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所谓“幼儿绘画册”,是指教师把孩子的绘画作品装订成册,其间加入教师的指导语,使之既成为孩子的珍藏品,又成为家长指导孩子绘画的手册。幼儿绘画册可两季度装订一册。教师的指导语主要由对孩子在园绘画情况的介绍和对家长的指导构成。基于绘画册的幼儿绘画家教指导是一种深入具体的家园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2.
讨论情景: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得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得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也会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自信,他对绘画就有了兴趣,  相似文献   

3.
尤燕芳 《考试周刊》2010,(36):235-236
绘画似乎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从幼儿拿起笔随意涂鸦就开始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孩子不那么喜欢动手了,有的孩子画得总是那些,这些孩子在绘画时是不是愉快、自愿的,情感是否积极主动?这就更需要老师作积极正确的指导,下面我谈谈在指导幼儿绘画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康燕玲 《考试周刊》2010,(6):237-237
绘画似乎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从幼时拿起笔进行随意涂鸦就开始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孩子不那么喜欢动手了,有的孩子画的总是那些,这些孩子在绘画时是不是愉快、自愿的.情感是否积极主动?这就需要教师作积极正确的指导。下面我谈谈在指导幼儿绘画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卜卫 《家庭教育》2002,(1):22-23
许多家长对如何指导孩子使用媒介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却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媒介。在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嘉宾,她就是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我们杂志的新朋友卜卫老师。卜卫老师从本期起在“校园内外”栏目和家长朋友们谈具体的指导方法。这一期先谈媒介对孩子的影响,让家长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媒介兴趣,从而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媒介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讨论情景(2015年第1期):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的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的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我们也会以鼓励为主。  相似文献   

7.
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是社会进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这也是教育者应该注意到的一个问题。从这一角度切入,剖析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就会发现问题家庭的背后主要原因是家长情绪的存在。情绪管理将是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的新课题,每一个家庭教育指导者必须充分认识并积极付诸行动。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帮助随迁子女家长提升情绪的管理能力,转变观念,从关注孩子的行为到关注孩子的心灵,不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掌握情绪控制的方法,和孩子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8.
常常听到一些父母这样说:“越来越不知道这孩子在想什么,你问他,他也懒得告诉你。”实际上,孩子并不愿意封闭自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家长不正确的交流方式阻碍了孩子与自己的沟通。 父母与孩子能否沟通,取决于家长的态度是否正确。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家长,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反之,若一开口便是  相似文献   

9.
正当孩子发生冲突时,很多家长把精力放在解决冲突这件事上,往往忽略了事情的本质,也没有利用好时机教育孩子。每个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每次带孩子出去参加活动,都免不了发生孩子为了争抢玩具争吵,甚至动手的事情。家长面对这种情况有时觉得手足无措,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管一下就行了;如果是别人的孩子错了,直接去管又不合适。有的时候,家长之间聊天,根本没注意到事情的来龙去脉,每个孩子都是站  相似文献   

10.
孩子上了小学,家长也就比以前忙碌,除了孩子中午要回家吃饭,要送接孩子过马路外,还多出一个陪伴孩子学习的问题。晚饭后往往是家长陪着孩子做作业,星期六陪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学琴学画、学舞蹈……至于生活料理,更是无微不至。孩子刚上一年级,对正规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内心充满紧张、惊疑,这个时候,家长的陪伴是必要的。但是陪伴孩子要讲究科学,家长要弄明白:陪伴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陪伴孩子才正确?陪伴孩子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最终不用陪伴,能独立、自信地学习。也就是说,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指导孩子逐步学会怎样独立地完成学习任…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写明:“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负担教育幼儿的任务。”教师应该积极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重视陪伴孩子进行早期阅读,并且指导家长正确的陪伴孩子进行早期阅读的方式。本文作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以“指导家长投其所好,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指导家长养成正确的陪伴阅读习惯,丰富孩子的情感”和“开设交流平台,加深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新规程下如何指导家长陪伴孩子早期阅读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超市作为生活中重要的社区场所之一,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助于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然而,生活中很多家长在购物时觉得孩子年龄小,带孩子购物不方便,就尽可能不带孩子去超市;还有些家长即使带孩子到超市购物,也只是将注意力放在购物上,没有注意到超市中丰富的教育资源,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加拿大在超市资源的运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中”,其家长在带孩子购物方面也颇有心得。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加拿大的家长是如何带孩子购物的。  相似文献   

13.
家长:家长大概都记得孩子最初上幼儿园时那张满是泪水的小脸,也注意到一段时间后,小家伙在幼儿园竟然乐而忘返。这以后,家长们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快乐,是否吃得好睡得好,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等等。总之,让孩子在幼儿园愉快地生活是家长的最大愿望。老师:我们理解家长的愿望,也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我们从家长那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一点零花钱是很平常的事。但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手头有了零花钱,会由着性子花,容易养成出手阔绰、攀比、图虚荣的坏习惯。我认为,问题不是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孩子不会合理地使用手中的零花钱,除了与孩子生活鉴别能力不高有关外,主要还是源自一些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方式的错误、目的的模糊,以及没有正确指导孩子该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现在有的家长给孩子零花钱,是把它作为对孩子的一  相似文献   

15.
问:我的女儿不太合群,喜欢一个人玩,一个人看书。有次班级搞了个晚会,也邀请家长参加。我发现在活动中,很多孩子都活泼开朗,大胆表演节目,争着做游戏,可我的孩子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拿着一本书看,一点也不参与。我说了她几次都不见效,我该怎么办呢? 答:如今孩子不合群的问题已成为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不少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认为这是孩子“乖”的表现,可等孩子进了初中、高中,却不免有些着急:孩子不合群,不愿与人打交道,以后踏上社会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常听小班老师说孩子不爱画画,有些孩子一参与绘画活动就哭。为此,我们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幼儿对初入园的不适应、家长对幼儿涂鸦的不理解这两个原因外,教师组织的集体绘画活动也是挫伤有些幼儿自信心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①忽略幼儿年龄、绘画基础的差异,出现  相似文献   

17.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绘画作品和参考书上一样,就认为是好的作品。其实不然,这样的作品是一味模仿出来的,如果孩子长期是照葫芦画瓢,一旦没有了葫芦,孩子可能就画不出来了。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长期模仿会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孩子在进行绘画时,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  相似文献   

18.
儿童的绘画与成人的不一样。作为教师不能沿袭传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儿童绘画,以成人的标准教给儿童成人的画法,而应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保护孩子的天性,使儿童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只有正确指导儿童绘画,儿童的绘画潜能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三四岁的孩子本能地喜欢在一切能涂鸦的地方涂鸦,在他们心中这种涂鸦的行为不是画画,而是一种喜欢的动作或游戏,也可以把这种行动称之为表达。大人看到孩子经常作画,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很有天赋,认为在专业老师那里学画画,有了同班同学的相互学习及老师的指导,在画室浓厚的绘画氛围下,孩子的绘画水平会进步得很快。同时家长也会观察孩子自己在家画画的情况,有时候家长会反映这样的问题:回家给孩子找来笔和纸,希望他能把学校里学的东西再画一遍,这时候往往会发现一个糟糕的问题,孩子在学校画得很好很漂亮,在家里却画不出来甚至不愿意画。部分家长因此担心孩子是否真的“学到”。关于上述现象,本文将深入探析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20.
《山东教育》2011,(7):124-127
绘画是最感性的心智记录 我本人由于绘画的背景,常常被有孩子的朋友问及绘画的事情。孩子画的“像”与“不像”一直是家长们焦虑的核心。无数有天分的孩子就是在这一标准下,受到或正受到毁灭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