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作家刘恒敢于从别人的老路上,勇于探索,踏出一条新径,着力开拓人的内心世界,艺术地再现人类心灵的恒定性、错综性和奇特性、变异性,在读者的情感中激起波澜,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效果。他的小说《伏羲伏羲》就是这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六六小说《蜗居》以“房”为题,叙述了一个房价飙升时期发生在一对姐妹之间的故事。改编自小说的同名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对《蜗居》进行分析,客观地解读作品中折射出来的人本性和物性、异化的爱情,探讨作品的文学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亚婷 《文教资料》2014,(36):127-130
从文学改编到电影向来是电影创作中的一大难题,而同时将文学作品搬上大荧幕又是许多导演乐此不疲的事。因而,如何实现这"惊险的一跃"是创作者们都在积极探索的事。而张艺谋改编自余华《活着》的同名电影可以说在这"惊险的一跃"做出了优美的姿势,本文将从大众化与个性化两个方面来对电影《活着》的改编进行解读,以期为影视文学改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小说《高兴》成功改编为电影《高兴》,是2009年初比较重要的文学和文化事件。影片改编自贾平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进城拓荒的农民刘高兴和五富在大都市生存的故事。导演阿甘一改小说中的沉重悲凉,将该片定位于大众喜剧的模式,集方言和歌舞于一身,通过借鉴国外最新的后现代喜剧拍摄技巧,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剧手法和氛围来完成彻底的大众娱乐。电影《高兴》的成功改编是遵循了文学与传媒共通的艺术规律的结果,也是文学和传媒互补的产物。《高兴》电影被大多数人认可,在商业和文化上实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5.
返老还童     
这部改编自F·斯科特·菲斯杰拉德的同名小说的电影《返老还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命倒置叙述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故事选取特定的女性视角,着重叙述金陵14个风尘女子在教堂避难的遭遇。影片在设置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后,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从而反映出崇高的人道主义。本文尝试运用传统叙事学基本理论对电影叙事进行分析,并与同名小说叙事相比较,以揭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叙事特征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17,(5):82-87
文学作品与影视一直有着密切联系,在现代的传媒社会中,影视与文学作品的关系相比之前更为密切,影视改编对文学的发展究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也是一直为研究者所探究的问题。根据毕飞宇小说《推拿》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娄烨对小说人物与情节作了适当的删减与整合,使其更符合电影的表达方式;电影依然延续了小说爱情与尊严的主题,表现了对底层社会的关注。为了表现盲人世界的故事,电影创造性地使用了"盲视觉"与声音优先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8.
近日“春申原创文学奖”在上海颁奖,共揭晓了6个奖项:金仁顺的短篇小说《彼此》获2007年度最佳小说奖;熊召政的《去明朝看风景》获2007年度最佳文学著作奖(非小说类);《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获首届文学编辑成就奖;兰晓龙的《士兵突击》获最佳影视原创文学剧本奖;《茉莉花开》原著小说《妇女生活》的作者苏童,获最佳影视原创文学奖;  相似文献   

9.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意识流小说《酒徒》,以主人公老刘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为主体,用诗化的语言传神的塑造了一个被金钱社会无情吞噬的中年文人形象。改编自小说的同名电影以字幕和旁白的方式表现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导演在忠于原著的主旨下对小说的主要情节基本照搬,拍摄手法中规中矩,若无主要角色的出彩表演,电影《酒徒》只能称作一部过于忠实小说的平庸之作。  相似文献   

10.
当今华语电影市场下,出现改编文学作品的热潮.中法合拍影片《狼图腾》,改编自姜戎的同名小说,通过比较《狼图腾》原著及改编电影,分析电影叙事手法,和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以期让观众和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作品和改编电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满足精神需求还是新鲜感? 国内有不少"第五代导演"是文学改编电影的受益者,他们往往和原著作者有着相同的历史记忆,都在伤痕文学、乡土文学里表达着对时代的关注和共鸣,并借此实现了电影艺术上的成就.比如,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的《红高粱》让张艺谋在国际影坛一战成名;改编自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的《甲方乙方》,让当时饱受票房困...  相似文献   

12.
张旭 《初中生》2009,(9):73-73
影片简介: 《闪闪的红星》是中国电影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该片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一个农村少年如何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30年间,陪伴着数代中国人一起成长。影片中的同名主题曲更是被传唱至今。  相似文献   

13.
张焱 《文教资料》2014,(36):136-138
2007年上映的英国电影《赎罪》改编自伊恩﹒麦克尤恩的同名小说,导演乔﹒怀特以他独特的领悟和别出心裁,将他最感兴趣的"人的面孔"与"人的情感"技巧性地表现出来,打破了传统影片擅长讲故事、调动观众抽象思维能力去破解影片意义与价值的格局,从而也给读者提供了一种自由感受的向度。本文试图通过电影与小说文本的对比来探究电影对小说的改编。  相似文献   

14.
说到《为奴十二年》,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2014年第86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该片由英国黑人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执导,改编自所罗门·诺瑟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为奴十二年》,讲述的是所罗门个人的真实经历。该书整体向我们流露出的反暴力争取人权的精神使我们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15.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致我们终将白云的青春》上映。  相似文献   

16.
崔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4,(4):112-113,117
当代影视媒体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愈加密切。文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借由与电影改编的比较研究中获得。以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与由它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比较研究影片与小说在人物形象、象征意象和情节三方面的异同,来探讨《妻妾成群》与电影改编《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不同侧重点和得与失,以及借此所体现的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比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金庸三题     
2013年,改编自金庸同名武侠小说的新版电视剧《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开播,人们已说不清这是第几次翻拍了。而这年,距金庸宣布封笔已有40余载。  相似文献   

18.
电影《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小说《余震》,两部作品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及叙事模式上表现出诸多不同,然而作为在各自领域获得较好声誉的两部作品,仍然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可作为灾难文学可资借鉴的经验。身份认同、内在价值追求与艺术表现手法的高度契合,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小说与电影在各自领域的声誉。与此同时,不论《余震》从个体的层面出发,还是《唐山大地震》从群体的层面出发,将现实关怀深入到更隐秘丰富的内心世界,突破伦理道德的肤浅表达和意识形态的简单图解,在灵魂的自省以及文化的反思中,释放其应有的艺术张力和社会功效,是灾难文学普世性价值及其主体性建构的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19.
李昌燕  张静 《现代语文》2006,(12):63-64
刘恒的中篇小说《伏羲伏羲》,如果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它凸显的是两代人明显的“俄狄浦斯情结”。刘恒将西来的“恋母情结”作了一番改造,使这种以化和艺术的面目出现的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情感体验沾染了更多的中国本土化色彩。  相似文献   

20.
导演巴兹·鲁赫曼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但电影的主线情节、影片氛围、人物形象和叙事等方面与原著颇有出入.导演对情节的把握失误,将“美国梦破碎”的主题庸俗化;情节的高潮部分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也不够严谨.其中既有自身才能的原因,也有迎合市场需求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