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卡夫卡被誉为“现代主义小说之父”,其作品亦被称为“寓言小说”,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卡夫卡作品中所传达的弧独、异己、焦虎、绝望、非理性等情绪以及与时代连成一片的阴沉的气氛正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卡夫卡笔下主人公的悲剧,就是现代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与古典悲剧相比 ,现代悲剧在表现内容及特征上都发生了变化。古典悲剧往往是写人与神的冲突 ,而现代悲剧则是写人物过去与其所寻找的“归属”的冲突。悲剧的主人公也不再是英雄 ,只是一些平常人 ,他们为实现个人理想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努力。伍尔夫小说正是通过主人公之口 ,道出历代善于思考的人们所探讨的问题。因而 ,从小说的内容及特征的角度上看 ,伍尔夫的小说都具有现代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新写实小说以写实的手法描写出了现代人生存的悲剧,虽然新写实小说作者取材各不相同,但从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我们大致可分为生存条件的匮乏和都市中小市民小人物的毁灭,前者的悲剧形式作者采用的是以原生态的描写赤裸裸的再现了平凡人生存困境的细节,而在描写都市小市民生活的新写实小说中,“几乎无事的悲剧”给小市民的生活和命运蒙上了强烈的悲剧色彩。这种原生态描写手法以及悲剧情节的“几乎无事”是新写实小说悲剧意识产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茅盾小说具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色彩,茅盾从悲剧美的高度,塑造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揭示了各类悲剧产的客观环境与社会因素,寄寓着他对旧社会旧制度的憎恨与反抗、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茅盾小说中的各类悲剧色彩斑斓,因其立足于现实主义的牢固基石,故色调有别于中国或西方的古典悲剧与现代悲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悲剧型小说中,鲁迅的作品是最有深度、最有力度的。所谓悲剧,在鲁迅看来,并非指那种非社会性的个人的不幸际遇。他认为创作悲剧型小说必须着眼于社会性,并表现出悲剧的历史必然性。在评论五四时期某些悲剧型小说时,鲁迅不满那些“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的作品。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其一,视野狭窄,“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没有深刻的社会性;其二,“过于巧合,在一刹时中,在一个人上,会聚集了一切难堪的不幸”,失去了必然性。什么是悲剧,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的小说与现代悲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小说中生活在历史变革时期的美国南方人集中体现出现代悲剧精神。现代悲剧精神的核心之一是现代个人在多重生存困境中,对可望而不可及的自由生存和理想人性的苦苦追求。其二是对现代人所理解的人的生存的真正的、真实性的、无尽的苦苦追求。从小说中悲剧人物身上体现出的现代悲剧精神,我们看到了南方的未来和希望。  相似文献   

7.
杨敏 《时代教育》2007,(7Z):136-136,138
说到张爱玲的小说就让人想到那悲剧式的苍凉:她用凌厉的笔触充分挖掘了现代都市中人性的扭曲和心理变态给人造成的悲剧,“把人生剥出一个血淋淋的面目来”。在张爱玲此类悲剧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被夏志清教授誉为“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的《金锁记》。一部叙事文学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金锁记》这出深刻的悲剧就在于它成功刻画了一个象征人性沦落历史的疯子——曹七巧。  相似文献   

8.
哈代小说的悲剧式主人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深刻地体现着古希腊悲剧精神,小说中的主人公与古希腊悲剧英雄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本文着重从人物的贵族气质、爱情处境和悲剧人物的“过失”等方面探讨这种联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现代人类生存处境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鲁迅以自觉而明确的态度创作出了许多撼人心魄、发人深思的悲剧小说,以实现他“为人生--反封建、启蒙思想、改造国民性、变革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悲剧的冲突成因和审美感受两个角度,鲁迅的悲剧小说可划分为“社会悲剧”与“个性悲剧”两种构成形态,以及“情感型悲剧”与“理智型悲剧”两种接受形态。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 ,“新写实”小说以逼真的写实手法揭示了现代人生存的种种烦恼和不幸 ,表现了对个体生命前所未有的关注 ,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人的生存现状及人的生存价值的质疑和探索。“新写实”作家在冷静探索和表现现代人的生存本相的过程中 ,流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市民社会的到来 ,知识分子地位的边缘化是这种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沈石溪是中国动物小说的重要开拓者之一。纵观沈石溪十余年动物小说创作,大致经历了一个篇幅上的由短到长、审美观念上由朦胧到自觉、创作手法上由粗糙到细腻的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他的动物小说以动物为本位,在对动物角色的选择上,有一种"强者情结"。沈石溪善于描写悲剧,同时,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这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思想厚度和冲击力度。  相似文献   

12.
《伤逝》与《寒夜》两部爱情婚姻悲剧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更是相仿。如果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来考查,那么汪文宣、曾树生就是涓生、子君生活到40年代的身影。本文从对两部作品整体性观照中,探究造成主人公婚恋悲剧的深层原因,拨开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外在因素的迷雾,揭示人性中的“自利”是婚恋悲剧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恐怖小说大王”的李西闽的小说中常常充斥着焦虑与恐惧。他的小说根植于本土传统,从人性出发,写出了现代人对生活的焦虑感和恐惧感,深入剖析了人的精神世界。以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为参照,李西闽恐怖小说中“焦虑的梦”直接源于童年经验,而这种焦虑与恐惧是中国社会当下信仰缺失与鬼文化影响的延续,其小说中无法消除的恐惧感正是恐怖小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阅读王小波的作品,会引起人们的思索。自由之生活、自由之思想、自由之文学是本篇对王小波的概括。自由之生活,王小波放弃优厚待遇显赫的名声而做一名自由撰稿人,足以证明他的"特立独行";自由之思想,王小波在他的作品里营造了"三有"自由思想体系;自由之文学,王小波作文的自由,即他的作品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如反讽、夸张、黑色幽默、逻辑悖论等文学技巧,显示了其独特的语言,形成王小波的风格。王小波是自由的,自由的选择生活,选择写小说这条路;但自由的同时又为自由付出了代价。这便是自由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以爱情母题的文学作品有两种模式--喜剧与悲剧.勃朗特姐妹1847年同时发表的<简·爱>与<呼啸山庄>,以独特的创意,成功地丰富并发展了爱情母题的这两种艺术模式,共同完成了爱情母题这个"圆".本文对两部小说的异同,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赵萍 《海外英语》2014,(11):213-214
Ernest Hemingway, one of the brightest stars on the literary stage of both American and the whole world litera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d gained an everlasting reputation by the image of"the tough man"he created in lots of his works.Hence, to readers, Hemingway must be a strong man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Though Hemingway had passed away, he left us an inestimable literary treasure, and we can draw some lessons from his suicide tragedy. To modern people who are burdened  相似文献   

17.
在新写实小说中,方方的小说以她自己独有的魅力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她众多的风格和题材各异的作品中,一部反映城市青年爱情故事的作品——《桃花灿烂》唤起了读者的强烈审美意象。在这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现代女性对爱情执著与追求,也看到这入世间那无法脱俗的爱情以及对女性自我人格的关注。作者的冷峻笔法延续了她一贯的行文风格,正视现实中爱情幻灭的悲剧,其悲剧性的爱情结局也更令人心动。  相似文献   

18.
路遥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这与他的自卑情结和超越自卑所体验到的崇高美具有密切关系。路遥及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在不屈服于命运、超越自卑追求卓越的求索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浓郁的悲剧意蕴中折射出无限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9.
余华通过底层民众在苦难中的"活着",揭示了他们的悲剧性命运,也深刻展示了民族传统中的特别性格。他们承担着生存的重负,深深体会着生命的苍凉,在无助的守望中淡然地活着。温情的加入增强了对人性的表现力度和批判力度,也使叙事在沉重与迷乱中走向明快。苦难之沉重与生命之苍凉共同构筑了余华长篇小说的感情底色。  相似文献   

20.
阎连科有着很深的"疾病情结"。长期的疾病体验和强烈的济世愿望使他成为了乡村平民的痛感器,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疾病和残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成为结构作品的核心。以疾病作为关注人类生存的切入点,阎连科揭示出河洛地区广大乡民在疾病困扰下的伦理传承和变异。这些疾病叙事作品浸润着他对底层弱势群体强烈关注的情感,体现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伦理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