 ,呈螺旋形上升 .我们设计变式题的根本目的 ,不外乎针对学生认识发展的各个阶段 ,提供恰当的材料 ,以引导和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 .2 变式题的类型及各类型的任务和设计办法2 1 姊妹型姊妹型变式题的任务是…  相似文献   

8.
1题目再现(2012年天津中考题)已知AB与⊙O相切于点C,OA=OB,OA、OB与⊙O分别交于点D、E.(1)如图1,若⊙O的直径为8,AB=10,求OA的长(结果保留根号);(2)如图2,连接CD、CE,若四边形ODCE是菱形,求ODOA的值.图1图22试题背景此题第(1)问源于人教版课本九年级上册,将第121页"复习题24"第4题的几何图形稍加变式,题目的条件和所求部分都未改变,而改变后的几何图形实际是第95页"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的例1的图形.这样的题目设置,一方面,"基本图形"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消除了同学们因考试而产生的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9.
补充题是指题目中或缺条件 ,或缺结论 ,让考生去补充的一类题 .在 2 0 0 1年全国各地中考题中 ,补充题可谓一道新景观 .这类题能激活考生的思维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现选几例予以说明 ,供读者赏析 .1 补充条件题目中的矩形框部分是一段被墨水染污的无法辨认的文字 .( 1 )根据现有的信息 ,你能否求出题目中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若能 ,写出求解过程 ,若不能 ,说明理由 ;( 2 )请你根据已有的信息 ,在原题中的矩形框内 ,填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把原题补充完整 .( 2 0 0 1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题 )解 :( 1 )∵二次函数 y =ax2 +bx +c的图…  相似文献   

10.
中考前的习题讲解有别于平时的习题讲解,不可就题论题,避免思路单一,思维定势.因此需通过一些题目的变式,拓宽学生的思路、抓住问题的本质,通过一些注意点的提醒,给学生以警示和提醒.一、认真读题,防止主观臆断例1(2012天门)小明和小刚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每一局游戏双方各自随机  相似文献   

11.
正物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物理题目涉及知识点多.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有的题目由于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或已知条件隐含等原因,造成学生读不懂题,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题目看似简单,却易受表面假象的迷惑,得不到正确结果,此类题常常被称之为难题.在这些题目当中往往又潜伏着一些关键的词语,如:"缓慢"、"即将"、"至少"、"恰能"、"最大"等等,若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分析其所提供  相似文献   

12.
三角题的常规解题思路是恒等变形,若能根据题目特点,因题而宜地构造模型,常使解题思路突破常规,从而简捷、精巧地解决问题. 一、构造"函数模型"例1 已知x、y∈[-π/3,π/3],t∈R,且求cos(x 2y)的值.解:由已知两式消去t得:  相似文献   

13.
正规律探索型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题干所提供的若干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发现题目所蕴含的数字或图形的本质规律与特征的一类探索性问题.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类题目一般作为"小压轴题"出现在选择、填空  相似文献   

14.
在平时教学中,若能对课本习题充分利用并深入挖掘其数学本质,则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以湘教版数学选修2-1第97页第24题为例阐述之.题目设  相似文献   

15.
宋庆 《高中生之友》2011,(21):25-27
2011年高考数学江西卷文科第17题和理科第17题是一对"比翼齐飞"的三角姊妹题,题目小巧玲珑,解答灵活多变,是考查考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好题。文科第17题: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已知3acosA=ccosB+bcosC。(1)求cosA的值;  相似文献   

16.
题目若(1-tanα)/(1+tanα)=2,则1/cos2α+tan2α=.本题为《2013福建省课标课程高考总复习二轮用书—学海舵手·数学(理科)》P17实战演练第8题,这是一道很普通的三角函数"给值求值"题,复习时极易被师生所忽视,本文拟通过对该题所进行的研究,剖析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说题"是一种教学教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途径,是教师的一种深层次备课后的展示.在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若能开展"说题"活动,则有利于营造教研气氛,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就2011年高考福建卷理科第15题作如下"说题",供同行参考.题目设V是全体平面向量构成的集合.若映射f:V→R满足:对任意向量a=(x1,y1)∈V,b=(x2,y2)∈V,以及任意λ∈R,均  相似文献   

18.
<正>实行新课程以来,将导数内容与传统内容中解证不等式、方程根的分布、参数的范围等问题结合,是新高考命题的丰富宝藏.这类题普遍难度较大,综合性强,内容新,另一方面作为这类题本身难度大,所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高,较多的学生心理上畏难早有,于是对这类题的教学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以为,如何把题目化"整"为"零",化综合为基础,最终使学生领悟题目的本质是把这类题化"难"为"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题目数列{a_n}中,a_1=1/2,a_n=1/2 a_(n-1)(n≥2),求数列{a_n}的通项公式。这是一道求等比数列通项的典型习题,在教学中若仅停留在解答完此题的基础上,确有鼠目寸光之嫌,若能以该题的解答为药引,引导学生对该题加以变形、总结、应用,则有登泰而小天下之感。本文就此题的"发扬光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每次物理考试后,总会有不少同学因为一时的疏忽而丢了许多冤枉分,为此怨声载道.简单的题做错实在很冤,要避免犯这种低级错误,除了要分外仔细外,还要从概念入手,把握关键词的理解,纵观全局,分析透彻.在力学题中.有的题目看似相同.其实不然;有的题目综合性强或已知条件被隐含等原因,导致看不懂或做错,而同学往往没有重视这些题中潜伏着的一些关键词,如"缓慢"、"即将"、"至少"、"恰能"等,若能抓住关键词,分析其隐含的条件,就能迎刃而解,下面举几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