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观点     
《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7期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 阅读教学中学生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在于:一方面,课文是学习对象,学习任务就是理解、感受这篇课文;另一方面.学生现有的语文经验却不足以理解、感受。“课文”的特性内在地规定着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以帮助学生调整现有语文经验与课文理解.感受所需要的语文经验之间的落差。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情境中.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有以下三条: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三条路径殊途同归,应根据落差的状况选择适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是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借助关键问题,筛选重要信息,能让学生便于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解读,感受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逐步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响应“双减”政策。一、中段阅读教学现状(一)统编教材识字量要求高统编版教材相较之前版本来说,课文篇幅较长,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小蜗牛》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3.
“听读识字”是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北师大版)的一个突出特点。“听读识字”顾名思义就是借助阅读一篇篇课文来识字。在这里“阅读”是“听读识字”过程,课文则是阅读和识字的载体。而作为阅读和识字的载体——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识字的具体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群文阅读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集中性、关联性及目的性,对于阅读教学有着积极影响作用。老师可以围绕一篇课文或是相同主题,展开类似课文集中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拓展知识学习,提高阅读学习效率。老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该起重要引导作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与阅读量,让阅读教学效果最大化。那么应该如何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阅读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这几项任务总的着眼点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学读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静蕾  章馨月 《海外英语》2023,(22):172-174
批判性思维是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思维品质”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若要达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标,则需采用“阅读+思辨”教学模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阅读圈”教学法与此模型高度契合、环环相扣。故该文将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So Close Yet So Far这篇课文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将“阅读+思辨”教学模型与“阅读圈”活动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关于“语言文字训练方面”之“阅读”一节中有如下一段论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文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  相似文献   

8.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语文课程定位。语文课程教学担负着文化积淀和文字传承的重要任务,语言文字的力量在于字面背后带给人的思考,体会精神的传递。如何来理解这些文化精髓?阅读是一项重要的途径。群文阅读法强调以单元整组来进行阅读教学,对课文开展深度教学,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教会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结合课文学习以及课外阅读,将阅读学习的范围扩大至整本书阅读,以“阅读分享会”等具体的活动为依托,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的所谓“线索”,指的是贯串于一节课、一篇课文或一个大的教学板块中的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有了“线索”的教学设计我们称之为“线索式思路”。如常说的“一线串珠”、“一词经纬”就是。在这样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时间都被教学“线索”贯串着,内容紧凑,活动充分,探究深入,表现出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明显特点。设计阅读“线索”的基本要领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或找到一个能够牵动对全篇(段)课文进行阅读品析的关键字词,或提炼出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或设计一个时间持续长久的阅读活动,让它们一方面…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读懂一篇篇课文,而且要使学生学会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前者是“读懂”,理解课文;后者是“会读”,掌握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  相似文献   

11.
精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或称为重点课文,它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精读课文就是教方法、教规律的课文,相当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但是,从目前精读课文的教学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精读课文”中“精”的理解仍停留在逐段串讲的“精耕细作”上。小学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主要靠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  相似文献   

12.
何黄海 《小学语文》2011,(10):10-12
一、单篇与群文:课堂阅读“形式革新”的背后 我们习以为常的阅读教学是一篇一篇地教课文,教学过程中,关注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统一,完整的文本时常陷入被切割被肢解的尴尬境地,阅读教学往往染上解析过度、微言大义的肥胖症。(笔者并不否认以单篇阅读为基础的传统意义阅读教学的价值,也不回避它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上的先天性缺陷——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它们因先天性的阅读文本“量”的不同,带来了学生阅读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迥异,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价值上,两者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13.
如何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覃晓舟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篇课文,逐步培养阅读能力。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刘张翼 《家长》2024,(8):170-172
<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日益变高,学生不仅要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还要有丰厚的课外知识储备,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课内和课外是学生学习的两大主阵地,如何帮助学生搭建整本书阅读支架、统整课内外阅读,既是“双减”背景下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内在要求“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学生读书品位”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奠基。一、阅读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15.
打开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我们会发现这套教材将阅读版块改为主体课文和快乐读书屋。这个改动体现了教育思想的根本性改变。第二、三学段阅读版块由主体课文、快乐读书屋、选读课文和“阅读资源”共同构成了语文阅读教学体系,共同担负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任务。“快乐读书屋”,是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的独立或半独立的阅读园地,是对主体课文的补充、丰富和拓展。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之一,“快乐读书屋”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视野,使他们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读的训练,巩固和运用有关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6.
打开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我们会发现这套教材阅读板块改为主体课文和快乐读书屋两个部分。这个改动体现了教育思想的根本性改变。第二、三学段阅读板块由主体课文、快乐读书屋、选读课文和“阅读资源”共同构成了语文阅读教学体系,共同担负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任务。主体课文是在教师指导下细读,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17.
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是一个等待发掘和探究的未知世界,具有生命的灵性。而阅读一篇课文就是学生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一次次对话的过程。正是通过学生的解读与阐释,才打开文本意义结构的封闭形式,使其获得活生生的具体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历阅读过程,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我国八省市进行抽样调查,测试了四年级和六年级的语文成绩。分基础知识、阅读、作文三大块,阅读的平均成绩仍然处于最低。因此,必须对阅读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阅读教学又要特别重视完成它本身的特定任务,注重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下面就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特定任务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扩展知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阅读教学有它特定的任务,那就是在教学中,凭借课文的例子,抓住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以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课本无非是个例子”,就是要通过课文的例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他们逐渐有所积累,有所感  相似文献   

19.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1+X”群文阅读教学有三种模式:一篇课文带动多篇课文、一篇课文带动多篇课外文章、一个单元带动多篇课外文章。结合已有理论及课例和自身教学实践,“1+X”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设置应指向人文主题、本体知识、阅读策略和思维认知。  相似文献   

20.
阅读首先是一种体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阅读体验的积累,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然而,从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看,教材中心、课文中心的观念依然在主导着阅读教学,不少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能力水平,把理解、读懂一篇篇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急于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手段把关于课文的现成结论交给学生,而不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过程与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