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顾霞轩 《大观周刊》2011,(33):161-161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电网调度自动化分为五级,即国家电网调度、大区电网调度、省级电网调度、地区电网调度和县级电网调度。下文针对电力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带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行分析讨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杰 《大观周刊》2012,(48):149-149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功能由屯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变电站建设、运行维护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求所决定。是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与要求。本文介绍了变电自动化系统的几种常用结构,其次对自动化系统的网络模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李娜  何亮 《大观周刊》2011,(38):211-211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是适应社会进步、生产力提高、全面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必然趋势。安全的供配电、及时、畅通的送电服务、高效、高质量的系统服务给新时期电力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安全供电、提升服务质量的目标出发,探讨了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发展创新模式,对稳定我国电力系统的生产秩序,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科技化、共享化的电力服务系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迅速推广,电力在企业生产、集中供应环节得到越来越迅速、稳定、安全的保障,然而,随着人们电力需求不断地快速增长,现行技术终将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用电缺口,本文在分析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希望会对相关研究以及技术更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张华  张可可 《大观周刊》2011,(38):231-231
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按照电能的生产和分配过程.电力系统自动化包括电网调度自动化、  相似文献   

6.
蒲洋 《大观周刊》2011,(42):47-47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是适应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全面建设现代化需求的必然趋势。现代化市场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已经使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很高的提升,人们对于服务质量、安全措施保障建设、工作效率、电力系统以及服务设施建设等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这些高标准严要求物质文化的需求,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动力,而且为其指引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本文中,笔者就对可视化技术进行浅谈,试议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民办高校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完成了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实现了由传统手工管理向自动化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孙艳玲 《大观周刊》2012,(48):159-159
随着电网的不断互联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实施,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研究了电力系统中网络应用的安全策略、安全技术体系,提毋电力系统在线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从小厂到优秀高新技———访北京华能自动化工程公司总本刊记者魏振刚北京华能自动化工程公司的前身是北京华能自动化设备厂。1993年王志军任总经理后,设备厂更名为华能自动化工程公司。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这个单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生产电力系统小型仪表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我国电网供电质量和供电稳定性大大加强,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电力系统的先进自动化控制管理技术和良好的管理质量,其中GPS技术以其独有的、精确度、高密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功能为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GPS技术已经成为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构成成分.下面文章就GPS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钟建荣 《大观周刊》2012,(8):133-133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是适应社会进步、生产力提高、全面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必然趋势。安全的供配电、及时、畅通的送电服务、高效、高质量的系统服务给新时期电力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安全供电、提升服务质量的目标出发,探讨了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发展创新模式,对稳定我国电力系统的生产秩序,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科技化、共享化的电力服务系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存在着电力资源结构、模式单一等情况,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要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设计工作,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本文主要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定义,并对其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从而为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提出几点合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原花丽 《大观周刊》2012,(25):145-145,243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成为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本文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在工业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李雅娟  薛原 《大观周刊》2011,(38):207-207,191
电力系统结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利用电力系统自身设备,通过远动控制技术实现调度自动化.完善了电力系统无人值班站的建设.实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相似文献   

15.
北京清华能源仿真公司系清华大学所属的高科技产业实体。本公司以“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并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核电、电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及计算数学等学科的专家教授为核心,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创业、不断开拓,业已取得丰硕成果。 公 司 历 程 1975年,清华大学热能系受原水利电力部的委托,筹组“大型火电机组仿真培训系统”科研组。科研组以校办试验电厂机、炉、电、控车间的教师为骨干,于 1976年开始进行电站仿真装置的开发研究。 1982年 3…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高。想要提升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就要引进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进行监管,这样可以避免电力系统运转时的安全稳定,从而提升电力资源输送时的稳定性。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践应用做了探讨描述,希望能为促进电力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清海 《大观周刊》2011,(15):96-96,93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面临着空前的变革。多媒体技术、智能控制将迅速进入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会推动电力系统监测的发展,也会推动电力系统控制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提升,在电力供电系统中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展开探讨,分析了该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力调度系统所采集和积累的数据量不断增大,系统对这些数据的共享和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格技术在高性能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方面具有优势。文中对网格技术及其在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基于网格技术的实时数据库原型系统,能够充分体现网格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张尚华 《大观周刊》2011,(15):101-101,103
本文对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