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旗 《钓鱼》2005,(10):35-35
将红蚯蚓晒干碾成粉末过筛,使其成极细的蚯蚓粉,再将面粉包在纱布中,用水冲洗搓,除其淀粉,使其成为面筋。或用商品鱼饵中的麦蛋白纤维40%加上60%的蚯蚓粉,将两者调和揉搓均匀,成为泥状放在洗净的塑料小盒内密封一天,即成蚯蚓泥饵。使用时只需要用钩尖在盒子里挑一点,(米粒大小)将饵料包住钩尖即可。使用中应注意不可用手在盒内抓饵料,因为此饵粘性极强,很粘容易粘住手指,如无法将饵料包在钩尖上,则可用钩尖在饵中挑一下。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垂钓实践,发现炸弹钩饵荤素结合,上鱼率高,效果好。其作法是: 先将常规炸弹钩饵和好,捏成鸡蛋大小,装在炸弹钩弹簧上,捏紧固定后,再将6只炸弹钩穿上鲜活的红蚯蚓,蚯蚓头或尾部留于钩尖外约1~1.5厘米,然后再将挂上蚯蚓的钩均匀地安插在饵料上即可。这样做好处是:①饵料溶解扩散快。当饵料和蚯蚓入水后,蚯蚓不断地在饵料上蠕动,可加快饵料进一步溶解扩散。②诱鱼进窝快。饵料入水溶解扩散后,香、甜、酸等味散发面积大,气味浓,促使鱼类进窝快。③上鱼率高。当鱼进窝后,发现蚯蚓在窝内蠕动,经不住饵料香味的诱惑,就会直接咬蚯蚓而上  相似文献   

3.
方法:先将常规炸弹钩钓法饵料和好,捏鸡蛋大小饵料于炸弹钩弹簧上;捏紧固定后,将六颗炸弹钩穿上鲜活的红色蚯蚓,蚯蚓的头或尾部留于钩尖外约1厘米,然后分别将挂上蚯蚓的钩均匀地按在饵料上即可。由于改进后的炸弹食上,空钩都穿有鲜活蚯蚓,当饵料和蚯蚓同时溶于水底后,蚯蚓不断在饵料  相似文献   

4.
在出钓前几天,把挖来(或饲养)的大平二号红蚯蚓放在通气的小盒子里,加上温度适宜的蚯蚓土,然后取一点颜色鲜艳最好为红色或黄色的鲫鱼专用饵撒在盒子里喂蚯蚓,用量以一天让蚯蚓吃完为好。这样喂过几天的蚯蚓既鲜红好看又有一种专用鲫饵的香味,鲫鱼特别爱吃。垂钓时,选好钓点后,抓一些盒里的蚯蚓土与酒泡小米和上打窝就行了。另取一小塑料盒里面放一些喂蚯蚓的鲫鱼饵,把蚯蚓放是盒里,使其浑身沾满粉饵,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穿钩垂钓了。一般手竿钓以穿满钩为宜,这样沾满粉饵的虫体在放入水中时,粉状饵料会慢慢脱落到水中,从而也起…  相似文献   

5.
巧用蚯蚓     
蚯蚓是钓鱼人最熟悉的钓饵,用它可以钓很多种鱼,有“万能钓饵”之称。 常用的蚯蚓有红蚯蚓和青蚯蚓两种。青蚯蚓因为腥气非常浓重,是钓无鳞鱼的佳饵。在使用蚯蚓时,除了要求其鲜活外,还要考虑蚯蚓的装钩方法,钓大小不同的鱼要有不同的装钩方法,要充分做到因鱼置饵。 钓小鱼杂鱼时,要选用火柴杆般粗细的红蚯蚓配伊势尼3号、4号钩。装钩时先将蚯蚓截成半厘米长的小段,然后套在钩尖上。这样,小鱼咬钩刚好嘴对钩尖,提竿便能中鱼。尽量不要让钩尖外露,以免鱼食饵时  相似文献   

6.
沾饵是钩尖上挂一米粒大小的面心或一小段蚯蚓,沾水后再沾干粉诱饵,反复几次即在钩L形成一松、软、散的饵团,大如花生米,小如黄豆粒,钩人水时,随着水对钩的冲击而散落,形成一个雾状诱鱼区。有些钓友采用此法。包饵是钩尖先挂面心.后将饵料团包裹于外面,像枣的形?..  相似文献   

7.
范宁 《钓鱼》2004,(3):17-17
1.根据所钓的鱼种选出几种味型或比重不同的粉饵(如图为钓大鲫鱼用的,量杯底部的为比重稍大但颗粒较粗的饵料;量杯上部为雾化性好、比重较轻的粉饵,按1∶1的比例取出)。2.倒入饵盆中均匀搅拌。3.加入与粉饵同等量的池塘水4.倒入饵盆中,快速均匀地搅拌,让其全部吸水。5.粉饵全部吸水后,静置3~5分钟,以气候、温度的高低决定静置的时间长短。温度越高,静置时间越短。6.根据所钓鱼种的需要,对饵料进行适当的揉搓。揉搓的尺度,以饵泥在盆边出现打卷时为止。7.将饵料从盆中取出,双手掌心揉握成团,置于钓箱的饵盘上。8.搓饵钩,开垂钓。悬坠钓操作…  相似文献   

8.
华连洪 《钓鱼》2006,(21):16-17
在自然水域悬坠钓中我经常使用鸳鸯钩垂钓。我这里所说的鸳鸯钩是指在两只钧上挂不同的饵料:一钩挂商品饵,一钩挂蚯蚓等荤饵。鸳鸯钩的妙用1、在鱼儿不开口时可有效地刺激鱼儿开口。2006年2月17日.我在四里棚办事处区艾庙村一野塘垂钓.用疯钓鲫1号60% 疯钓鲫2号30% 拉丝粉10%开饵,钓了大约一个小时.窝里鱼星直冒.  相似文献   

9.
搓饵之误     
管察 《钓鱼》2013,(21):18-20
搓饵是商品饵之后才出现并予以规范的上饵方式。此前用蚯蚓、蛆、红虫、鸡鸭肠管做饵都是藏钩于饵,钩刺入虫体犹如穿衣。以螺肉、麦子、米饭粒、玉米或切成小块的糕团、熟红薯做饵体积小,装饵时两指捏饵轻轻按到钩上,盖住钩尖、钩颈而裸露着钩弯和钩柄。商品饵作搓,三指撮饵压实后连钩带饵揉搓成卵形、丸形、水滴形或再整成菱角形。搓饵快捷省时,饵入水后阻力小,慢慢雾化,钩柄和钩口处有饵芯残留,适合钓见饵就吞的圆口鱼。  相似文献   

10.
五饵钓鲫鲤     
杨天举 《中国钓鱼》2005,(10):36-37
一、米粉药酒饵:把大米磨成细粉,以冷水调成糨糊状(注意用水量,如水多则需加添米粉)。然后倒入适量热水搅拌成干稀适度的粉团:最后将丁香药酒(公、母丁香各10克浸泡于盛装低度白酒的广口瓶中,时间为一周以上)喷洒于米团之上,边喷洒边揉搓,至软硬如唇即成。此饵特点是饵色醒目,酒香诱鱼快,药香米香引鱼上钩有特效。此饵制作简便,携带方便,尤其南方米粉颇多。搓饵挂钩、玉米粒大小饵钓鲫,鸽子蛋大饵钓鲤,中钩之鲤多为500~1000克重。偶有更大者。  相似文献   

11.
张雨 《钓鱼》2012,(11):22-23
1.在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饵料混合使用时,要先将饵料干粉在和饵盆中混合搅拌均匀,再加水搅拌。2.在配制拉饵时要注意,不要把拉丝粉直接和在饵料里加水,特别在气温不高时更要注意,应该在饵料加水快速搅拌后,将其平摊开,然后迅速将拉丝粉均匀撒在饵料表面,几分钟后将饵料轻揉成团即可。注意开拉饵千万不能将饵团用力揉搓,否则会变成面筋疙瘩,不是拉不出饵,就是拉出一大坨,效果就差了。  相似文献   

12.
一、钓具:1.竿。6.3米左右的硬调碳素短竿。2.线。直径0.2毫米的优质单丝线,线长2.5米左右,线长了抗风性能差。3.钩。伊势尼4号朝天钩或伊豆等其他小型朝天钩。4.漂。星漂(六星、七星均可),立漂不适宜。二、诱饵。选用比重大的饵料,便于沉底,笔者一般用酒泡小米,粉饵不太合适。三、钓饵。选用大平二号鲜活蚯蚓,二指半为佳。装饵时钩尖留  相似文献   

13.
张乐平 《垂钓》2009,(7):38-39
“果冻饵”是由一种胶质膨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一些辅助原料组成。这种胶质膨胀粉吸水性非常大,调和入水后有少量雾化散落,能在钩上形成一种透明亮晶晶的胶团裹住钩尖;由于此种饵料开好后状似果冻,所以人们称之为“果冻饵”。笔者最早见到的胶质膨胀粉,是在百合的“决战鲫”中,但闻此原料是钓王化绍新多年以来征战赛场的秘密武器,所以这种饵料是由谁最先发明的无可考证。不管是谁,都令人无比钦佩。  相似文献   

14.
手上饵     
张炎冰 《钓鱼》2014,(13):10-10
钓快鱼用拉饵,将兑水后形成拉丝网络的饵团压住钩拉出,饵就粘在钩上了。传统钓鱼用蚯蚓、虾、蚌肉、面团、玉米粒、年糕、米饭粒做钓饵,都是饵包钩——按钩的大小将饵整成合适的形状,然后一手捏钩柄,另一手取饵以套、穿或按的方式将饵装到钩上的,统称手上饵。  相似文献   

15.
张之晔 《钓鱼》2008,(4):20-21
用蚯蚓钓鱼的时候。有人把它掐断了或拍死了装钩,钩卧底,饵不动,鱼长时间不咬钩了,轻轻把钩提起一点,再沉下去,饵动了鱼就咬钩了。受此启示,有人用活蚯蚓,让饵动起来,后来又有了半腰装钩两头活。台钓强调摆幅,子线长,摆幅大,也是钓饵动起来。但鱼情不同,有的鱼非动态饵不食,而且对动的幅度、频率都很挑别,动快了不吃,动慢了不吃。有的饵动了反而不咬钩了。  相似文献   

16.
台钓不论是搓饵钓底,还是拉饵钓底,尤其是拉饵钓浮,都离不开拉丝粉。拉丝粉就是俗称的面筋,是将小麦面粉,经过揉洗,去掉淀粉,剩下小麦蛋白,经过进一步加工,就成为我们钓鱼所用的拉丝粉。拉丝粉黏性极强,在我们掺对饵料时,拉丝粉起着黏和作用,钓饵里掺对上拉丝粉,抛竿时饵料不散,入水后饵料开始雾化散落,最后拉丝粉和少数饵料残留在钩上,在水的作用下,漂漂荡荡,既能诱鱼,又便于鱼儿吸食入口。  相似文献   

17.
用蚯蚓、蝇蛆钓饵讲究的是色、香、味、活四字。本人在使蚯蚓、蝇蛆饵在水中保持较长活力做了一些改进,取得较为满意成效。 一、用蚯蚓钓饵若使蚯蚓两头在钓外蠕动,引鱼效果好这是无疑的,但是在钩尖蠕动的一头,有时会蠕动出来过长,尤其是蚯蚓较粗壮鲜活时,鱼吸饵时往往会衔走这一段蚯蚓产生提空现象,按常规穿蚯蚓,活虫成死食,诱鱼效果不理想。我是这样改进的:取中等大蚯蚓半条从切口处进钩进到剩0.8~1厘米处穿出蚯蚓体外,将其捋至钩膛上,钩尖上穿上大半粒粳米饭粒,或一小节蚯蚓,这样蚯蚓的切断面  相似文献   

18.
拉蚯蚓     
张炎冰 《钓鱼》2013,(12):23-23
小米颗粒小、轻,不能直接装钩:红虫细、短、体薄,一旦装钩时刺穿了,体液流失只剩一层皮效果就差了,所以有拉小米和拉红虫。蚯蚓,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以它为饵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和粗度,让钩尖从头部或体侧刺入,也可以按钩的长短掐成段装钩。传统钓用虫饵都是藏钩于饵,可是活蚯蚓蠕动伸缩,一旦刺穿了露出钩尖,有些鱼就不咬钩了。  相似文献   

19.
蘸饵     
张炎冰 《钓鱼》2012,(20):16-16
蘸饵,上饵技术之一。传统钓鱼都是手上饵,以包和套的方式藏钩于饵。可是饵大了、硬了以及味不对路就没辙了。于是有人在鱼嗜香,不吃蚯蚓、虾等腥饵时备一小罐,内盛炒熟后碾碎的芝麻或糕饼碎屑。遇鱼不吃腥饵时将装了蚯蚓的钩在芝麻粉中蘸几下,这样蚯蚓表面粘满了芝麻,抛钩后鱼就咬钩了。  相似文献   

20.
管察 《钓鱼》2010,(1):16-17
钓鱼人对鱼钩的取舍主要凭经验,由钩形的宽窄长短、钩条的粗细软硬和钩尖的锐利与否等方面入手,崇尚小钩钓大鱼、一钩通用,什么鱼都能钓。其中对钩形的选择是出于它适合装哪种形状的饵,以及钓饵与鱼目的配合。如钓饵用蚯蚓,地蚕等软体虫饵,钩柄就长一点;用面团或红薯块装钩,则用钩门宽、钩柄短的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