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侠电影在香港刚刚盛行的时候,银幕上是一个又一个不死神话般的英雄人物,有着善恶分明的观念。而随着电影工业大规模发展,后新浪潮时代的香港武侠片逐渐衍生出黑帮片、动作片等亚类型影片,对武侠世界中的侠观念进行了较大规格的修整。但二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观念的变化自我完善。本文将从人物、事件和社会三个方面,对香港后新浪潮电影中的侠观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汪道昆是明代时期著名的戏曲家以及政治家,文章针对汪道昆《太函集》中的"儒侠"精神进行解读,并分析他的思想对于当时经济文化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克导演作为新武侠电影的代表,致敬传统武侠大师胡金铨的《龙门客栈》,拍摄的一部《新龙门客栈》,成为香港乃至中国新武侠电影的里程碑,同时赢得了世界美誉。他用游学西方的文化背景,引入数字技术,融入后现代艺术风格,大胆尝试了武侠电影特技化、科技化新突破,诠释了暴力美学的文化价值。他用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和狂放自如的武打设计,让自己独树一帜,成为新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本文以《龙门客栈》、《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为载体,从电影美学、人物形象、视听艺术、文化价值、叙事模式等方面来展开论述,阐述徐克导演把坚守着的侠义信念和独特的美学追求用于新武侠电影中的尝试和成就。  相似文献   

4.
李洋洋 《青年记者》2016,(35):61-62
在我国电视剧史上,曾出现了不少经典的武侠作品,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佳作不多.本文在简要概述武侠观念演变的基础上,分析当下国产武侠电视剧存在的问题,并对国产武侠电视剧的发展提出建议. 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侠客形象 侠客形象的诠释受文本特征的影响,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史书讲究对古代侠客事迹的客观实录,史家的主观色彩受到限制,因此不利于侠客形象的塑造和侠者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论徐克新派武侠电影中的空间与叙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东南传播》2011,(3):83-85
徐克拍摄的电影种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是辨识度较高的还是他的新武侠电影。近几年徐克有转型的意愿,但是不管是《女人不坏》还是《深海寻人》,都无法与他的《笑傲江湖》系列,《倩女幽魂》系列,《新龙门客栈》等经典影片相提并论。这些新派武侠电影的空间与叙事的关系特点鲜明,非常具有个人特色,是探寻徐克为何成为徐克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笑傲系列,小倩系列和新龙门等经典影片,对徐克电影中的空间与叙事关系进行探讨,最后再分析一下他的新作《通天帝国》中的经典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华莱坞电影的发展历程中,3D电影创作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数,2014年岁末,贺岁档两部大片接踵而至,姜文的《一步之遥》遭遇票房失落,而徐克的《智取威虎山3D》却换来较好又叫座的回馈。为此,本文试图从人物造型的立体"情境"创意设计、跨越时空的立体"情节"创意设计、叙事的立体"情景"创意设计三个视角,探讨徐克的侠客情怀是怎样在3D电影中得以彰显?其成功之处何在?  相似文献   

7.
这两年,根据金庸的武侠经典改编的古装武侠剧,基本已经重拍了个遍。而在2005年,这股热潮依旧。《神雕侠侣》是金庸作品中的上乘之作,目前金庸武侠剧重拍大户张纪中正带领剧组转战各地,拍得如火如荼,隔三岔五会有相关消息出炉而占据娱乐版的头条,观众的期待心理已经被吊足了;来到内地“淘金”的香港著名娱乐片导演王晶与张纪中争夺《雪山飞狐》的拍摄版权正忙得不亦乐乎;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旗下一气推出了三部武侠大戏——《七剑下天山》由香港著名电影导演徐克操刀,目前已经正式杀青,近日又传出筹拍续集的消息;《小鱼儿与花无缺》以经典武侠剧《绝代双骄》为  相似文献   

8.
张妮娜 《今传媒》2016,(9):41-43
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却浓墨重彩的对类型片中“侠”精神进行了另类解读,将原本平行共处的类型电影和现实主义电影适时的糅合在了一起。电影《老炮儿》透过关注主体自身传递的“侠”精神的演绎、关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表达、关注个体与其生存境遇间形成的复杂、多面的张力,关注个体对自身及存在的反观和对空间变化的体验,映射出中国电影对于本土精神中个体人性本真表达的缺失和渴求。  相似文献   

9.
李嫣然 《视听》2018,(6):84-85
武侠电影是建构在我国独特历史文化上的类型电影,凝聚着浓厚的民族情感与传统思想内涵,在电影市场上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武侠电影的发展在视觉化冲击的走向中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本文提出"后武林时空"这一概念,以电影《师父》为例,从现实叙事、镜头语言、武术文化三方面分析其不同于以往武侠电影的艺术特色以及形成"后武林时空"的导演元素,以期引发对武侠电影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周星驰电影的成功与香港市民文化心态密切相关。周星驰电影无疑是香港文化土壤培育的结果。香港市民侠客心态、香港市民赌博心态和香港饮食文化在周星驰电影中均有折射,并同时构成了周星驰电影的特殊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1.
侠客的世俗意义在于,无论黑恶势力在社会上怎样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江湖上永远都有一股正义的力量对其形成道德和行为上的制约。因为只有如此,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的理念和文化内涵才能到得彰显和实现。而大量的情色元素,与旧文艺和旧文学的艺术范式一同,构成着旧市民电影的主体特征。2012年才在小范围内公映的《红侠》就是一个新的例证,只不过,《红侠》中的情色元素配置的比例相当之大,似乎更应该被视为情色片而不是简单划入武侠片范畴了事。  相似文献   

12.
“我就好想活在一个武侠世界里面,我很欣赏古代侠客,有那种惺惺相惜的感情。比如《英雄本色》里,小马哥和豪哥就是我跟徐克,我把我们之间那份敬重的友情放在里面,我可以为他牺牲,他也可以为我尽力。我们现在老了,还可以在一起喝酒”。  相似文献   

13.
北宋名臣蔡襄是"宋型文化"背景下北宋士大夫形象的典型代表。蔡襄的人格精神在他的诗歌与书法创作中呈现出审美情趣及风格特色的共性,其诗文创作与书法创作有着互通互补的关系:诗歌倡"文以明道"的思想,书法尚"中和"的审美观念,诗歌和书法"中庸"的儒家品格互补。诗歌博采众家,书法转益多师,诗书"有意复古"的创作实践互通。诗歌重"道",书法重"神",诗书注重主体思想的创作倾向趋同。  相似文献   

14.
明清西方传教士对儒经的译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宗教比附,宗教融合与比较、文化汲取,这一历史轨迹体现了西方对儒家文化从"侵入"到"汲取"的历史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娄楠楠 《大观周刊》2013,(10):143-143
香港武侠功夫电影最基本的市场无疑是华人区域市场,因为观众在接受自己的文化时并无过多障碍,因此20世纪80年代作为拍摄武侠功夫电影主力军的邵氏电影公司和嘉禾电影公司在院线组合上下足功夫,尝试打通香港武侠功夫电影在华人区域的传播路径,这对于当今的电影传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侠片是华莱坞电影独具文化个性的类型。香港武侠电影传播了中华文明的侠义、仁义、正义等优秀传统和特殊的精神价值,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的成功传播为华莱坞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借鉴。作为现代武侠电影的类型,喜剧武侠电影的出现是华莱坞电影人顺应媒介的时代变化做出的理性选择,消解了全球的文化同质化,也把传统的中国功夫和现代社会法制意识结合在一起,对传统文化做出了反思。香港武侠电影建构的中国文化的想象共同体构成了文化共处的一极。  相似文献   

17.
侠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心理构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日常生活行为,都无法绕开侠与侠文化。侠的精神已经成为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侠这一概念和形象的出现对于既有秩序构成了双重冲击与震撼,不仅是对侠的秩序的冲击,也是对于传统文人形象的叛离。本文尝试追问侠这一概念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从而为更深层次地展开关于侠的讨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邓霄 《东南传播》2020,(1):66-68
"独立电影"的概念最早来自于西方,"新好莱坞"运动与美国杂志首次提出的"独立电影"概念影响着90年代以后的创作,同时深受欧洲艺术电影的影响;由于独立电影导演徐浩峰个人对武侠文化有着深厚情怀与极高追求,在故事设置、人物建构、镜像风格等方面形成独立的"作者化"表达;这种新的电影模式不仅体现了徐浩峰的个人化表达,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武侠电影观念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从王阳明佛教观出发,以儒者自身对佛教的认识与评价为契入点来呈现比较真实的儒佛关系。认为王阳明已逐渐摆脱狭隘的宗派立场,开始在是非问题上寻求儒佛异同的答案。儒佛不只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佛教许多思想内容能够为儒学所借鉴学习,尽管彼此存有差异。儒学兴衰在根本上非源于佛教的传入,而在于儒者不能自得圣人心性之学,因此,重振儒学不必以排斥佛教为手段,而在转变儒者专务文句辞章的虚浮学风,以学贵在为己为标的。最终彰显了王阳明兼容并包的学术胸怀和客观公正的为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从王阳明佛教观出发,以儒者自身对佛教的认识与评价为契入点来呈现比较真实的儒佛关系。认为王阳明已逐渐摆脱狭隘的宗派立场,开始在是非问题上寻求儒佛异同的答案。儒佛不只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佛教许多思想内容能够为儒学所借鉴学习,尽管彼此存有差异。儒学兴衰在根本上非源于佛教的传入,而在于儒者不能自得圣人心性之学,因此,重振儒学不必以排斥佛教为手段,而在转变儒者专务文句辞章的虚浮学风,以学贵在为己为标的。最终彰显了王阳明兼容并包的学术胸怀和客观公正的为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