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兴庄叟     
清代习武者众多,名家高人亦层出不穷,然而天外有天,终生不遇克星者甚少。《听雨轩笔记》所记“长兴庄叟”的史传便可为武林之鉴。 嘉兴人万永元,自幼习武,长大后身体健伟,学武艺于少林僧孤云大师,深受指点,遂以拳勇者名于江浙之间,自号“万人雄”。跟从万永元学习武术者多达百人,日夜操练,丝毫不息,万永元也因此成为一代宗师。 一日,万永元率领众徒在东塔寺练武,观者如堵。  相似文献   

2.
张景岩 《精武》2003,(8):8-8
恩师董印芳先生(1925年~1987年),天津静海砖垛村人,是有“卫南洼第一好汉”之称的迷踪拳家姚向海姚三爷的关门弟子。十五六岁时,董印芳便在拳场中随三爷习武,其父后来干脆将三爷聘到家中,专教董印芳练武。  相似文献   

3.
张景岩  刘敬茹 《精武》2004,(4):44-45
静海人习武爱武,更以发展和创新了迷踪拳令世人瞩目。当年霍元甲凭迷踪绝技勇挫外国武士,为国争光;更创办精武体育会使迷踪艺名扬武林,传播海内外。与霍元甲同时代的静海迷踪拳名师马彦平,也在家乡广泛传播迷踪拳,使迷踪拳在静海代代繁衍、名人辈出。虽然马彦平所在的年代距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迷踪拳在静海也传至第六、七代,但马彦平练武传拳的轶事至今仍为静海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4.
唐才良 《武当》2010,(10):35-36,37
(接上期) 二、“五敬”树德 褚桂亭老师经常教育他的弟子学生,我们学拳练武的人要做到“五个敬”。  相似文献   

5.
拳经是指路明灯,学者根据拳经的指导思想练习,可少走弯路。编著拳经者也切实是高人,他的练功境界也切实达到了至高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会理解一定程度的内容,说本层次的话。只有亲身体会达到其水平,能文能武方可得出正确的结论,没有亲身体验决不会写出拳经高论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拳经,研究拳经,在实践的模拟训练中掌握运用好拳经  相似文献   

6.
哈达 《中华武术》2005,(8):37-37
我的恩师自幼从学于意拳名家王斌魁先生,几十年来练功不辍。在练功的过程中还有幸得到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的指教,我的老师经常讲多亏这些老先生的栽培和谆谆教导,自己才得以步入意拳殿堂。意拳实是集养生、技击于一体的上乘实战拳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想掌握意拳的要义,就要多多深入研究王芗斋宗师所留下的拳论,还要了解以姚先生为首的这些意拳二代名家留下来的练习方法和心得。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够逐步走向成功,这样练出的东西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意拳。  相似文献   

7.
李洳波 《精武》2005,(12):14-18
相传心意六合拳为宋代名将岳飞所创。岳飞精通枪法,在长期与金兵的战斗中,逐渐将枪法化为拳法,此拳动作简单、实用,发劲刚、猛、银、毒,意到拳到,奇快无比,在实战中远可用枪,近可用拳,变化无穷,非常实用,授于三军,战无不胜。岳飞被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后,此拳也随之销声匿迹,金元期间鲜有流传。明末清初,山西永济县姬际可,访名师于终南山,遇高人指教,并得拳谱一本,修炼数载,尽得其中之奥妙,后传艺河南。[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张立成 《精武》2004,(4):41-41
习武离不开功力训练。大凡练武之人,应该听说过这样一句武训: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然而,真正能领悟这句武训的人却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技”与“功”之间的关系。“技”指招法、拳技,“功”即指功力、力量。功力包括爆发力、耐力。如果你练习内家拳,功力主要就是指内力。  相似文献   

9.
2005年第9期《中华武术》刊登了韩起先生题为《我看八极拳小架》的文章,文章大致思想内容是,八极拳门套路中有一趟小架,这趟拳无论是整套练习,还是拆开单式练习,都费时费力,没有实战意义,其结果只能事倍功半,甚至都是做得些无用之功。文中说:“哪怕他已练了三四年,甚至十年八年,可有练出实战真功的?”韩起的文章不仅对八极拳有此看法,对形意拳、  相似文献   

10.
宋温暖 《精武》2005,(12):24-24
宋国宾先生,生于1882年,卒于1960年,享年78岁,河南省周口市德化街人。其父精于金银打造技术,开了两个银匠炉,在当时社会中也称得上富裕家庭。“穷文富武”,在那荒乱之年,为了防身健体,老人都支持孩子们习文练武。先生自幼嗜武如命,1894年,十二岁的宋国宾由父母送至万胜镖局,拜总镖头杨少同先生为师学习少林派拳械、十趟弹腿等。在镖局期间,他又得到各门各派高手指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肖峰 《精武》2006,(11):34-35
拳谚云“练武不练力,武艺之大忌”,又云“无力不打拳”,没有威力的拳脚,只能是给对方“挠痒”。在与对手搏斗中,在千钧一发之际获得了一个好的攻击时机,却打出“棉花拳”;踢出一脚,却因反作用力使自已摔倒了,岂不万分可惜!而拥有强大的拳脚打击威力,就能给对方以极大的威胁。没有技击之力,临敌搏斗时,不免心虚胆怯,丧失信心。但练力并非练就死力、蛮力,而是要练爆发力、活力。  相似文献   

12.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张金涛 《武当》2023,(1):27-28
<正>形意拳是中国的四大名拳之一,和少林拳、八卦掌、太极拳在武术界并驾齐驱。近代形意拳技击高手人才辈出,如“半步崩拳打遍天下”郭云深先生、“单刀”李存义先生、“铁脚佛”尚云祥先生等。尚云祥先生从学于李存义先生,得郭云深先生衣钵,继承了郭先生的“半步崩拳”“大杆子”“丹田气打”三绝技,在河北派形意拳基础上悟而有化,其教授的形意拳源于河北派形意拳,而又不同于河北派和山西派的练法,被武术界尊称为“尚派形意拳”。民国初年,李存义先生在天津创办中华武士会,曾设下百天擂台,邀请天下英雄豪杰参加打擂,  相似文献   

14.
祁志波  李超 《精武》2011,(1):46-47
道与德是人修身立命的根本,更是指导太极人悟拳、习拳的原则。只有做到以道为体,以德为用,才能够体道合德;只有明晰正确的太极拳理,才能参透与练出"真正"的太极拳。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老子在《道德经》第67章中向我们揭示了他所珍藏的“三宝”:  相似文献   

15.
路迪民 《武当》2000,(10):44-45
在深圳荔枝公园晨练队伍中,有一位太极拳名师,以传授“杨班侯太极拳”著称。“班侯拳”的传授场地,还有香港的一些学员每周前来学拳,这在深圳大概是少见的。这位名师叫苏学文,1966年生于杨式、武式太极拳故乡——河北省永年县,现任河北省永年杨班侯太  相似文献   

16.
行气活血功     
梁健生 《武当》2004,(7):54-56
“行气活血功”是气功拳门的基础功,但又是极重要的功法之一。此功旨在强身治病,益寿延年,练成后亦可为人治病;功夫深者还可用来防身御敌。此功动静结合,既练文火,又练武火,阴阳相济,不但易使功成,不出偏差,且易结合其他功法,功夫深者还可练柔化刚。练好此功,对练金钟罩、千斤闸等有助功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邯郸,杨武两式太极拳特别盛行,我当时对太极拳并不了解,认为它是老年人练的拳,主要是锻炼身体用的。我为了练能“打”的拳,便开始练气功什么的,由于练功不得法,求功心切,太努、太僵、太过,6年下来练了一身的病,气滞、内气练反,植物神经紊乱、腹内难受异常,身心十分痛苦,又无人诉说。不愿对人说是学拳练出的  相似文献   

18.
崩拳新解     
丁宁 《精武》2004,(10):14-15
崩拳是形意拳的看家拳,发力迅猛刚实,尤其是在"硬打硬进无遮拦"方面更具特色,因此颇受形意拳爱好者的喜爱。形意拳先辈在崩拳上造诣最深的是郭云深先生,号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其崩拳练得出神入化,无人能敌。后来郭云深前辈将其绝技传给尚云祥先生,经过尚云祥先生的深研苦练,又将崩拳绝技推进一步。崩拳往事真令人羡慕不已,今虽亦有不少刻苦磨砺者,但始终未能达到前辈的水平。原因有四:1.没有得到明师的指点;2.练拳不得要领;3.没有用"心"去练拳;4.没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我眼随尚派形意拳名师张世杰先生学了几年形意拳。虽是初入门,但我喜欢边练拳边思考,渐渐觉得形意拳不仅入门很快,而且博大精深,所以撰写此文引导初学者,使其早日踏入形意之门,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9.
尚云祥,字霁亭,生于1864年,卒于1937年,“尚氏形意拳”创始人,近代武史上的形意拳三大名家之一,有“铁佛脚”之称。尚云祥聪慧过人,嗜武成性,虽缺乏精武之先天条件,但他却以超人毅力和惊人精神成为一位身怀绝技、名扬武坛的一代师表。投奔名师苦练功成尚云祥自幼随父在京开马蹬铺。白天打铁晚上随拳师马天义学功力拳,十载春秋,武功卓著,但却败于形意拳名家耿继善之手。尚云祥没有气馁,他为投名师,历经三年奔走,方得见威震武林的形意拳大家李存义先生。初时,因身材矮小,李先生不同意收徒,认为其难以成材,幸得周明…  相似文献   

20.
简讯     
刘焕军 《武当》2007,(4):26-26
人为万物之灵,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致知,道通万物之本,心悟万法之源,以武人道者善取万物之长为健康体魄、防身护道之用,武士智者以仿生为练武捷径,何乐而不为?中华武术之中的象形拳(仿生拳)以内家形意拳为突出代表,习者众多,因其门派不一,传承各异,而呈多种风貌。本人有幸归依武当三丰自然派掌门人刘焕军老先生门下,得窥道门秘传五行十二形原貌,理高道玄,法精术妙,确实与社会上流传的形意拳有诸多不同之处。略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