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独眼巨人     
有两个修士四处化缘,走进大山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只有一个山洞里射出一点光来。“这屋里的主人,”他们喊道,“可否让我们在此借宿一夜?”“进来吧。”一个声音传出来,把大山震得直摇晃。两个修士走了进去,看见火堆旁有一个额头上长着一只眼睛的巨人,他说:“欢迎你们,这里应有尽有。”巨人搬起一块100个人都搬不动的大石头,用它堵住两个修士身后的洞口,此时他们早已吓得瑟瑟发抖了。“我有100只绵羊,”独眼巨人说,“一年太漫长了,我得省着点吃,所以我先吃掉你们中的哪个呢?是小个子还是大个子?你们抽签决定吧。”…  相似文献   

2.
抽彩     
那是20年前,当时我还是方济各会的一名修士,派驻新泽西州.我的工作对象是一些波多黎各移民.  相似文献   

3.
焦点数字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革命式电池,可以在短短10秒钟内,为手机充好电;美国纽约一家修道院在地铁刊登“征召修士”的广告,竟然有45人来报名。统计现在赴美留学读本科,一年学费加生活费为27万元人民币,比2008年节省5万元。  相似文献   

4.
一 小时候,我梦想成为一个画家,一有空闲就开始画画。父亲见我如此痴迷画画,便领我去拜访一位老画家。老画家看了我的画后,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幅流行于16世纪的讽刺画。画面的主体是一辆正在飞奔的牛车.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和修士构成。牛车上坐着一个凶神恶煞的魔鬼。他正在用一把木槌不断敲打人的灵魂,试图把这些灵魂塞人大木桶。本应是灵魂救赎者的教皇驾着牛车要把这些灵魂运往何方?难道是地狱吗?  相似文献   

6.
有个一生虔诚的修士死了,在他的灵魂快要飞到天堂时,天空中突然垂下一根绳子,同时落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顺着这根绳子就能直接爬到天堂。  相似文献   

7.
画像是面镜     
柴福善 《小学生》2005,(9):17-17
一位画家,为我画了一幅漫画肖像。 我正襟危坐了半响,任画家左一眼右一眼上一眼下一眼地分割我,然后再移植于笔下。画家移植得很得意。纸上之人,绝对是一男子汉,尤其那扫帚般的浓眉,庄严而有神的大眼,坚毅且紧抿的嘴角。原本一张白纸,禁不住画家三勾两勒,一幅肖像便跃然纸上了。可是,这是谁呢?好像是我,  相似文献   

8.
HH 《阳光搜索》2005,(1):12-13
有一位独眼国王让画家给他画像。第一位画家为了讨好他,不但没有把他画成独眼,而且把两只限睛都画得炯炯有神。国王以为画家戏弄他,就把画家杀了。第二位画家如实画下了国王的独眼,他想,这回应该没事了。可国王看到自己丑陋的样子,恼羞成怒,也把他杀了。第三位画家构思奇特,把国王画成狩猎姿态,  相似文献   

9.
在《凯尔经的秘密》中,爱尔兰修道院中一位12岁的初学修士.不顾惹怒自己叔叔——修道院院长.冒险进入魔法森林,只为了一册插图手抄本经书。作为“一匹黑马”,本片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影片再现了中世纪历史、宗教和凯尔特神话,主题可能会令外国观众感到有些迷惑不解,但其精美的画面和神话气氛将赢得动画爱好者和孩子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我梦想成为一个画家,一有空闲就开始画画。父亲见我如此痴迷画画,便领我去拜访一位老画家。老画家看了我的画后。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学画画呢?”  相似文献   

11.
方鸿儒 《教育艺术》2005,(11):27-27
北大荒有首民谣:“月亮,象一只笼着青纱的灯笼,照着我们播种,一把种子,一片希望……”。陈雪良先生便颇似一位辛勤的“耕夫”,在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他有一种普罗米修士窃盗天火般的精神。他孜孜不倦地耕耘了30余年,“手不停笔地挥写了30余年”,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种子播下,集腋成裘,今天终于结下了丰硕的成果——《陈雪良教育随笔》。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一位画家把他的画拿到市场上去展示。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处,均可在画上涂上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幅画都被涂上了记号,几乎是没有一笔不被指责的。画家十分不悦,对这一结果深表失望。  相似文献   

13.
修道院与中世纪前期的西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前期的西欧文化普遍衰落,古典文化残存.基督教会垄断了文化和教育.修道院是传播基督教精神和研究学问的中心,那个时期绝大部分有教养的欧洲人为修道院学校所培养.修士们传抄和保存了古典拉丁文著作,推动了学术的发展,使各个文化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修士的活动对中世纪西欧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雨声 《科技文萃》2001,1(1):188
黄胄(1925—1997)是一位多产画家,辛勤的一生中,留下许多人物画巨构,这些作品中洋溢着画家热爱生活的感情,也闪耀着艺术创造的才华。  相似文献   

15.
予文 《教师博览》2006,(8):40-40
有一个日本商人请一位犹太画家上馆子吃饭。坐定之后,画家便取出画笔和纸张,乘等菜之机,给坐在边上谈笑风生的女主人画起速写来。不一会儿,速写画好了。画家递给日本商人看,果然不错.简直栩栩如生。日本商人连声称赞道:“太棒了,太棒了。  相似文献   

16.
《阳光搜索》2006,(4):53-53
一位画家到西双版纳的丛林里写生时,面前突然蹿出一只华南虎。当时,老虎与他相距只有一米,以至于老虎有几根胡须他都能数得出来。那一刻,画家屏住呼吸,就那样与老虎对峙着,他以为自己注定要成为老虎的美餐了。但令他想不到的是,老虎看了他一会儿,竟然掉头走开了。画家虎口余生,凭着真切的记忆,他立刻把那只老虎画了下来。  相似文献   

17.
讨论一个画家,着眼其绘画艺术,探寻画家的艺术旨趣和绘画技法,是画论写作的一个维度。但从社会文化与画家艺术创作的互动关系的维度写作画论,同样是一必不可忽视的方向。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探悉著名国画家谈士屺先生的绘画语言之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方人定,是个非常有探索精神的画家。这样的画家,却偏偏逢上战乱连连、荒诞黑暗的年月,他的人生注定抹不去一缕悲剧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现代肖像更注重内部特征的描绘时象,人物的外部往往被艺术家加以主观的处理。肖像画不再仅仅是画家对坐在自己眼前的人物的被动的摹写,而是在很多情况下成为画家主观世界的图像。对很多画家来说,模特儿与绘画中的物品和素材没有太多的区别,只不过是画家视觉思维的一种刺激因素而已。很多肖像具有多重因素和特性,它更多的是成为艺术家感知世界、反映世界、解释世界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奥卡姆剃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卡姆剃刀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n of Occam)提出的一个原理。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奥卡姆在英格兰的萨里郡,那是威廉出生的地方。威廉使用这个原理证明了许多结论,包括“通过思辨不能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