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1月9日,由国际奥委会宣传部和北京奥 组委新闻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与北京 2008”国际媒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奥组委执行副 主席刘敬民、蒋效愚,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凯文  相似文献   

2.
赵征 《文化交流》2002,(6):60-61
时间的浓缩 西子湖畔黄龙饭店水晶宫,华灯映照着一张张青春笑脸,中日青年论坛联欢晚会正在热烈进行。 一阵掌声和欢呼,人们把一位神态庄重的日本老人拥到台上,他就是日中友协副会长铃木重郎先生。会场霎时肃静下来:“我做了50多年日中友好工作,在日中之间穿梭不下100次,”铃木重郎先生说,“第一次到中国来是1954年,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这次到北京庆祝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又受到江主席的接见。日中友好出现今天这样的好局面,真是来之不易啊!……”  相似文献   

3.
日本文化名人、中川美术馆馆长中川健造先生及夫人,应邀于2008年8月6日至11日来华出席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回国后,中川健造先生追忆奥运,先后接受了《读卖新闻》及日本多家媒体采访,把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日本主流媒体传递给日本民众。其中,日本《读卖新闻》从8月28日起连续3天,以上、中、下的形式刊登了中川先生的文章《文化金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亲历记》。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块文化金牌"为主题,详细描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文章说,开幕式展现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和平友好的国家形象。邀请中川健造夫妇来华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取得的外宣效果是明显的。一个有影响的日本文化人在日本主流媒体上所作的客观介绍,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真实而生动的中国,让那些没能亲临开幕式现场或者不了解中国的普通日本民众加深了对北京奥运会以及中国的了解。这是我们外宣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是国务院新闻办和外文局领导周密部署、相关接待单位辛勤工作所取得的可喜成果。这种让外国人亲历亲为、顺其自然、"眼见为实"的方法,对于今后利用外力的工作不无借鉴。现将日本《读卖新闻》连载的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译载如下,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一个日本友人笔下的奥运开幕式。  相似文献   

4.
褚斌杰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曾先后在齐鲁大学、燕京大学学习,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58年至1979年,曾任中华书局哲学及文学编辑室编辑,1979年重新调回北京大学,2006年11月在北京不幸去世。褚斌杰先生是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中国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6年2月27日,第二届"会林文化奖"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中国著名比较文学家、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和美国哲学家、夏威夷大学安乐哲教授共获该奖。乐黛云先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她与汤一介先生被称为"学界双璧",在中国比较文学和中国哲学与国学方面互为裨益,携手推动了中国比较文学从复兴走向繁荣,逐渐成长为国际比较文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乐黛云先生著有《比  相似文献   

6.
《职业圈》2013,(10):100-101
平德(李卫平)马业技术专家,画马艺术家。1952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马业协会理事,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平德自幼喜爱画马。16岁下乡到科尔沁草原牧马,在日夜观察马群生活的同时,坚持笔耕不辍。回到北京后,经何海霞先生介绍,师从韦江凡先生学习画马。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初,旅居中国20多年的美籍作家龙安志先生在位于北京的家中迎来了他的老朋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他向来华访问的潘基文先生介绍并赠送了由他撰写的、新世界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香巴拉宫随笔》系列图书。潘基文秘书长饶有兴趣地听他讲述了新书的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职业圈》2013,(28):102-103
王玉,1965年生于北京,自幼;习画,1980年拜师郭北峦先生学习山水画。1988年毕业于中国画函授大学国画系。1992年拜孙菊生先生为师;1995年拜齐良迟先生为师;1996年拜黄均先生为师;1996年拜陈大章先生为师;1995拜金鸿钧先生为师;1998年拜金默如先生为师;1998年拜张世简先生为师。  相似文献   

9.
《职业圈》2012,(34):88-89
洪序光,海外归国现代彩墨画家、书法家,祖籍山东文登。1983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专修中国画。1980年师承韩天衡先生学习书法、篆刻。李可染先生再传弟子。在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接受了8年的西方文化艺术熏陶、深造。2009年年末定居北京。  相似文献   

10.
2000年秋天,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来北京访问,在北京逗留期间,大江先生私下里较多谈论的话题,恐怕还是围绕着对他一生影响极大的母亲而展开的。据大江先生说,他最早的文学启蒙者是他那位酷爱中国文学的母亲。他母亲的日记中有一段记载,说是30年代初曾与父亲一同前来中国。他们首先到达上海,在那里买了一本由鲁迅先生创办的《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著名国学大师、书画大师启功先生于2005年6月30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7月出生北京, 满族,长期从事文史教学与研究,出版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 论稿》等著作,1952年后任北师大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全 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等 职务。 鲍文清女士原为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资深记者.曾采访过诸多文 化名流人物,自1979年与启功先生结识后,一直保持了二十多年的交往 和友谊,并于2004年写作出版了《启功杂忆》一书,获得了社会好评。 为追念启功先生,本刊特邀她撰写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博雅 《职业圈》2008,(34):82-85
今日美术馆——系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按照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运营的纯民间美术馆,是中国第一家民营非企业公益性美术馆。 2002年,今日美术馆由张宝全先生创建并首任馆长,2004年底张子康先生接任,2007年取得北京市文化局的文件批号,同时坐落于北京CBD区域的新馆全新亮相,预示着美术馆成功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北京首家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民营美术馆。  相似文献   

13.
陈廷友 曾拜著芒画家亚明先生为师。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并获奖。先后在厂州.台肥、黄山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台肥亚明艺术馆画家.展览部主任。陈廷友中国画作品  相似文献   

14.
洪星 《生态文化》2008,(2):46-46
陈欣是一名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绘画与书法艺术中的书画具精的艺术家。 陈欣1956年生于北京,自幼酷爱绘画,六岁师从于宁砥中先生,后受教于郭传章、溥松窗、白雪石、董寿平、卢光照、林妹殊等先生。1980年南下广州入关山月门下侍其左右六年之久,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延河之恋 刘白羽1916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封建没落的大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历尽了千辛万苦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的接见,从此开始了他真正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16.
该书经周有光先生亲自审阅,提高了年谱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周有光年谱》是作者范炎培先后十多次前往北京拜访周有光先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在周有光先生同意之下进行编写的。根据我们平常的认识,年谱一般是在身后编撰,而《周有光年谱》是在周有光先生健在时编撰,取名为"年谱"是得到了周有光先生同意的,而且二十三万字的年谱(打印稿是厚厚的一叠)经周老亲自审阅、亲笔修改后定稿而成。  相似文献   

17.
9月5日,国际世界语协会总干事奥斯莫·布勒先生抵京,开始他为期10天的中国之行。布勒先生此次来中国是为了考察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申办2004年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情况。在全国世协领导的陪同下,布勒先生考察了北京的通讯、交通和旅游,重点考察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和周围的宾馆、公寓。9月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相似文献   

18.
初识耿明     
初识耿明,只见他满头花发,清瘦的脸庞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交谈之 中,我觉得他是个热诚和蔼而又严肃认真的长者。我要求看他的作品,他爽快的答应了。 耿明先生擅长工笔重彩花鸟和水墨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以及在省美展中获奖。看耿明先生的画能悟出两个字:真诚。有一种恰似音乐的旋律直灌心灵的感动。从耿明先生的画中还能看到两个字:激情。他的画有着迫人的气势,苍厚、劲健、丰满、凝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严谨的艺术表现展示了耿明先生的画品和人格。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文化》2013,(19):106-106
号望溪,生于北京,师从著名画家梁树年先生,为大风堂再传弟子。现为民革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现就职于荣宝斋。  相似文献   

20.
赖晨 《文化交流》2012,(12):12-15
今年中秋前夕——2012年9月29日的傍晚,南怀瑾先生走了。入夜,天心寥廓,月魄也流光。一南先生是成名于台湾的学者,与北京季羡林先生、香港饶宗颐先生并称当世,被人赞为国学大师。就学问言论,季先生艰涩而深厚,饶先生富丽而广博,南先生平实而奇出。南先生善讲学而多撰述,种数不下三五十,范围大都集中于经藏道法,兼达孔孟老庄,涉及卜易谋略、医药养生、堪舆营造、诗词书画。这与他常情莫测的经历相关。南先生1917年出生于浙江乐清农村,是他父亲中年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