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写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此,体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被挖掘出来,在体育课程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蔡远心 《广东教育》2007,(12):56-57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目标的确立 1.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体系.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课的教学目标是达成课程目标最具体的环节,因此课的目标应与课程目标保持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3.
如何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理解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入手,科学看待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同时,要注意《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简单相加,体育与健康课程也不是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它只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金海 《考试周刊》2008,(16):138-14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体育学习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学习领域,第一次明确地写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这对我们体育教师来讲,既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鞭策.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第一线体育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对此,本文从达成心理健康的操作要领、目标内容、达成原则及方法四方面进行浅述,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地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体育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确立了课程目标,拓宽了课程内容,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了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它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的三维健康观外,更具体强调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体现和渗透。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经常、最  相似文献   

6.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五个领域的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马兆成 《成才之路》2012,(19):68-69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每一个体育教师都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期更好地实践新课程。不同的角色面临不同的定位,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课程目标是通过达到分设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目标来实现的。在实现运动参与领域目标中,教师应有怎样的作为,是摆在广大体育教师面前必须探讨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日趋完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就学校教育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与健康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将"健康第一"确立为指导思想,将体育与健康划分为五个领域,依据三维健康观对健康的本质进行了更深的挖掘。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体育与健康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将客观的、显性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和隐性的、潜在的体育兴趣、意识、情感、能力、习惯的形成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新课标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心理健康”这一崭新的学习领域,并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新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情绪的调节能力,新课程还特别强调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然而长期以来广大体育教师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那么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又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呢?学生心理健康路在何方呢?  相似文献   

11.
闫文龙 《太原大学学报》2007,8(3):122-123,142
运动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良好的功效。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和动力。学校体育课程对培养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有着独特的作用。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学目标中应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应以教师的全面健康为保障。  相似文献   

12.
纵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改革,无论是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策略上,还是在课程性质、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上,都把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贯穿于课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面向21世纪的学校体育教学,就必须研究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为实现其目标就必须有教学大纲来指导一系列的实施手段。新《纲要》突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并将体育课的性质定位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并将课程目标体系拓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已纳入体育课程目标范畴,体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成为一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是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明确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意识是首要前提,掌握心理教育知识和具备心理教育能力是基本保障,发挥体育课程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魏红红 《学周刊C版》2020,(12):164-16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解有关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笔者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就如何更好地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了系统化的研究,希望能提升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内容中明确指出,"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进行体能练习的同时,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心理健康。因此,既要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又要重视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要注意创设专门的情景,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初中体育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通过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7.
陈传富 《时代教育》2012,(20):34+36
中职体育课程改革要求现代教育过程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现代中职学生的特点,中职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单一的运动技能传授的教学手段,把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体质、增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运动参与”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领域,也是课程标准的首要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更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与达成整个课程目标的载体之一。但是,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忽视“运动参与”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普及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文章主要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是人类对健康认识的一个飞跃,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