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宁 《教学随笔》2010,(12):7-8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有不少学生不重视阅读,鄙薄读书或不善于读书;有的语文教师迫于中考压力,课堂阅读教学以“讲读”模式为主,追求答案、思想上的“一统天下”,学生阅读缺少个性化,致使阅读能力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保障机制,让“课外阅读指导课”落到实处1.时间落实。每周的两节阅读课,决不能被占用。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很想倾吐自己的积淀并展示自己,因此,每周开设一节“读书交流课”,让全班学生互相交流,全体同学在互相交流中互相受益,因为每个同学所阅读的内容都不同。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最近看了一名教师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他们自主阅读,快速感知、思维,体会言语中蕴含的感情,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居里夫人那跨越百年的美丽。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即读出“自己”。罗曼·罗兰说:“从来就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可见,是否读出“自己”,决定着阅读的深度与效力。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可读性强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文质兼美的范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分析,自行理解和感悟,我在教读一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以“读”为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相应的阅读方式,针对不同的阅读方式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从“读”入手,以读带思,把“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学法,无疑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有效方法。探究式学习一是让学生自我质疑。在自主阅读中找出问题;二是自我解答。学生找出问题后要自己解答,并在小组或全班讨论。以求解答的正确:三是自我测试。学生解答问题后学习告一段落。究竟掌握得如何,要让学生自己来测评。自己拟考试内容和答案,全班汇总后再进行检测。这样一是有助于消除学生考试的畏惧心理,二是让学生通过测评了解自己学习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要想改变忽视阅读的现象,就要从小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并让学生在遇到好的句子或段落时记录下来,并写好读后感。努力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段话表明了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一、教给学生多样的阅读方法小学生阅读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的方法,即“随便翻翻”,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  相似文献   

9.
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曾说:让儿童在阅读中长大是最大的教育道德.在海量的多渠道阅读冲击人们眼球的今天,清原实验小学坚持“以人为本,文化关怀,为学生终身优质发展奠基”的理念,深入探索儿童阅读之“道”,让师生亲近经典,热爱阅读,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晒晒教师的读书袋:经典作品,有种子的能量!引领学生读书,我们首先要让阅读成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校园局域网和教师博客、微信等平台晒读书袋,是全校师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内容.摘录一句教育格言,学习一位教育名家,阅读一本教育理论或叙事专著,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一节读书课的新方法,发表一篇读书感悟……在这些个性鲜明的交流中,教师达成的共识是:“人最大的耻辱是不善于思考,最大的快慰是自己的思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三自一导”是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三自一导”即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质疑,自己求索,充分调动学习的主体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一、引导学生自己读书“三自一导”,读是基础。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呢?首先,要精心导入新课,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要让学生粗读教材有关内容,理出知识框架。再次,要让学生细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找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感性材料与理性观点的统一性,从而学到实处,悟到实处。二、引…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刻印仵他的意识里。”可见,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非常重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与积极性,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快乐地读书。让书伴着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或者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和体会。老师在激起兴趣后,要有选择地给他们推荐课后阅读书籍。教师要善于组织交流,促进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3.
现代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对话理论体现了人与人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但教师在其中起的作用又是最大的,是隐性的。在阅读课中,教师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选中各种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4.
“不动笔墨不读书”,“眼看千遍,不如手动一遍”是我国传统的读书良法,即抄书、评书与批注。这些方法强调了读与作、章间零距离情思交融的过程,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与本真诚对话的过程,”为此,从小学中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阅读、批注。一般是先让学生阅读批注,然后师生、生生交流.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体验批注带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讲、学生答”为主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基本销声匿迹,但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线,一问一答教学模式还占相当大的空间,尤其是在农村。这种教学模式,看似课堂活跃,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何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探讨、交流、实践,达到“多读书、读好书、能读书”的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始终定位在“点拨”上,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要充分地给学生读书、思考、质疑、查阅、交流、评价、演练等七种机会。一、读书的机会 阅读,是对知识信息的吸收过程。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读书、读好书,以便获得最佳的阅读效  相似文献   

16.
低年级阅读教学相对高年级来说,一直比较滞后,多数情况下按照高年级的方式操作,使得孩子的阅读处于被动思考的状态。"符号阅读"可以调动孩子阅读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圈圈画画实践活动中,悄然进入文本,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学会自能积累运用、感悟检验,有效提升思维能力。这个过程,也正是学生自能读书的自我萌发阶段,让学生真正学会读书。  相似文献   

17.
“对话”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精神对话与沟通。根据“互动—合作”的理念,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模式来构建“对话体”的课堂教学。一、感悟式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凡是学生自主读书能够体会的,教师重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复述、默读以及精读、略读与浏览。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可设…  相似文献   

18.
一、怎样理解新大纲中的“读”新大纲在“关于阅读”中指出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一阐述给我们的启示有三 :其一 ,阅读课姓“读”。在教学中须以读为主 ,贯穿始终 ;其二 ,阅读课要真正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一节课 ,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应少于 2 /3;其三 ,在阅读课中的“感知”、“感悟”、“语感”、“情感”要寓于读书训练之中。由此 ,可以说 ,“读”是新大纲对阅读教学的一种定…  相似文献   

19.
全民阅读是衡量民族、国家、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智慧勤奋地阅读,从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会读书、爱读书,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心理体验,教学中应坚持三个“为主”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以自学为主,这是语文界广泛的共识。以学生为主,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以读为主,反映了阅读教学中的基本规律;以自学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