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稚隆<史记评林>汇集了万历四年以前历代历家研究<史记>的成果,仅收录明代的<史记>研究就有60余家.通过系统梳理<史记评林>中明人研究<史记>的相关内容,借以洞悉明代<史记>评点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班固作<汉书>,汉初部分多袭<史记>,因此<史记>与<汉书>重合的部分,成为研究<史记>版本、校勘、史实出入的好材料,并可能由此窥见<史记>原貌.本文仅就<史><汉>异文略作考辨.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解放之后,以金陵局本为底本的<史记>成为最流行的版本,但此本仍算不上是善本.暨南大学张玉春教授利用北宋类书<太平御览>所引<史记>与今本<史记>进行校对,指出了今本<史记>的某些讹、误、衍、夺,丰富了<史记>异文的研究.本文就张玉春<今本〈史记〉校读记>一文有待商榷之处加以探讨,希冀为今本<史记>整理研究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吴见思<史记论文>是<史记>文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首先考证了昊见思生卒年、<史记论文>的刊刻流布,接着研究了<史记论文>的评例、内容,最后论述了<史记论文>的价值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是<史记>发扬光大的时代,俞樟华的<唐宋史记接受史>充分揭示了史记对唐宋史学和文学的影响.该论著将<史记>的接受史与学术史结合起来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唐宋人接受<史记>的重心所在,唐人侧重<史记>的作文之法、文字考证、注音释义、奉为史书之首等,宋人关注<史记>编纂体例、班马异同、史记选本、人物品评等方面.<史记>不仅影响了唐宋文学作品的本身,而且还影响了唐宋文人的文学观念等,唐宋史学和文学的繁荣与<史记>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分析指出,<史记>援引<周易>条例有三种方式:一为<史记>中关于占筮的记录;二为直接引用与化用<周易>经传原文;三为著述易事阐发易理.从而揭示出司马迁对<周易>的熟练运用,这对于全面把握<史记>创作思想与<周易>精深哲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前些时候,有几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级教师和我谈起如何讲授<史记>作品的问题.我在高等院校讲授<史记>课多年,也给北京及其他省市的一些中学做过有关的报告,对两方面的情况都了解一些,故而能够说上几句话.<史记>作为中学阶段必读的古典名著,既是历史作品,又是文学作品,因此老师们在帮助学生疏通字句、通晓内容之后,就不能不注意<史记>作品的历史性与文学性.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个前提,才能把<史记>名篇讲得更好,更到位.现在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讲授<史记>作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史记>人物传记的历史叙事为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叙事元模式,本文运用这模式探讨了<史记>在叙事时序、叙事速度上对<水浒传>的影响,并认为<水浒传>继承和发展了<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单传、舍传及附传三种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底本,以清代武英殿本对校,参考南宋黄善夫本等其他版本及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校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世家"部分文字讹误凡19条.  相似文献   

10.
有一副对联这样说:"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里的西汉是历史,但文章却是文学,一位是司马迁,作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前句写<史记>的史学价值,后句却是谈<史记>的文学价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