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谈媒介的舆论监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叶郁  陈爽 《新闻世界》2011,(11):190-191
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是当今世界众多国家遏制公职人员腐败的有效手段。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有效实施则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监督,而作为人民群众舆论监督载体的新闻媒体,对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同时对于增强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彭志 《出版参考》2008,(8):I0005
农家书屋是广大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也承担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农家书屋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不辜负亿万农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殷切期待,根本上取决于农家书屋是否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凝聚力。当前,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提速,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农家书屋近2万余家,社区书屋4万个。对此,农民群众是否“买账”,农家书屋能否吸引他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3.
谁应是新闻媒体的“主角”?大连人民广播电台王永海毛泽东同志关于学习人民群众、宣传人民群众的论述,对于新闻战线把握报道方向、坚持新闻宣传宗旨,坚持把群众作为媒体“主角”地位的论述,至今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坦率地说,对于那些以自我利益为重的官员而言,民主不但不是一个好东西,还是一个麻烦东西,甚至是一个坏东西.  相似文献   

5.
日前,央视《24小时》报道抚河汛情,主持人电话连线相关单位的某官员询问汛情,对方则强调唱凯堤历史上曾多次决口,在其介绍江西省委书记、省长的指示时,主持人打断说:“你告诉我,决口有多大?下游的群众有没有转移?”  相似文献   

6.
选举的“选”字,本来就是“选择”、“挑选”、“选拔”的意思.《选举法》规定进行差额选举.就是要尊重选民自由选择的权利.既有差额,必有当选的,有落选的,这很正常. 当选了.是选民对自己的信任,就要不辜负选民的希望,向选民负责,自觉接受选民的监督.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落选了.也没什么不光彩,一个同志,能够在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中,被推荐为领导班子候选人.这本身已经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他的信任,也是一种荣誉,由于差额限制,即使落选也不丢人.正如邓县老农索景富所说.当干部的人,只要认真给群众办事,即使不在台上了,群众也不会忘记的. 但我们有些同志目前还不习惯于按民主制度看问题.他们认为谁落选了,谁就一定是犯了什么错  相似文献   

7.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贴近”是中国传媒改革报道内容的主要方向。对于中国报业而言,重视还是漠视人民群众的心声,实质上涉及到为谁办报、办什么样的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儿时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记得有一句高喊的誓词,叫“时刻准备着!”当然,那是要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借用这句誓词,做记者工作,也当处“时刻准备着”的状态,这就是要时刻准备着能抓到新闻,能抓出好新闻。我想,这种“准备着”,既有学习、积累的准备,更当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深入思考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问问导报人     
加入经济导报这个团队的时间并不长。不过,导报却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自私、自利、自恋”。您认可这样的观点吗?还是先来问问导报人。 一问导报人,你是不是很自私? 我们的记者许慧艳曾经这样说,“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老板,对他们职位和成就的尊敬都不等于放弃采访的勇气。”  相似文献   

10.
话语     
依法治国的核心应该是“依法治官”,而不是“依法治民”。法盲不可怕,13多亿人口中有13亿法盲也没有大问题。但谁要懂法?就是法官、律师以及大部分的官员。——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侨联副主席麦庆泉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10,(10):5-5
据大河报:大河报和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发改委联合征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金点子”。构建中原经济区,不只是党委和政府的事情,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构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中原经济区的构建也直接惠及中原群众,我们的中原经济区该如何构建?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坦率地说,对于那些以自我利益为重的官员而言,民主不但不是一个好东西,还是一个麻烦东西,甚至是一个坏东西。试想,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官员要通过公民的选举产生,要得到多数人的拥护与支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六大 监督体制中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介对社会权利、公共政策,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从舞弊案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起早有预谋的事件。记者最初接到匿名电话,为什么电话不打给省教委或市教委?是认为省教委“天高皇帝远”,还是认为市教委“不顶用”?很显然,具体职能部门的效率和作用在这里被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从事件结果来看,县教育局副局长也是同案犯,不禁给人以“举报无门”的感觉。于是记者知道了,于是记者去了,于是记者报道了。 可是,记者为何要采用这…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现在正值党和政府大力推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倡导“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新时期,对媒体监督的回应相关政府也应该是理性的,而不应带着一种任其自然、冷眼旁观的消极态度。政府官员是人民的衣食父母,新闻媒体的监督也是要求政府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或者不合法的问题的,是为了人民群众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权利,更好地生产、生活,与政府的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记者的神圣职责。有人将新闻比做社会的雷达与监测器。人民群众把很多公平和正义的希望寄托在新闻媒体上。因此,新闻记者,包括通讯员,只有肩负起正义与责任,才不辜负人民的重托。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发挥舆论监督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罗文 《新闻前哨》2013,(10):36-37
一、网络曝光频率渐高、曝光事件涵盖面渐广 网曝官员失德事件,可谓是屡见不鲜。无论是温州动车事故、足协一锅端等官员公德问题,还是公务员暴打父母、官员的“裸聊门”、“微博门”、“开房门”、“短信门”、“裸照门”等一系列私德问题,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不检点”丑闻,不断刺激、刺痛公众神经.也将“官德”建设推到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7.
1 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既然是喉舌,就应该生长在机体上,而不是“贴近”在机体上。广播宣传的“贴近论” (指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多少说明了我们还是把广播作为摆在人民群众之外的部分,我们在思想上,感情上还没有自觉把广播工作和人民群众连成一体。我们县级广播台站虽然生活在基层,但绝不可以为空间距离近,县级广播台站的宣传报道就“贴近”于群众、生活和实际,关键在于是否尽可能让群众来说话,让生活来说话,让实际来说话。  相似文献   

18.
肖欣 《中国新闻周刊》2011,(9):I0036-I0037
摧不垮的天际生命线 汶川地震救援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很多人第一次认识了“北斗”。 震中情况如何?人员伤亡多少?碎石瓦砾之下的同胞们还有无生的希望?在震区基础设施损坏、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在分秒必争的生命大营救中,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为抗震救灾小分队紧急配备了1000多台“北斗一号”手持终端,第一时间将最详尽准确的灾情都是通过“北斗短报文通信”传递出来,成百上千的群众因此获救。  相似文献   

19.
媒体的影响力,是其通过信息传播影响受众的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的能力。影响力是一家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影响力大了,才能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不断将自身做大做强。对一张地市报来说,其影响力大小更是至关重要,这涉及到这张报纸能否更好地履行其使命,发挥党报应有的作用。试想,如果一家地市报在当地没有任何影响,群众一点都不重视其存在,那这张报纸还谈什么引导舆论的作用?要成为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更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20.
究竟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还是精英创造了历史?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基础,结合众家之言与历史事件。并根据作者的理解来论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论断;另一方面,再对精英理论进行批判,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最终的目的是强化人民群众在人们思想中的作用,更是希望当局关注民生,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