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功能对题为"Chinese calm in face of flu"的新闻报道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有利于探索积极话语分析的方法。对新闻中的及物性、人际语法隐喻、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语篇的语境等进行分析,证明功能语法是积极话语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语篇分析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系统功能语法对及物性理论的研究为语篇分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从过程类型选择和小句的及物性两个方面对一则BBC广播新闻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揭示广播新闻语篇在过程类型分布上的规律性及其语类特点。  相似文献   

3.
西方主流媒体在传播新闻的同时,也传播着西方的意识形态。特定的意识形态通过新闻语篇的语言结构隐合在语言外衣之下。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篇分析离不开社会文化语境,其及物性分析成为新闻语篇意识形态分析的有力工具。路透社关于西藏报道的及物性分析表明,表面客观的语言结构下隐含了西方媒体抨击中国政治制度、宗教政策、人权状况,企图诋毁中国、分裂中国的意识形态倾向,清楚地表明了西方媒体的意识形态本质。  相似文献   

4.
孙琦 《德州学院学报》2014,(1):53-56,67
在及物性系统下,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中国日报(ChinaDaily)4篇关于钓鱼岛的新闻标题、词汇选择和语篇中的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及关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其语言选择、表达方式受其代表的立场观点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应意识到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培养批评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5.
采用FairE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工具,对“9.11”事件后《中国日报》的6篇新闻报道进行了新闻标题的及物性分析、文本小句的主位结构分析和新闻媒体及背景的解读,揭示了如何通过批评阅读把握新闻报道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培养读者的批判眼光。  相似文献   

6.
陈石磊 《培训与研究》2009,26(4):27-29,35
本文以批评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方法,从及物性、情态、引语、分类等方面对中俄英美格五国主流媒体中关于俄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新闻报道进行批评性分析,揭示出新闻所反映的意识形态和立场差异。读者应批判地从媒体中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7.
批评话语分析(CDA)的方法论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理论基础上。从词汇选择、及物性、情态、图象使用等方面对两则在线新闻进行的对比性分析上看,新闻语篇中作者使用的不同话语形式隐含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从而影响读者对新闻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从英语语篇的词汇分类、预设、及物性等角度对《纽约时报》中一则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批评性的语篇分析,试图揭示新闻语篇背后所隐含的不同社会性质的意识形态意义,突显文化对新闻语篇的重要影响,以提高学习者辨析语言形态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9.
Transitivity system is the core part of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which aims to expo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ideology.This thesis uses comparative methods to analyze the news discourses of 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The study notices that the coverage of news discourses in The New York Times is not as neutral as that in China Daily.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itivity,on the one hand,it prov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ransitivity to news discourse analysis.On the other hand,the present study trie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language and a critical reading method,which helps to raise readers’ awareness of ideology.  相似文献   

10.
批评性语篇以大众语篇为其主要分析对象,试图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从分类、及物性、转换等方面对同一事件的两则不同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两家媒体是如何操纵语言资源来引导人们对于事件的不同解读,从而树立读者解读新闻语篇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以及物性为工具,运用批评的方法对比分析《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的两篇新闻报道,揭示《纽约时报》的话语是如何被美国意识形态所左右的。  相似文献   

12.
以系统功能语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例,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视角在分类、及物性、情态和转换等方面对美英主流报刊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揭示了新闻标题反映西方主流媒体的意识形态以及客观报道的相对性,指出受众在解读外媒新闻标题时应注意培养批评性语言意识,把握媒体的思想政治意图.  相似文献   

13.
语境决定语类以及它的语篇的语言特征,因此语类可以根据语篇的组篇和功能结构来区分。以功能语法理论为框架,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从及物系统、组篇和功能结构、用词特点、时态几方面对告别演说和讣告这两种语类的语篇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可以较全面地说明语境与语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功能文体学的视角,以《喧嚣与骚动》中的三个语篇选段为例,分析语篇的及物性过程,主要从过程和参与者两方面入手,揭示了进行及物性过程分析是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和人物身份建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加速了语言的全球化过程,中国英语学习主要在课堂进行,外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采用韩礼德的及物性分析,对英语面试新闻语篇与学生模拟英语面试语篇进行物质过程分析,揭示中国学生构建的面试者与应聘者角色与说英语的西方国家推崇的角色之间的差距,从而为中国学生在未来的英语面试中取得成功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运用及物性系统分析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从而揭示及物性分析如何帮助理解和探索小说的深层主题意义,进一步印证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分析中的运用价值,从而证明系统功能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套不同的分析理论与方法,为我们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评述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及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分析方法,通过对一篇作文进行及物性及情态分析揭示及物性及情态使用对写作意图表达的作用,以期给英语写作能力培养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为批评语言学的一种分析工具,及物性系统在对语言背后所隐藏真相的揭示上非常有效.体育类新闻与意识形态及权力间关系的紧密度远不及政治性和社会性新闻,但通过及物性分析能够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因此,外语学习者要增强批评性语言意识,提高批评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与其他语篇相同,政治新闻话语也暗含着不同程度的情态责任。基于此,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语料的情态取向和量值,总结了说话者在不同情况下所承担的不同程度情态责任的实现方式及产生动机。研究发现,政治新闻中情态责任的动机有六种,分别是礼貌策略、自我保护、声明立场、社会地位、新闻的客观性与可信度以及讽刺宣传。  相似文献   

20.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对2013年2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的"光屁股小男孩抢镜李克强"的新闻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分析重点包括:语料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语料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其目的是揭示电视新闻是如何通过镜头画面在动态多模态语篇中构建意义以及多模态解读对理解新闻事件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也证明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系统的、全面的、可行的解读动态多模态语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