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设诚信政府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诚信是实现政府与社会和谐的首要因素。政府信用是社会信誉的核心,是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实现政府与社会和谐的核心环节;政府诚信是形成和谐市场经济环境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急需建设诚信政府;构建诚信政府需搭设政府与社会和谐之桥。政府要做诚信守法的典范,要加强对公务员的诚信教育和诚信监督。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利益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价值取向。社会公正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但最主要、最核心的是利益的公正。形成公正合理的利益格局是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重点,为此首先要转变观念,这是先导和前提;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这是根本;再次要形成合理分配结构,这是核心;最后要加强监督,这是保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道德上的维系力量和动力机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伦理精神包括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精神,公正平等的制度伦理精神,效率公平并重的经济伦理精神,注重协调的伦理精神,以责任意识为基础的自律精神,诚信宽容的人际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党的执政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伦理向度定位于:以以人为本为伦理诉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以实现社会公正为前提和条件;以实现社会和谐为目标。其问题域在于:正确处理党权与法权、党权与政权、执政与参政以及党群的关系,进而确立法权高于党权的伦理原则、支持政府依法行政的伦理规范、支持政协履行自身职能的伦理要求和确立全心为民的伦理宗旨,通过道德的力量,规范党的执政行为,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5.
当代伦理学的价值目标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六大特征完全一致,因而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学对策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佘正”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因为“没有公正便没有道德”、“公正即和谐”,这是中外伦理学的古老命题;当代伦理学认为,社会和谐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前提,因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落实社会公正原则,追求效率与平等的最佳结合,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此,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旗帜,加强“三公教育”即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抓紧制度公正和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实现由传统的臣民文化向现代公民文化的转型——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对维系社会、市场和各种交易的法律法规契约准则的尊重和信守。目前,法律和制度为基础的诚信管理体制落后,企业失信成本过低,政府行政腐败等,是和谐社会建构中阻碍经济政治进程的重要因素;以诚信为原则的社会道德规范体制的滞后,是和谐社会建构中阻碍道德进程的重要因素;以诚信为核心内容的信用文化体制的不完善,是和谐社会建构中阻碍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树立全社会的诚信观念、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立完善的现代诚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诚信的传统道德和人生智慧,然而,诚信的道德价值应用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则需要进行现代转化和扩展,即:从传统的"熟人社会"的"民规信用"向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转化;从儒学传统"信不及利"向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平等求利"转化;从传统重于个人的、内在的"心性诚信"向现代重于社会的、内外匹配的"责任诚信"转化;从自然经济状态中的"人格诚信"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诚信"转化.如此,为当今社会诚信伦理的构建,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8.
法治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它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等活动,调整社会关系,维护法律秩序.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民主立法、公正立法是实现现代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伦理的缺失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充分发挥民主立法的重要作用,建立公正完善的立法伦理制度是和谐社会法律伦理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公正的核心是机会公正、规则公正和分配公正.实现社会公正,要制定反映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政策;要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要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思想的意蕴丰富,从不同角度和视阈出发进行阐释,将得出多种不同的结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体的实践过程,单靠主观臆想不能实现和谐,它需要一系列现实的制度安排。宪政民主是社会主义多元利益主体和谐的制度保证;宪政法治是社会主义权力、权利均衡和谐的制度依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与宪政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形成完美契合。因此,宪政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能提供的实现社会和谐的最恰当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