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曾经说过:“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新闻记者应当是社会所尊重的人物,如果在人格上有了根本的缺点,就不能算做新闻记者。”近几年来,由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刮进了新闻界,有的新闻记者不是努力去完成事业使命,而是挖空心思到处“抓肥肉、捞油水、领红包”,站污了新闻界的志誉,损害了党的新闻事业。社会上曾有顺口溜,以“捞”为标准,把记者分成六等,认认真真写报道的记者被列为第六等,也就是最末一等。我听了很伤心,痛惜记者在社会上的地位被个别人扭曲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记者,文明程…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的工作明显有别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其他从事各类职业的人们。说记者的工作“特殊”,不是说它有多么高贵、有什么特权,而是说记者身负重要的社会责任。新闻记者的工作(主要通过采访实现)是一种职业性行为,是为获取新闻而进行的社会调查活动。但这种社会调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这是一  相似文献   

3.
王勇 《记者摇篮》2004,(11):13-13
《新民晚报》记者季颖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一个优秀记者。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不一定做得到“以天下为己任”那么伟大,但至少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十分赞同这样的观点。新闻记者是公众的代言人。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记者最根本的追求,作为一名记者。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不能担当好公众代言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有一首歌中说:“你有我有咱都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新闻记者到底应该具有些什么呢?笔者认为—— 必须拥有高尚的人格 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曾经说过:“有了健全的、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记者应当是社会所尊重的人物,如果在人格上有了根本的缺点,就不能算做新闻记者。” 所以说,从事新闻工作的新闻记者,首先而且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品质,这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前提。 然而,由于与市场经济相伴的拜金主义的冲击,如今的某些新闻记者却在种种物质诱惑下,人格在…  相似文献   

5.
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程世寿本栏责任编辑艾风什么是记者的社会责任穿越漫长的时间隧道,一个智者的声音悠悠传来,仍令置身于今天的我们闻之心动,思之受益。他这样说记者:说到底,是社会的良心……韬奋老人的话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新闻记者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  相似文献   

6.
侯亮 《新闻窗》2007,(6):125-126
范长江说过,记者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的影响太大,不能作普通人看待。他认为有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记者应当是社会所尊重的人物。如果在人格上有了根本缺点,就不能算作新闻记者。新闻记者责己要格外严,律己要格外密,要让社会人士提起新闻记者就觉得真诚可敬。  相似文献   

7.
关于维护记者采访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采访引发的新闻官司不少,无故无理阻挠记者正常采访,对记者进行人身攻击,破坏、损坏采访设备的事件更是时有发生,这一切引发了包括新闻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大众的思考:新闻记者的采访权如何界定?如何保护新闻记者正当合法的采访权利?中国的《新闻法》何时出台?记者采访权如何界定因新闻采访引发的官司屡见不鲜。四川日报集团的法人在一年的时间内,15次被告上法庭,在这些诉讼中,他们有胜有败,还有的一直无法宣判。其原因就是对记者的采访权限难以界定。记者的采访权限的确是一个关键问题。新闻记者该享有多大程度的调研…  相似文献   

8.
不要掩饰知识上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人以为新闻记者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好像是“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有些记者受虚荣心的驱使,往往不肯承认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俄国“十月革命”以前,新闻界有一个派别,叫“苏伏林派”,这一派新闻记者的座右铭是:“记者如果不能事事都懂,至少也应当装作全都知道的样子。”其实,新闻记者的知识缺陷是非常明显的。一、新闻记者在知识的广度方面存有缺陷。记者以社会为舞台,活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知识阶层对国家、民族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着超越常人的敏感。鲁迅在致徐懋庸的信中曾说:“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文中,鲁迅甚至说:由于文艺家对于社会问题过于“灵敏”,“说得太早,连社会也反对他,也排轧他。”新闻记者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由于职业的性质,他对于社会问题的观察、感觉,也是极为敏锐和细致的。反过来说,如果过于迟钝,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近年来,社会上的某些现象往往成为记者观察社会变…  相似文献   

10.
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来诱导对方开口。《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的作者杰克·海敦指出:“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即向别人提出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他们的话都是经验之谈,充分表明了采访提问对于新闻记者而言的重要性。一、与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新闻记者采访某个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而…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媒介的快速发展,新闻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作为新闻业中重要角色之一的新闻记者在职业活动中有了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加入到新闻记者行业,成为既有专业素养又有人文精神的职业记者。但是,不断扩张的媒介权利和记者活动范围使得记者的行为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产生了矛盾,新闻记者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发生着冲突。1.新闻记者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张翔 《新闻前哨》2002,(12):18-19
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总是在一定领域中进行,不同的领域使人们具有不同的角色。那么,记者扮演何种角色?著名报人普利策有个形象的比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了望者。”俄国大文豪高尔基也对记者说:“你们的责任,你们的使命,就是做最伟大的真理的向导。”可见记者这一角色的重要性。本文试对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笔者认为,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角色定位具体说来有以下五种:一、精明的公关者采访对象是新闻信息资源的所有者,记者则是新闻信息资源的需求者。二者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新闻记者的采访权利受到侵害的事例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了。面对一起又一起新闻记者采访报道,遇到阻碍甚至殴打的个案,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记者采访时为什么总是受到粗暴的对待?记者到底有什么权利?记者该怎样捍卫采访权。”  相似文献   

14.
“有偿新闻”要严加禁止了,这真是大快人心的举措。作为新闻记者出身的我,对于记者写新闻拿红包、编辑收受版面费的现象早就困惑不解。新闻记者有个古老的名字叫“无冕之王”。这称号既在一定意义上说明新闻记者的社会地位;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新闻记者这职业的自由独立性质,与其它职业不同。它向社会传播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影响和推动社会思想、文化、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并作为一种有力的舆论监督载体,受人尊敬。我国正直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的风骨,既有思想作风、采访作风,又有作人之骨,文章之骨,说到底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记者应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作“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记者。作人不要有软骨,对上不要有媚骨,对下不要有傲骨,这就是笔者认为记者必备的风骨。三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三者兼备,才能堪称名副其实的新闻记者,才能使记者的人品新闻作品谐调统一,光彩照人。   记者不要有软骨。——骨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骨头,骨气也,即做人应有的正气,浩然之气。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强化自己的骨,善养吾…  相似文献   

16.
类别:报人的人格建设编号报人最紧要的是人格1938年,著名记者范长江在《建立新闻记者的正确作风)一文中说:新闻界的权威都郑重地提到新闻记者的人格问题。有的说:“更紧要的当然是人格,报人在精神上应当是独立不霸,应当念念于职业的神圣,一管笔除了为国家人民公共利益之外,不容曲用、报人在社会上应当是独立的存在,不是附属品”。有的指出:新闻记者的第一个原则,是要修养人格的。还有人更具体地说:“‘真理是新闻记者唯~的武器,忠实是新闻记者唯一的信条。”所以,似乎很神秘的新闻记者职业,还是把最平凡的人格问题,作为了…  相似文献   

17.
国内     
《新闻实践》2014,(7):4-5
25万记者换领2014版记者证2014版新闻记者证换定工作从7月15日起全面启动,计划于10月30日结束,全国将有25万名新闻记者领到全新设计的记者证。韩东摄中国记协发布首批试点媒体社会责任报告中国新闻出版报6月20日载:首批11家试点媒体社会责任报告近日正式对外发布,对201 3年度本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展示。  相似文献   

18.
记者有多种类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一篇文章里,认同这种分法,同时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有人把我归入第三类。我感到很光荣,不过同时觉得不甚够格。”艾丰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学者型记者”论题作过进一步阐述:“学者型记者又可分两种:一种,注意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结合,着力于新闻学的研究,是记者兼新闻学者;一种,注意研究所报道领域的问题,着力于某个专业的研究,是记者兼专业学者。学者的直接表现,就在于他有这…  相似文献   

19.
肖峰 《新闻知识》2001,(7):14-15
为了掌握新闻记者的成才规律,有人把记者归纳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新闻型记者,一种是作家型记者,一种是学者型记者。我认为,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尤其应当提倡做学者型记者。因为,记者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方面是报道事实,一方面是解释事实。解释,就是把社会问题研究比较透了,记者才能更好地报道,如果记者不拿出点时间研究问题,增长见识,我们的报道也难搞好,记者的社会责任也会落空。走学者型记者之路,就是提倡记者对实际工作和实现中的各种问题有深刻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范长江说:“记者要用毕生精力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有某种社会功能,与立法者和国家官员有一定社会功能一样,这一观念在英国最早产生于18世纪。它是如何产生的,如今又有什么意义呢?本文将对有关新闻记者明确的、隐含的社会责任的各种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当前媒体界、法律界、及政界人士争论最激烈的问题进行评介。一、“记者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什么?英国广播公司有个系列电视节目,称作“判之不公”,记者在这个栏目中专门监督法庭案件。这个节目曝光的案件几乎都又重新开庭及重判,因为记者只调查那些他们有绝对把握,手头有充分证据证明原判判错了的案子,然后将它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