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水果拼盘     
宗颖 《教育导刊》2007,(3):45-46
一、活动背景 统计在幼儿园传统的数学教育内容中是很少涉及到的,但随着探索性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看到了更多蕴涵初步统计思想的活动踪迹,如幼儿的生日统计、出勤统计、商品价格统计等。统计方法的运用一方面能使幼儿从数据的处理中更直观、清晰、深刻地理解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实现数学与主题活动的整合。数学活动《水果拼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此活动旨在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幼儿进行简单的统计学习,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2.
设计思路“>”和“<”看起来好像很抽象复杂,实际上只要让幼儿记住他们的开口方向,学习时并不困难,并且能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意在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轻松愉快的学习。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方向;第二,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活动目标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能正确认读不等式。2.学习把不等式变为等式。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相似文献   

3.
尚红艳 《教育导刊》2004,(22):46-47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是在活动中进行学习的。为了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我园每个班都在晨间开设了班级区域活动,在这里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创作,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  相似文献   

4.
宗颖 《教育导刊》2007,(3):45-46
一、活动背景统计在幼儿园传统的数学教育内容中是很少涉及到的,但随着探索性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看到了更多蕴涵初步统计思想的活动踪迹,如幼儿的生日统计、出勤统计、商品价格统计等。统计方法的运用一方面能使幼儿从数据的处理中更直观、清晰、深刻地理解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实现数学与主题活动的整合。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张婕 《福建教育》2010,(7):88-90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是一种让教师又“爱”又“怕”的课程模式。“爱”是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探讨的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的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幼儿参与的兴趣度高,主动性较强;“怕”是即使教师已准备好主题活动实施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幼儿的兴趣、经验、行为做出有效地解读与回应,这就对教师的课程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6.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笔者如何运用“三变”策略:即变完全由教师创设为师幼共同创设;变欣赏、感受的创设角度为与主题教育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相融合;变一“呈”不变为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与幼儿共同创设互动性的主题教育活动环境,使环境融入幼儿的成长过程,真正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对幼儿产生隐性的影响,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于“能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又结合园所“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的课题研究,我们开展了“小超市”主题活动。以往的数学活动总是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那么结合“小超市”主题活动,如何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亲身体验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尝试通过以下有效途径来进行:一、数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一)活动生成来源于幼儿生活在刚开学的时候,有的孩子经常将一些食品、玩具等带来…  相似文献   

8.
刘利萍 《山东教育》2005,(12):35-36
本班是一个中班,一直开展游戏活动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它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但游戏活动不一定适合各种教学内容的实施,如在游戏“马路上的车”“家中的电器”“可爱的动物”等活动中,游戏中的场地和道具与现实中的实物是有一定差距的,不能够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9.
陈锦 《中国教师》2023,(10):90-93
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两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幼儿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本文将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相结合,以中班“花”主题活动为例,通过汲取集体智慧、关注活动发展、结合家长资源,开展了基于主题的区域活动探索实践,推进二者合力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彭云 《学前教育》2011,(11):48-49
进入大班阶段后,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明晰,竞争意识逐步增强,相比之前更在意输赢。我们班在开展主题活动“幼儿舞台剧”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常会为“谁表演哪个角色”、“谁演得更好”而展开竞争。有竞争就有成功,也有失败。其实,大班幼儿非常需要学会面对挫折,克服挫折。而参与集体活动除了能带来自信,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非常喜欢游戏活动,将数学教育渗透到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按一维及简单的二维分类,是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做法。同时,结合秋季特点,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落叶,将生活与游戏相结合,体现了《纲要》的精神“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有趣”。  相似文献   

12.
戴秋月 《教育导刊》2005,(10):40-40
在一次主题活动“土”中,我预设了这样的目标:感受泥土的特性,了解泥土的作用:我以玩土的形式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并介绍了提供的各种材料:铲子、模具、花盆等: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分成几个小组,行动很快开始了。有的幼儿挖土,有的拌泥(准备制作“糕点”),有的把土捧到花盆里(准备种花草),大家忙得小亦乐乎。  相似文献   

13.
张敏 《考试周刊》2014,(63):191-191
幼儿园的主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区域活动、体育游戏、数学教育活动、生活活动等。若只注重每周两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则效果微乎其微。只有通过非正式的数学活动,将数学教育渗透到主题活动的多种形式中,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数学环境,使幼儿能随机地感知数学,走近数学,积累直接经验,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相似文献   

14.
杨红梅 《成才之路》2014,(36):87-87
课程的整合是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念,而主题活动模式是整合性课程的有效实践。在课程整合的背景下,能使数学教育活动变得更为丰富,更能挖掘幼儿的潜能。因此,教师要立足“主题统整”的形式,从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出发,研究在主题活动中对幼儿数学教育的整合策略,从而让幼儿在一个实用、开放的环境中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们去春游     
活动背景 我们的家乡是个历史化名镇,在开展“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存家长的帮助下收集了有关家乡的信息、图片等资料,通过展示、交流,丰富了见识。也引起了山去走走、看看的强烈愿望。正值幼儿园组织春游活动,“到哪儿去春游?”“哪儿近?那儿远?”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幼儿新的探究问题。为了引导幼儿的探究操作,给幼儿提供合作、思考、表达、记录的机会和空间,我设计了这次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合适的操作活动材料 1.情趣性原则。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最能促进幼儿心理发展,它寓教于乐,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深受幼儿喜爱。在数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数学游戏后用游戏情节贯穿幼儿数学活动的始终,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增强活动的愉悦性与趣味性。如小班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及感知排序”活动时,我设计了“搭楼梯”这一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塑料插塑作“小圆砖”来进行“搭楼梯”,  相似文献   

17.
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的相关要求,针对幼儿数学学习“相对单一、脱离生活经验、缺乏自主探索”等实际困境,教师可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注重生活化主题活动的设置,有效地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丰富幼儿的数学认知,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大班主题活动“数字朋友”为例,设置了生活活动、区域游戏、融合式集体活动、亲子活动等多元活动,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中激发学习兴趣,亲历问题探究。  相似文献   

18.
曾毅薪 《亚太教育》2021,(1):106-107
晨间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环节之一,能协助落实幼儿在园户外活动两小时的目标。幼儿园开展晨间户外体育活动时,存在幼儿入园时间、参与人数、活动时间的“三不统一”现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去向、排查、站位、观察”四要素,能够有效解决“三不统一”的问题,保障幼儿在活动中安全有序地参与晨间户外体育活动,落实晨间户外体育活动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活动由来在三八妇女节“爱妈妈”主题活动期间,孩子们都为妈妈献上了贺卡、祝福语。如何将爱妈妈的情感更好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呢,结合数学活动“让幼儿感知在同一空间内物体大小与数量的关系”。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20.
二○○六年五月号下半月教育导刊一、主题引发在观看“森林与动物”录像过程中,孩子们都被神秘的森林以及在森林里的各种动物深深地吸引了。大家边看边在讨论“森林是怎么来的”、“动物晚上是怎么过的”等问题。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欲望,我们组织了这次活动。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按自已已有对树木、动物的知识和体验,学习创作与重组图画,积极想象,发挥创意;2.在进一步把握几种树木、花、草、动物的基本特征及动物的主要生活习性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了解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3.增强幼儿的讲述能力,鼓励幼儿能把自己所画所想的用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