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编去配花镜,我的心为之一震——他才41岁! 再想年龄稍长一点的社长,两年左右,一头华发。 夜静时分,回首往事,有时会猛然感觉到:我们似乎“透支”了今后10年、也许20年的生命。 又好象是昨天,12年前,《北京青年报》的复刊召唤了一批热血青年。我当时年龄最小——23岁。搭  相似文献   

2.
记者要“跑”起来郑剑一位记者朋友,半年前被派驻香港。在一次通话中,我问他感受如何,同在内地报社相比,香港的记者有什么特点。他说,不大一样。两地情况不同,自然各有特点,不能简单类比,但差别也是明显的。这从对记者的不同谑称——内地的记者像“新闻官”,香港...  相似文献   

3.
李“将军”者,后两个字之所以需要打上引号,是因为他并不是真的解放军的将领,而是沪上新闻界的一名老记者。在认识其人之前,就听说过有关他的一些趣闻,1960年解放、新闻两报合并后,我有幸跟他在解放日报共事。他为人厚道、诚实,富于幽默感,身材如同他的性格一样的厚实,眼珠儿左顾右盼,确有将军的气概。编辑部的同志都乐于叫他“李将军”而不呼其名——李仲实,他也乐呵呵地点头承受,不时发出“嗯嗯”“哦哦”的声音。有一次我开玩笑说:“搜集你的故事,足够编一本李将军传奇。”他高兴而认真地说:“那就有劳阁下了。”转眼间二三十年过去,李将军已于几年前因癌症而过早地谢世。随着岁月的流逝,悼念之情也逐渐淡薄,但朋友们闲谈中还时常提起他的轶事,可见他的形象还留在人间没有泯灭。如今该是履行亡友嘱托的时候了,可是提起笔来却四顾茫然——写些什么为好呢?  相似文献   

4.
“不要疯狂的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不要疯狂的迷恋我,你只是太寂寞”——用《三枪拍案惊奇》中小沈阳的这两句歌词,当作2009年的年度总结陈词最恰当不过。2009年初,通过春晚横空出世的小沈阳,他的小品《不差钱》中的几乎每一个桥段,包括他标志性的语气助词“嚎”,他的“毕姥爷”,都被文化精英和时评家们诠释了一个遍,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我到北京市海淀区采访,在一户菜农家里吃饭。餐桌上,摆着几样菜,都是当时市场上缺少的。我问:“你这鲜菜从哪儿来?”他说:“自种的——我是专种‘冷门’菜。”他进一步说:“别人都种大白菜时,我种的是细菜;当众人都种细菜时,我还适当种些粗菜。这样,拿到市场上就成了热菜,卖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高二学生。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妈妈的心脏不太好,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家庭比较困难。我和妈妈参加“张刚大篷车”的活动已经好几次了,对“张刚大篷车”,我心底充满了感激。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圈里,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有个流传甚广的绰号——“唐老鸭”。《我从战场上归来》和《我钻进了金字塔》两本书详细记述了他的传奇经历。和许许多多读过这两本书的人一样,我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英雄记者。 踏着去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我如约到了“唐老鸭”的家。他一米八几的个头,背稍稍有些驼,架副眼镜,乐呵呵的,很是憨厚。我与他相距如此地近—— 这就是“唐老鸭”? 记者哲学——忘了卡帕是谁 进入“唐老鸭”的家,我就开始在能看见的空间里到处寻找卡帕的照片。  相似文献   

8.
吴志菲 《档案天地》2011,(1):34-37,50
写作是为了活着——这是史铁生的人生哲学。我活着所以我写作.我写作所以我活着——这是他生命的辩证法,也是他写作的辩证法。他曾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相似文献   

9.
李明 《湖北档案》2023,(1):31-33
<正>半年前,我的父亲徐荣耀——一个有着“中国好人”“荆楚楷模”“中国故事家”“湖北故事王”等诸多荣誉加身的退休老人给父老乡亲们献出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个散发着浓郁乡情亲情,陈列着包含家庭成员成长、荣誉成果、故事作品、家庭藏品、音画视频资料和书籍等十大类家庭档案的“徐荣耀故事馆”在我的家乡——湖北宜都开馆。  相似文献   

10.
大约20年前.我遇到人生中的一次大挫折。不说什么具体细节了.反正我陷入了长时间的颓废期。成天百无聊赖,格外惶惑灰心。就在这一关头,我意外地“撞”上了素昧平生的相声演员——马季。  相似文献   

11.
“美国之音”高级科学编辑及科学记者拉索罗·多萨会见一位专家时,把他的叙述当作可能会引起“美国之音”听众的一次考试。“正像大多数听众一样,我并无任何科学经历”,他说。“所以我提出使我感兴趣的问题,并期望也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多萨于1929年生于匈牙利的塞格德,并于1955年前来到“美国之音”任职。起初,他在“美国之音”的匈牙利部任节目制作人、撰稿人、播音员及采编,前后达十年之久。那些年,他也开始用英语写播音稿,并希望突破用一种语言播音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9年前,一个年仅7岁的男孩流落到杭州,成了“孤儿”;两名记者历尽艰辛,找到了他的家。当15岁的他重新见到父母时,“家”又变了,请看——  相似文献   

13.
武礼 《报刊之友》2010,(1):64-64
若干年前读报,最初看到“粉丝”一词,我还误以为是平时吃的“粉丝”,后来联系上下文觉得意思不对,问了别人后才知此处“粉丝”是网络用语,意为“追星族”之类。后来读多了,其意也更明了了。最近读报又一个词被卡住了,即“偷菜”,而且这个“偷菜”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词(文章题为《做贼偷瓜起早偷菜》当休矣——请见11月20日《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14.
当投递员时,便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看报之余,竟然摸索着写起文章,偶有“豆腐块”见诸报端。“爬格子”几年,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也品尝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因祸得福喜遇知音四年前,我的一篇见报稿件引起一点风波。正在我为此烦恼之际,遇到了县司法局的宣传干事符锁琪。我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他,他分析后认为这是一场误会,劝我消除误会,振作精神,坚持写作。尔后,他又帮我向朋友作了解释,最终消除了误会。通过这件事,我和符锁琪相识了。符锁琪是个小有名气的“土记者”,每年有上百篇  相似文献   

15.
记得7年前我刚当班长的时候,班组10来个人因来自3个部门,管理起来很难。班务会上常常是我一个人说得口干舌燥,别人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怎样才能当好班长呢?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工人日报》“班组天地”中刊登的时永年班组经验谈——“请试试中策管理法”一文给我很大的启发。文章中说:“当班组长在管理上陷入困境时,不妨试试‘中策管理法’。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有表现自  相似文献   

16.
“我相信奥巴马当之无愧。我有个朋友,结果公布前他说如果是奥巴马,他就吃掉一个盘子。现在我正逼他吃盘子呢。”10月10日,美国驻挪威使馆翻译盖瑞特向Ⅸ中国新闻周刊》聊起一天前传来的爆炸性新闻——奥巴马获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致力于加强世界外交和世界人民合作所做的非凡努力”。  相似文献   

17.
子伶 《出版史料》2009,(3):127-128
我有时有幸遇丁聪,总称呼他“老丁”。在我是出于南方习俗的敬重,因我是小字辈。后来有人指点我,要我忘记年龄悬殊的差距,尽管称他“小丁”好了,因为几乎四十年来,丁聪始终自称“小丁”,没有改变初衷。难怪数年前,吴祖光同志赠诗有云:六十依然是小丁。“小丁”,已有一种不倦地追求某种精神品格的内含了。  相似文献   

18.
他来了,带着累累硕果,带着新的渴求,走进了培养军事记者的摇篮——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半年之后,他有了许多雅号:“摄影家”、“社会活动家”……我想写他,但他说:“不要为我唱赞歌,我只是这支乐曲中的一个音符。”他(?)这块“土地”,成为有收获的耕耘者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过程,电视“面对面”中的“我”和“你”作为独立的传播主体,依赖于“我——你”关系的建立,而“我——你”关系的建立,又更能突显出“我”和“你”作为独特生命个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当30年前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的是来自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和嘲笑。他因而被称为“准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