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土地沙漠化带来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沙漠化现象同样非常严重。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对沙漠土地的自然修复、群落演替中的旱生演替系列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防沙植物的选择、防沙固沙植物多样性及防沙林种群生态位问题和防护林特殊群落结构的确立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2.
沙漠化作为一个生态问题是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以后才正式广泛采用,其内容为:“土地滋生生物潜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沙漠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它削弱或破坏了生物的潜力。”我国人多地少,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土地沙漠化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沙漠     
目前,我国的沙漠面积和沙漠化土地面积越来越大.两者合计己达到168.9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7.6%。这些沙漠和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纬35度至北纬56度之间的内陆盆地和高原地区,并在那里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到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沙漠带。而且.这个沙漠带现在  相似文献   

4.
面对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人类将怎么办?用什么办法可以为沙漠植物的幼苗或种子的生长提供水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将沙漠改造成绿洲,造福人类?于是我开始了我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目前全球有110多个国家、10亿多人受到沙漠化威胁,其中1.35亿人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联合国的研究还表明,气候变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沙漠面积正在逐渐扩大。目前干旱地区中有10%~20%的土地已无法耕种,丧失了经济价值。中国处于与沙漠化斗争的最前线,沙漠化土地从东北经华北到西北形成一条不连  相似文献   

6.
由于环境的破环,一个本来是生命绿洲的地球,目前将近1/3的土地成为沙漠,而且沙漠化仍在加速。全球约有10亿人的生活因沙漠扩大而受到严重威胁。我国是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有174.3万平方千米沙漠化土地面积,且沙化土地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目前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沙漠生态防护体系,因为投入不足和水分紧缺等原因难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土地沙漠化已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有人将土地沙漠化比作土地的癌变.土地沙漠化不仅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荒漠区有8大沙漠、4大沙地,此外还有大量散在分布的荒漠化土地,如果能重新开发和利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我国沙漠科学家近年来在被人们认为是生命禁区的恶劣地理环境中,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荒漠生态治理工程,使原本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沙漠和荒漠化土地可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新的经济开发地区。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自1994年开始,进行了沙漠治理研究的新探索,先后在青藏高原的沙漠和荒漠化土地、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内蒙古自治区古奈良沙漠化地区,开展生态治理工程。五年来,他们的治理成果经…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土地沙漠化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沙漠化从7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全球土地沙漠化形势的加剧,研究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沙漠化的概念和形成入手,分析了沙漠化的现状和危害,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黄河故道是由于黄河主流迁徙游动而遗留下来的一个自然环境比较独特的地理单元.黄河故道所在的黄淮海平原土地沙漠化扩展形势十分严峻,然而人们对它的发生、发展和存在潜在威胁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西北内陆和内蒙古高原沙漠区,这是防治该区沙漠化扩展、蔓延的最大障碍.文中以黄河故道典型区域山东聊城市为例,对该区的荒漠化程度进行景观尺度评价,并根据该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沙漠化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沙海行绿舟     
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沙漠化,每一片沙漠都曾是昔日的人类家园。从两千年前的水草丰美,再到百八十年来的风蚀沙埋。荒漠化,已向人类亮出"黄牌"警告,值得我们警醒,必须倍加重视。遏制沙漠、改变环境已经成为中国科学家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向土地荒漠化要绿色,也是人类维护共同家园、守卫共同命运的全球共识。  相似文献   

13.
地球的今天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2000万公顷森林在消失;平均每小时有一个物种在灭绝;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在加剧,气温不断升高;两极冰盖正在融化;海平面不断升高;土壤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加剧;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  相似文献   

14.
沙漠历史地理学是由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开创,旨在研究历史时期沙漠化问题的特色学科.本文借鉴3S技术在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成功范例,阐述了3S技术在沙漠历史地理研究中的野外考察、沙漠历史地理文献数据库建立、沙漠历史地理数字专题地图制作、虚拟复原历史时期地理景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土地沙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沙漠化深层次的原因是以GNP为核心的统计指标的错误导向,以及不合理的生态治理体制,治理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对策应为,一是用绿色GNP代替传统GNP;二是改革国家投入不足,而老百姓治理生态的利益又得不保障的体制,并在税收、信贷和沙漠化土地的使用权方面出台更灵活的激励政策;三是培育治沙产业,使生态治理与脱贫致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和田地区是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分布大区,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流沙入侵带。这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系统构成了很大威胁。随着沙产业概念提出和部分地区大力发展沙产业,在和田地区也建立了一部分与沙产业有关的产业和产业链,这对和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主要是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和田地区沙产业的发展进行初步分析,根据和田地区沙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一系列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荒漠化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治土地沙漠化,但由于土地荒漠化分布广泛、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发展迅速,因而整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我国荒漠化的分布、成因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提出沙漠化防治策略,为沙漠化的科学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沙漠——大自然留给人类的不幸之地。全世界有1/10的陆地是沙漠,我国的沙漠面积也占全国面积的11%。有些荒漠中见不到沙,尽是些光秃秃的石滩和跞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戈壁,我国的戈壁面积有46万平方公里。在汉语中,“沙漠化”一词译自“desertification”,其原含义为“荒漠化”,而沙漠化仅是荒漠化的一种类型,即沙质荒漠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在过去的50年里,沙漠化土地以其广泛的分布和迅速发展构成了区域主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对北方250×104km2范围内的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到2000年,主要典型地区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8.57×104km2,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及其以北的草原牧业带、半干旱雨养农业带和绿洲灌溉农业与荒漠过渡带.北方沙漠化土地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00年一直处于加速发展的态势,沙漠化土地年均发展速率: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为1,560 km2,1976年到1988年发展到2,100 km2,1988年到2000年之间达到3,600 km2.但最近几年来,经过政府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沙漠化有明显逆转的趋势,大约每年以1280 km2的速度在减少.通过对沙漠化发展和逆转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基于多年来我国沙漠化治理的成果,文章就防治沙漠化的战略和途径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调查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锡林郭勒盟南五旗沙漠化现状以及沙漠化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沙漠化土地已达15424.46km^2,占监测区总面积的53.26%;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加深,在强烈的风蚀作用下,土壤颗粒逐渐变粗,土壤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土壤失去肥力:沙漠化过程中植被盖度降低,物种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生物量损失严重,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有很大差别,与未退化的天然草场相比,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和严重沙漠化土地生产力分别降低了63%~11%、40、8%~43.8%、68.4%~70%和87.4%~88%。本研究不仅对研究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农牧交错带其他地区的沙漠化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