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秀华 《考试周刊》2009,(52):235-235
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往往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各种问题渴望寻求答案.教师应满足幼儿的这些要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为孩子选择适合科学教育的内容,提供丰富的科学教育材料,丰富科学发展区,以及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利用科学原理共同制作游戏材料、玩具等,这些都能极大地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科学探索应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教师应给他们提供空间、材料、时间和机会,充分利用农村乡土自然资源,使之成为幼儿学科学的生动对象,从而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以及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以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对象,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幼儿在3-6岁期间,认知水平发展很快,幼儿的大脑发育速度惊人,脑量已接近成人的百分之八十多,这是人一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因此我们应该有效的利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但不能把任务都交给幼儿园,应渗透在家庭教育当中,因为幼儿有一半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教育可以有效的补充幼儿在科学情感?态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的不足。家长要利用家庭空间,为其提供可观察的资源,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孩子的观察应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发现其中有趣的现象和奇妙的变化,可以增强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在家中,家长可以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多的为孩子提供可观察的资源,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大家一定记得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那就是在发现苹果落地现象后提出疑问并不断探索研究创造出万有引力定律。所以家长不应阻止孩子求知的脚步。许多家庭里都有花草,这些植物都可以用来让孩子观赏,甚至可以让孩子自己用小花盆?小铲子?小水壶等,种植一些花草或常见的蔬菜,比如大蒜?葱苗或者大豆?黄豆等,让他们在种植的同时,仔细的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并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下来,既让他学会了一种技巧又使他懂得关爱生命,使种植活...  相似文献   

5.
干丽英  钮鹰 《早期教育》2001,(15):29-30
生活中的科学是指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内部所蕴含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道理。在南师大教授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启动实施了“生活中的科学课程研究”这个课题。旨在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着眼于幼儿身边的有趣的科学现象,精心选择生活中的科学为教育内容,引导幼儿经历“生活”,扩充幼儿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使我们强烈地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培养科学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利用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可供探究的材料,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中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本文就农村资源在我园科学活动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探究兴趣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反思我们以往的科学活动,有时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科学现象是抽象的,是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晰地,那么如何能更好地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呢?近几年来,我园正在逐步探索节日主题课程的实施,我们发现依托全园性的科技节主题活动,能在幼儿的科学教育方面提供大量积极的帮助,对于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科技实践活动研究”实验课题众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幼儿园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统计方法,能较好地引导幼儿探究学习。一、运用统计,有效地帮助幼儿收集信息,积累表象。观察是孩子认识事物、获得信息的基础,然而,孩子通过观察获得的对事物的印象是单一、浅表的,这时,教师从激发孩子兴趣入手,指导他们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就能丰富其认知经验。例如,在语言活动“创编儿歌———小树叶”的步骤一中,教师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并记下来,但孩子们往往无法将观察的结果一次性全部记住,这时,教师便引导孩子…  相似文献   

9.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事物间的不同和联系。教师要教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幼儿的科学活动贯穿于科学绘本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2014,(2):13-15
吴老师:您好!早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就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生活中取材,关注他们的已有经验,培养他们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等产生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沙子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也是他们爱玩的材料之一。自由活动时间,我常常看见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蹲在园内的沙池里捣鼓着,或堆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未来科学发展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以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积极性。为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正规性的科学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广泛兴趣正规性的科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有步骤地开展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活动中,幼儿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材料,引导幼儿自觉地发现问题、提出问  相似文献   

13.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通过教育接受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是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贴近幼儿实际生活。众所周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刚刚开启,对事物和现象的本质非常模糊。因此,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将科学教育活动与幼儿日常生活及生活现象紧密联系,利用幼儿的现有生活资源认识科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主题系列活动旨在从孩子自己和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入手,逐步引导孩子们喜欢观察和善于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相似文献   

15.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拆开家中的闹钟和玩具的过程;是对着脸盆中的水痴痴地观察,与水对话的过程;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与他人交流的过程。科学探索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发现某些现象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它重在过程而非结果。为了激发  相似文献   

16.
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是当今教育的目标之一。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在迅速发展和提高。他们想接触更多周围的事物,他们需要探索、观察、了解、适应周围的事物,以求得自己认为满意的解释和答案。幼儿科学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学科学的必要环境和物质设备,并给予相应的启发和指导,为他们探索事物给予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有所发现,寻求答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角观察的开展可以激发孩子对周围物质世界的好奇,促进孩子们去探索周围的物质世界,引起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孩子们关心、爱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态度。卡尔威特曾经说过:"在教育上,与其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还不如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还会发现很多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询问、探求,寻找到答案。只有通过这样一个自己参与、动手的过程,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拆开家中的闹钟和玩具的过程;是对着脸盆中的水痴痴地观察,与水对话的过程;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与他人交流的过程。科学探索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发现某些现象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它重在过程而非结果。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自主自发自觉地进行科技活动,我们为幼儿创设了有利于探索的环境氛围,在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和操作空间,同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扩大探索空间,培养幼儿的观察、创造、想像等能力。各…  相似文献   

19.
幼儿科学教育是以激发和培养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幼儿教师担负着教授幼儿科学知识,激发幼儿科技探索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任务.基于此,幼儿园开展科技启蒙教育活动时,可从创设教育环境、引导幼儿多方探究、利用家长资源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中的科学奥秘是无穷的,对于幼儿来说更是神奇和美妙的。孩子们对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他们睁大眼睛,在有意和无意中探索着大自然中种种有趣的现象并试图揭开其中的奥秘。根据幼儿这些特点,我们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幼儿认识事物的明显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即认识事物无目的、无意识。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也是幼儿了解科学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师在带领幼儿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室外活动时要做有心人,随时留心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不失时机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幼儿利用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