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开学初,我们组制订的教研组活动计划中,这半学期,我们组的活动主要是围绕"如何构建高效快乐课堂"进行,从开学初我们教研组就稳步地展开教研活动,第一次教研活动是我和高老师的先行课"角的分类",这一次教研活动,我们是按照"集体备课"高老师讲一轮先行课"低中年级的老师听课,评课—由我讲二轮先行课—评课"这样的过程进行的,在这一次集体备课中,我体会很深,我觉得教研活动就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做。一、教研活动要发挥所有参加老师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  相似文献   

2.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单位,校本教研只有真实地发生并扎根在教研组,才能有效地开展。这里有一个河南省郑州市纬三路小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的案例。一、初上《秋游》——发现问题2004年9月14日,崔丽芳老师上了《秋游》一课。崔老师是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她素质好,充  相似文献   

3.
一、课例背景2 0 0 1年 1 0月 1 2日上午 ,中学骨干教师西安市培训班的学员在西安市长安一中进行课堂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内容之一是由培训班的史利飞老师上一节教研课 ,课题是《幂函数》(第二节 ) ,每节课 4 0分钟 .由于上课前突然停电及上课班级临时改为竞赛实验班 ,使原来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及为普通班上课的计划被打乱 .为了不影响教研活动 ,在与周益平、张可等老师紧急商量、修改计划后 ,史利飞老师开始上课 .二、课堂实录 (T代表老师 ,S代表学生 )T :上一节课通过对函数y =x2 ,y =x3 ,y =x13 和y =x12 图象的观察 ,我们总结出…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教研?相信中小学教师大多不陌生。但教研的真正内涵是什么?这问题似乎也不太容易说清楚。通常中小学老师可能将教研理解为集体备课、听评课、说课磨课、在线研讨等具体形式,这当然是对的。但要真正理解教研的内涵,仅仅从教研的形式上来理解是不够。首先来回顾一下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制度的历史发展与建立过程。普遍存在于我国基础教育系统中的教研制度可以说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中国特色,无论从各级教研机构之  相似文献   

5.
这学期,受教研组的委托,我在本班上了一节教研课。这节既平凡又不平凡的教研课,令我感触颇深,我真想把今后的每一节课都像教研课那样认真上好。我知道自己所上班级学生的底子,这个班的学生纪律较差,有好几个学生上课总不专心。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有时候甚至出现冷场。对这样的班级,平时教学都难把握,何况现在要搞什么“探究教学”的教研课呢?我真担心上不好,被别人耻笑。既然担心,就要用心去做好。经过好几天的忙碌,选课题、上图书室找资料、写教案、制作电脑课件、准备形象教学工具、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制作学习用具…  相似文献   

6.
只重视具体教材、教法的认识,而忽视教学观念的建立,这在小学教研活动中非常普遍。自然,具体的教材、教法应该认识,也值得认识。但若一个教师、一所学校的教研工作仅停留在这里,其教学活动则很难有大的突破。有的学校长期以来只研究具体的教材教法,虽然个个星期都组织了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时,老师们也都很认真,但往往是研究了甲课,而不知道乙课如何办;甲课教学出现韵问题,往往在丙课教学中又出现;学习了一种方法,则堂堂课使用,  相似文献   

7.
许茂春 《考试周刊》2013,(27):169-169
<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曾说:"不上课,那他就不是老师;不搞科研,那他就不是好老师。"搞教研,是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要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有所展现,获得职业成就感,必须搞教研。一、什么是教研当前,教研在基层一线教师中开展的情况不是很好,谈  相似文献   

8.
汪国良 《江苏教育》2006,(1A):26-27
真实的声音:“我才五十二岁” 在一次区级校本教研研讨活动中,我校52岁的吴树芳老师主动地承担一堂研讨课,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吴老师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上教研课.虽然听课对象是教研组内非常熟悉的老师.但向来都是老师们害怕的事.原因是大家都担心自己的课万一没上好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校数学组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以课堂为素材.围绕主题展开交流.淡化对课好坏的评价.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下面是一次以“‘线’与‘块’的对立统一”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实录。  相似文献   

10.
当网络教研悄然兴起的时候,我们太谷县明星镇中心校也开始了懵懂而欣喜的尝试。明星中心校下辖五所分散的小学,每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集中教师成了最大的问题。老师们耽误了课,要骑自行车急匆匆地赶到另一所小学,稍稍一喘息就马上开始活动,这样影响了教研效果不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们教研的心态。正当我们苦于不知如何走出困境之际,恰逢网络教研这种新的教研方式蓬勃兴起,我们的眼前随之一亮:现在  相似文献   

11.
实施课改以来每年学校都举行语文教学活动。每一次的教研课,课堂气氛都很热闹,但听课的老师总感觉有点不实在,总感觉在热闹的背后“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是为活动而活动的教学,对于此,作为基层一线的教师,更多的认知便是如何让语文教研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2.
正上课、评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也是锤炼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样的教研形式,不一定能调动全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和行动。因为通常的情况是:上课是执教老师的事,评课的老师只是谈粗浅的感受,没有深入的思考。这样的校本教研,仅仅流于活动形式,没有真正的合作、探究,更没有智慧火花的碰撞。老师们在活动中费时却不高效。要打造真正高效的校本教研形式,"一课多轮"是我们进行专题研究的有效方法。为求得日常"课堂教学最优  相似文献   

13.
王济洪 《今日教育》2007,(1S):41-41
不久前.在听了片区的几堂新课标展示课.并有章参与了教研活动后.我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上课老师有太多的“鸳鸯绣取从君看”的做秀成分.至于后面的教研.时间短不说.几乎没有从课堂的教学情况出发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分片教研——一种新型的研究方式,它立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把区内各学校分成若干片,分片制定教研方案,选定研究主题,各学校在所在片的教研组集体备课,由薄弱学校上研讨课,优势学校上观摩课。课后,教师写反思,学校写总结。这样安排既便于研究,又便于实施,老师们通过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在有限的时间里分享各校校本教研经验:分片教研既拉近了各学校之间的距离,又将集体教研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5.
教研,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校来说,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可自然之中也有“不自然”。学校教研过程中的一些“不自然”现象被称为“教研流行病”,加上学校教研的种种难处,使我们的教研还没有进入一个健康高效的良性循环。学校教研怎样兴利除弊,革故鼎新?我们在长沙市的一些教研单位和学校进行了采访。学校教研“流行病”种种一曰“时装表演”。一堂公开课,老师准备了又准备,教案在大家的评说下已作了无数次修改,预演也进行了几次,在本班上过了,在同年级的其他班也上过了,然后,以近乎“完美”的姿态,推到了学区,又被推到了县、市,并终于拿到了…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数学教师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平台之一,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改变只参不研的被动状态。我们推出了一种深度课例教研模式:课例展示→互动问课→行家剖课→辩课交流。该教研方式着眼于主动参与、多向交流、充分互动、深度研讨等,旨在通过主题化的小口子课例深度开展教研活动,从过程和结果上促进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国敏 《成才之路》2013,(17):44-44
现在的教研活动越搞越密集,老师们却发现获得的启迪越来越少,原因何在?皆因"教研活动作秀"之故。教研作秀的理由也很简单,缘于主管部门的面子、承担教研任务老师的需求。这样的做法确实不可取。教研作秀的表现有好几种,典型的是教研作假。  相似文献   

18.
结合《全国校本教研活动策略研讨会》在海勃湾区的召开,区属中学联片校本教研活动于9月15日下午在一通厂学校进行。参加这次活动的除了海勃湾区23位数学老师.还有来自全国校本教研会议上的30位外地老师。按活动的安排.先听了一通厂学校苏永禄老师的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数轴》一课。  相似文献   

19.
联片教研是将本地的学校分片组成学科教研组,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校本教研形式,它是解决因学校规模小不便于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开展联片教研不仅可以使教师走出校门,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一起同备一课书、同讲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共同探讨教学,解决具体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2014年秋,我校针对规模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少,开展教研活动难的实际,因地制宜地组织构建了联片教研网络,扎实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研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公开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忻州市第十二中学尝试在公开课中实行的“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论课”五步骤教研活动,力求在五步骤的每个环节中进行创新操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老师的教学理念在公开课中升华,教研能力在公开课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公开课中产生.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