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学作文教学,尤其是小学启蒙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谛,流露对生活体验的感受。追求文章的真实、文章里流露真切的感受才是我们启蒙作文教学的目标。在小学启蒙作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展开教学。一、回归生活,收集素材——体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三年级的启蒙作文更是离不开生活,学生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实践中体验过程、体验感受,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  相似文献   

2.
作文源于生活,回味品赏,写出真情片段,说出独特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告诫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生活中的人事都可给学生很多思考和启迪。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用作文,在作文中再现生活,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让学生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向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育人的摇篮,作文教学应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格的养成。如何在作文强调做"人",在作文教学加强人情美、人性美教育呢?(一)要在情境中鼓励学生捕捉创作灵感——感受"情"生活为写作之源,它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处处弥漫着"情",处处透射着"知",要培养学生认知感悟力,让学生按自己的目光审视客观世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感知世间万物,以体验感受"情"。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在作文时往往是枣核儿解板——没有几句(锯),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可读性太差。为此,我特别注重教给学生如何让人物血肉丰满起来,让事件充实起来,让景物生动形象起来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要进行有条不紊的习作训练,即从一年级的听说练习到三年级的小作文练习、仿写训练等,以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启蒙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项学习活动?我认为,学生只有学会体悟生活,才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教会学生观察小学生的体验是有限的,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往往能折射出一些大道理。只有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人心动的东西,文章才能写得"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要先易后难,作文要写真话、抒真情,表现生活中的美。要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美感,教会他们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会表现生活中的美。思考多彩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矛盾,是发现生活中美的有效途径。"曲"是使文章结构精巧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作文表现生活中美的写作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吴云新 《教师》2016,(4):19-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作文是生活的反映,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就必须让作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写出有独特体验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体验式作文教学,致力于创造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片段,写出趣  相似文献   

9.
正让学生写出个性的、真情实感的文章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困扰着无数的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所以要根治"作文恐惧症",让学生畅快为文,就唯有走"生活化作文"之路。"生活化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揣摩和积累丰富的生活语言,将生活  相似文献   

10.
我们往往会给作文打这样的比方:主题是作文的"灵魂",材料是作文的"血肉",结构就是作文的"骨架"了,有了坚实的"骨架",文章的"血肉"就有依附,"灵魂"才有寄托,结构也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表达项的重要一环。下面我就把这几年在作文这个浩瀚的大海里撷取的几颗珍贝——构思记叙文的结构的几种方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1.
前人有言,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的确,丰富的生活是作文无穷的源泉,但这源泉并不一定能喷涌而出,汇流成溪。如果有适当的引导,便可使文章水到渠成。近日聆听了彼得·海洋教授的报告——《让学生不怕作文》, 我的这种感受更加深了。彼得教授从六个方面阐述了  相似文献   

12.
正细节刻画是记叙文的血肉,是牵住学生作文的"牛鼻子",也是作文成功的点金术。在初中作文记叙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细节刻画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细节刻画技巧,从而让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出彩。一、细致观察生活,感知瞬间,用心捕捉细节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一  相似文献   

13.
作文的结构主要是指作文的开头、线索、过度、结尾等各方面的安排。在高考作文中,如果学生能够做到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那么能够让阅卷教师在短时间内了解作文的内容,从而获得准确的评分。如果学生的高考作文结构较乱,那么就会导致阅卷教师的视觉以及阅读感受不好,这就会对作文的整体评分造成不利的影响。事实上,对于文章来说,其主题在整个文章中发挥着灵魂的作文,而内容则是文章的血肉.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让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呢?我们应该从恢复自信、学会积累、结合教材、创设情景这几个方面入手,引导他们热爱写作。一、恢复自信,激发写作兴趣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当其冲应该让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告诉他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语),写作就是用自己的嘴说真话,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袒露自己。"作文无差生",写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生活味",把生活带进课堂.在课堂中再现生活,让学生感受和关注生活,作好素材的累积和生活的体验.如在五年级准备指导学生进行<难忘的一件事>这类文章的写作时,我在思考如何进行教学时突然想到了这段时间班上孩子疯玩着5角钱一张张的"三国卡片",于是有意进行引导教育和把生活拉进作文课堂中来.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课上,我常告诫学生:作文要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可是从收上来的作文中看,总有一些同学的作文写得干巴巴的,读起来也枯燥无味.教师要把作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步入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那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就成了首要问题. 一、解放身心,投入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丰富自己的生活.丰富生活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的途径,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自己感受大自然中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一条是间接的途径,通过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如何让学生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让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是教师应该负的责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充分挖掘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学生走进生活,从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挖掘习作素材,使学生在真实的农村沃土中感受生活、体验人生,用手中的笔抒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备受语文教师的关注。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学会在写作中感悟生活,体验情感,享受写作的快乐,是我们要思考的课题。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就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积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积累材料,从而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童真,从中体会写作的快乐。我以一堂作文课——《我的好朋友》为例进行了尝试。这是一篇写人作文,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一件事来反映好朋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作文教学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教师在作文课上布置一个题目或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根据要求作文。拿到题目,学生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硬着头皮编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七拼八凑的东西,或生拉硬扯、或无病呻吟,没有自己的血肉。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学习生活比较单调,平时又没有养成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的习惯;另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合理的写作教学计划,命题时不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作文自然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出现不理想的写作效果也就在所难免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  相似文献   

20.
杨哲华 《贵州教育》2008,(16):31-32
本人认为作文的基本规律是要让学生先认知、体验、感悟,才可能写出优美动人的文章来.基于此,笔者在小学低中年级段尝试使用了"听作文"的方法,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主地感受作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一些浅薄的认识与各位同仁探讨,以求抛砖引玉,共同探索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