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蔡和森作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自始至终地参与了我党对国共合作大政方针的制定。他以反对与国民党合作 ,到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并以《向导》为阵地 ,发表了一系列宣传国共合作的文章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共合作的理论原则 ,不仅丰富了其统战思想 ,而且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促成和巩固第一次国共合作 ,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先后两次建立了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这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正在“堕落中死亡”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的血液,改造成了以反帝反封建为纲领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重新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这次国共合作,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借助国民党的力量和政治影响,得以在广东为中心的一些  相似文献   

3.
1921年1月,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从酝酿到形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为此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在1921年7月到1924年1月近两年半的时间里,我党为迅速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在政策和策略上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4.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第一个革命高潮。在这次国共合作中,李大钊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他是促成国共合作的“主角”,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曾拥有最高和最广泛的权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同样与他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是合作破裂主观原因中的主导因素。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在理论与实践上指导的失误直接影响了当时的中共领导人犯右倾错误,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未能进行有力回击、坚决斗争,致使国民党右派分裂国共合作的阴谋*得逞,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  相似文献   

6.
《湘南学院学报》2019,(1):35-39
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达成了第一次合作,促进了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然而,1927年原本积极联合苏俄、共产党的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却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分析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政治立场和思想转变的原因,对进一步了解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以及加深对蒋介石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关系,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打败了北洋军阀,将革命势力推进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向导》周刊,为促进、发展和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共合作建立之初,《向导》周刊为推动国民党改组,促成国共合作建立,做了大量促进工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国民革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动了北伐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安徽地区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遵照中央指示积极行动,在成立地方党部、组织武装暴动和工人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比于国民党组织的迅猛发展,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建设未能及时跟进。在反动势力背叛革命以后,共产党认真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开启了土地革命的历史新征程。  相似文献   

9.
陈潭秋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宣传家,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参与了我党对于国共合作大政方针的制定。从主张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到积极支持建立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以及为了巩固统一战线而坚决地反对国民党右派,在这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这期间他亲自参与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发表了一系列宣传国共合作的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共合作的理论原则。这对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成国共合作,进而推动革命进程的发展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中,作为合作主体的中国国民党,从合作伊始到分裂之前,始终存在着对中国共产党的限制策略,这个策略在实质上反映了国民党巩固和加强自身对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基本意图.研究国民党限共策略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对于深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两党关系的认识,将有重要的价值.国民党的限共策略起始于孙中山决定联俄容共战略决策之时,伴随着国共合作的形成而确立.因此,孙中山时期是限共策略的确立时期.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在陈炯明叛变之后,痛下决心转变革命策略,决定对外联俄,以争取国际援助,对内改组国民党,以强化国民党的自身建设,使其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无论联俄还是国民党的改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在这一基本目的支配下实行国共合作,就必然采取对共产党既联合又限制的双重策略.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promotes people-focused, in other words, HKM (humanistic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In the theoretical part of this paper, HKM perspective is being elaborated. In the empirical part of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KM (knowledge management) holders as KM factor is assessed. Precisely, the quality of 5 areas (KM infrastructure, KM holder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easuring KM) which are important for KM success was evaluated in order to position people factor in Croatia. Therefore, Croatian organizations and Croatian employees were asked about their KM practice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its quality.  相似文献   

12.
党的先进性与党员的先进性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上的与时俱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关键是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3.
知识管理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网络教育资源多以提供基本信息为主,尚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不利于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管理,迫切需要引入知识管理的思想和技术对网络教育资源实施管理,从而实现对网络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提升,实现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飞跃。本文从知识管理角度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的分析,提出党内和谐能够促进社会和谐。通过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解决党内不和谐因素,最终达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党支部建设是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领导重视,加强指导,不断完善制度;要确立地位,明确职责,强化支部作用;要优化设置,选好书记,建立健全支委会;要围绕中心,寻求结合点,不断拓宽支部工作渗透面;要搞好支部目标管理,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出发,论述了党章要真正发挥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党员的党章意识的确立与强化。文章认为党章意识是党员意识的一种,居于首要地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章意识是在组织影响、教育熏陶和个人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这是党员党章意识养成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的分析,提出党内和谐能够促进社会和谐。通过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解决党内不和谐因素,最终达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的征途上,面对国际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对我国改革开放、深化改革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面对经济成分、就业形式、生活方式、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共产党人能否始终永葆先进性,成为两个“先锋队“,关系到党能否走在时代前列,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当今大学生中还有多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1世纪的大学生对共产党的信任度和归属程度有多高,可以从大学生“入党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党建科学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理解而提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全球实践观。这个实践观反映了当下中国的社会价值。制度建设是党建科学化的重要内容,而党内法规建设和实施又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